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9年7月21日,经过5天飞行的“阿波罗11”号载人宇宙飞船在月球的静海区着陆。这是人类在征服宇宙的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但同时,自远古流传下来的许多关于月亮的美丽的传说也被残酷的现实扯得粉碎。这次登月的结果,证明月球是一个漆黑而冰冷的死寂世界;随后的多次无人或载人登月的成功,同样证实了上述结果———在月球上不存在任何生命迹象。成功地迈出了登月的第一步后,人类又马不停蹄地将各种航天探测器派往更遥远的其他行星。这些规模超前的、凝聚着人类优秀智慧的伟大探索,除了完成有关物理学、宇宙学等一系列科学观测…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水和地球上的生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大约在30.7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在温暖的海水中出现.继而,生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逐步地进化,其中一些生物就离水登陆爬上了岸,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一支就进化成了我们人类的祖先.人类与生物都和海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体细胞周围的液体与海水的成分十分相似.在一定意义上讲,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成年人体内的含水量约为其体重的2/3左右;在人的骨骼中.其含水量约为其重量的15~45%;在人的血液中约有80%的水分.人不吃食物(必须喝水)还可以存活30天左右,可是  相似文献   

3.
基因是生命的中介物——蛋白质复制的基础,基因更是细胞和生命复制的基础,是自然界有机化合物分子产生之后产生的。虽然基因指挥了各种蛋白质和细胞的复制,但是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和酶要产生在基因产生之前。基因分子的产生同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非常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和海水以及类似于芬兰桑拿浴的那种气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三个条件是基因和生命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20世纪50年代之前,欧美的科学家们在封闭的玻璃容器之中加入蒸馏水和各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氢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等),然后通电产生电火花放电效应,并且适当加热或者用紫外线,或者X射线进行照射。结果这些科学家们前前后后分别从这些有机化合物当中培育出了组成生命的中介体——蛋白质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4.
莫艾伦 《飞碟探索》2009,(12):52-53
这是一本充满神秘与奇迹的书.记载了医学实录与轶闻.从冰冷的铁质和鲜红的血液拉开序幕,进入循环不息的冰河期。  相似文献   

5.
法新社2009年6月24日报导,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环绕土星运行的土卫二冰态表层下可能是一片咸海水,从而增加了太阳系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对土卫二情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王鲲 《飞碟探索》2010,(3):48-49
冬末春初,一层薄薄的闩雪盖着中罔西南部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下黑湾河的沟谷。许多动物还未从冬眠中苏醒过来。角怪开始从冰冷潮湿的苔藓、树洞和石缝中蠕动着僵硬的四肢,缓缓地爬了出来,步履蹒跚地朝着河流走去。  相似文献   

7.
升起的地球     
我是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看见这幅《升起的地球》的。它的出现,让我苦心经营了多年才获得的安全感瞬间坍塌。在照片里。地球就像一只蓝色的实心球。孤独地悬浮在黑暗、寂静的太空中,一半浮在光亮里,一半沉在黑暗中,旁边是死寂、冰冷、荒凉的月球地平线。  相似文献   

8.
外星智慧生命的模样人们认为在寒冷且强烈的紫外线所构成的宇宙中,生物是无法生存的,这是真的吗?近来的一些实验结果明确地表明,在这样的宇宙中生物是完全可以生存的。有一些学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原本来自宇宙,并且,列举了许多具有说服力的依据,因而,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  英国剑桥大学的霍依、钱德拉二位博士也坚决主张地球上的万物来自宇宙的说法,他们的主要观点是“遗传物质,即生命的种子布满银河系及别的星系,因此,生命诞生于其他行星的机会非常多”。  有一个事件可以证明他们的说法。在1967年美国发射到月面的探测…  相似文献   

9.
地外文明,也许是人类文明史中所碰到的最激动人心的一个问题,虽然这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无关,但却有助于我们对自身起源的探索,同时这也是对人类心理上的一种满足。许多杂志谈到了某些人碰上外星人的经历,但另一方面,没有一个权威的科学机构(更不用说政府当局)发表过类似的消息。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一直在搜索地外智慧的信号,但始终毫无结果,不过科学界并不因此而气馁。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这方面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设置了一个专门研究地外生命的机构,为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提供…  相似文献   

10.
从物理学上来看,宇宙广袤而浩瀚,只是这样无垠的宇宙究竟有多少个 ?只有一个吗 ?那么我们所生活着的这个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吗 ?还有,我们所生活着的这个宇宙到底是什么时候、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形成的呢 ?所有的这些依旧还是个谜,裹在它们脸上神秘的面纱到了今天,还是没有被我们揭下。   现代科学所理解的宇宙是在大约 200亿年前诞生的,从此一个拥有超大能量的“时空”出现了,接着,它就迅速地膨胀起来,最后,形成了广袤的宇宙。可是,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这个超大能量的时空出现以前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它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  相似文献   

11.
阿俊 《飞碟探索》2011,(6):34-36
地球生命的进化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寻找地外生命的线索。剑桥大学、利兹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一些科学家借助行星演化、进化论、环境模拟和生物力学计算,对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认为以下二种星球可能存在生命,甚至于,他们对具体的生命形态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在深邃湛蓝的海水中,一条美丽而巨大的“鱼”在静静的游动。突然,它的身体随着一阵剧烈的震颤,倾覆向海底。海中又恢复了平静,而那巨大的身形没有再现于海水之中。这是出现在最近放映的法国纪录片《一艘汹涌海水下的潜艇》中一幕,那倾覆的“鱼”便是俄罗斯海军949.A型巡航导弹潜艇“库尔斯克”号。  相似文献   

13.
绚丽的星炼     
在晴朗宁静的夜晚,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里仰望繁星密布的天空时,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宇宙中究竟还有没有地外生命存在?  2000年8月4日,一个国际天文小组发现了一颗围绕波江座恒星运转的行星,这是人类直接观测到的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它的体积比木星还大,主要由气体组成,距地球10.5亿光年。科学家们说,这颗星可能并不适宜生命生存,但他们认为在离波江座更近的地方,极有可能存在一颗更稳定的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在这颗行星上,完全可能有生物特别是高等生物的存在。  对地球人来说,寻找地外生命已经是个再不能古…  相似文献   

14.
任琨 《飞碟探索》2000,(2):33-36
纽约州巡回法庭受理了一件民事诉讼案,原告、被告因对生命分布的广泛性问题意见分歧、相持不下引起纠纷,只好告上法庭以求公断。原告在诉状中声称:地球并非能够演化出生命的惟一行星。只要环境适宜,其他星球同样可以拥有某种形式的生命,甚至演化出具有高级智慧的外星人,他们创建的文明比我们还要先进。被告的观点截然相反,他们确信宇宙虽大却死气沉沉,生命在地球上诞生纯属偶然,亚当与夏娃的降生更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再不会有第二个绿树红花的世界。地球乃宇宙的核心,造物主的骄傲。上苍既然认定让我们享受这份难得的孤独,任何企…  相似文献   

15.
北辰 《飞碟探索》2002,(6):15-17
一天上的神仙从来没有出现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已被登月行为证明是子虚乌有。进入20世纪,这种幻想已被更进一步的科学幻想所取代。遥望苍穹,无数的科幻作家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天外来客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情节大都雷同,令人十分反感,然而外星生物的相貌却有着永恒的魅力。1927年,威尔士在小说《宇宙战争》中把进犯地球的火星人描写成像章鱼一样的怪物,极端聪明而且极端残忍。此后,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多不胜数。天文学家说,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可能存在着生命,于是,在科幻这个“工厂”里,就有许多不假思索的“工人”在信口编…  相似文献   

16.
吴杰 《飞碟探索》2001,(1):36-37
2000年8月7日,来自世界87个国家的2000位著名天文学家聚集在英国北部城市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联合会全体大会(年会),宣布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太阳系外又发现了9颗行星,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知道的行星总数已达到33颗(围绕某些恒星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光芒四射的另一太阳系  在新发现的9颗行星中,最令人欣喜的是一颗围绕波江座ε飞行的行星,这颗行星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天文台的科克兰博士主持的研究小组发现的。他们有兴趣的波江座ε离地球只有10.5光年,是科学家已知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10大星系中最明亮的一颗星…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科学界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而现在,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收集了大量的事实依据并进行了科学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可以断言:火星上曾经存在过生命 !为什么火星是红色的 ?  不知自何时开始,人们把火星称之为“红色行星”。每逢火星最接近地球的大冲年代,这个明亮的“红盘子”总会引起人们某种不安的感觉。古代巴比伦人,然后是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并非偶然地把火星与传说中的战神阿列斯或马尔斯联想在一起,而且相信在火星大冲年代往往会发生极为惨烈的战争。说来也怪,这种不祥的预兆有时也有应验: 1940…  相似文献   

18.
生命信号曲     
令人鼓舞的类地行星难以想像的两个讨厌的地方。其一,在大熊星座,环绕恒星大熊47运行的一颗行星,离地球200万亿千米(34光年),其质量至少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2.5倍,像木星一样,它可能主要由毒气组成,有时卷起足以吞噬地球的大飓风;其二,处女星座环绕处女70的一颗行星(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是一颗褐色的矮星),同样离地球约有200万亿千米,质量超过木星的6倍,气候尤为恶劣。  它们是1995年12月由旧金山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杰弗里·马西和保罗·巴特勒发现的。两个类似地球的行星似乎都不宜居住,但仍然是第一手具体有形的证据,说明地…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研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拥有一架太空望远镜。在研究过程中,天体生物学家借助的设备便不是太空望远镜,而是显微镜。天体生物学研究宇宙中生命的起源、进化、分布和未来。这一涉及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将目光聚焦于寻找太阳系的适居环境和系外适居行星,寻找火星及太阳系其他天体生命起源前的化学迹象和生命存在证据,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早期进化进行实验室和实地研究,同时研究生命适应地球和太空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张生 《飞碟探索》2011,(11):14-15
正如1953年著名的米勒实验所证实的,电火花可以从富含水分、甲烷、氨以及氢的原始大气中制造出氨基酸,这说明电火花可能在地球早期生命起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几百万年当中,才出现更大、更复杂的化学分子。尽管此后的研究证实地球早期大气中氢的含量非常低,但是科学家却声称早期大气层中的火山云或许含有大量甲烷、氨和氢,当然也布满了闪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