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用了三种配方的镀液进行化学镀Ni—P的研究。确定出最佳镀液及施镀工艺参数,并对镀层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值(HV800~824),其中含磷量沿镀层纵、横两向分布基本均匀。  相似文献   

2.
采取滑动磨损方式,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及其复合碳化硅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镍磷合金层摩擦系数小,具有固体润滑作用;复合碳化硅镀层硬度高,起到抗磨效果。  相似文献   

3.
化学镀镍磷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由于其优良的耐磨耐蚀,无磷和镀层均匀等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化学镀镍磷合金在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化学镀镍磷工艺,沉积过程及沉积机理,镀层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快速高稳定化学镀镍磷工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合理选择化学镀镍体系的前提下,研究了各工艺组成及参数对镀速和镀层磷含量的影响。成功地获得快速高稳定化镀镍工艺。采用本工艺可获得含磷10%-12%的化学镀镍层,镀速达20-24μm/h,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工艺中复杂橡胶模具硫化前镀铬尺寸不均匀或深孔镀铬层尺寸不达标,以及阳极工装设计、制作复杂等问题,采用分散能力更好的化学镀镍磷合金方法进行模具镀层试验,并与镀铬方法进行硬度、耐磨性、高温防粘性、粗糙度以及硫化次数等性能参数的对比和分析,以判定化学镀镍磷合金是否可以替代镀铬作为模具的防护镀层使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复合络合剂对玻璃纤维化学镀Ni-Fe-P合金的影响,讨论了复合络合剂中各组分的配比对镀层沉积速度的影响,用X射线能谱仪对镀层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了镀层的电阻率,利用SEM对镀层的表观形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镀液组分及电镀工艺条件对银锑合金镀层锑含量和沉积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镀层锑含量随电流密度、氰化钾含量、酒石酸锑钾含量的增大而明显提高,随氢氧化钾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温度、酒石酸钾钠对镀层锑含量影响不大;镀层沉积速度由电流密度决定,镀液组分对其影响不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及霍尔槽试验结果确定了镀液配方及电镀工艺参数,并对按此工艺镀出的镀层进行了全面性能检测.  相似文献   

8.
Sn-Ag合金无氰电镀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Sn -Ag合金无氰镀液 ,并获得了均匀致密平滑的Sn -Ag合金镀层 ,该镀液适用于电子部件的可焊性镀层 ,以取代传统的Sn -Pb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导电玻璃纤维,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玻璃纤维表面镀覆了一层均匀、致密的Ni-Fe-Pr-P合金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数字万用表、振动样品磁强计、矢量网络分析仪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分析了镀层成分、含量,研究了材料的导电性与磁性能,并在8.2~12.4GHz频段内测试了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发现:掺杂稀土镨的镀层有较好的导电性,合金镀层中镨原子的含量最大可达9.21%;合金镀层的磁损耗值很低,是一种典型的电损耗材料;添加适量的稀土镨能显著地改善镀层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化学镀镍沉积时间、镀层厚度、电镀次数等工艺条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提高化学镀镍修复极限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出化学镀镍工艺改进方案和新的化学镀镍修复极限。  相似文献   

11.
使用可溶性金属阳极电刷镀的磁性Ni-Fe合金镀层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根据实际需要,镀层的含铁量可在10 ̄30%内变化,镀液稳定性比常规的使用石墨阳极电刷镀镍-铁合金镀液的高。该镀种也可用于机械设备维修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化学镀Ni-P-SiC复合镀层的研究,找到了制备SiC-Ni-P功能梯度材料(FGM)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仪及热震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对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形貌、成分与镀层结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中SiC微粒以弥散状态沿镀层厚度方向呈梯度分布,无团聚结块现象,材料致密,组织细小。功能梯度材料较单层Ni-P-SiC复合镀层以及Ni-P/Ni-P-SiC双层镀层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镀铅锡零件在存放一定时间后其表面容易被氧化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工艺对比试验,保证镀层结晶细致、再加上化学钝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试验出了防变色能力较好的保护膜,基本上解决了标准件镀铅锡合金后无法进行甘油热熔处理、镀层表面容易氧化,焊接性能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短切碳化硅纤维微波电磁参数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表面化学镀铁钴合金并进行适当的热处理,调节短切碳化硅纤维的微波电磁参数。研究了热处理工艺条件,镀层中铁和钴元素含量,复合镀层的构成及短切纤维的取向对所制备的吸收剂的电磁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Sn和Sn合金电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多种含有苯并唑类磺酸化合物的Sn和Sn合金镀液 ;试验获得外观良好镀层的电流密度范围 ,并对镀层的可焊性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
电镀Ni-Sn合金热处理前后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镀Ni-Sn合金各种镀层的镀态组织和加热时组织的转变机理,并对镀层的耐磨性、耐蚀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镀态组织主要由亚稳相αNi(M)和NiSn(M)组成,高Sn时出现平衡相Ni3Sn4和βSn;加热时随着温度升高,亚稳相逐渐向平衡相转变,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于平衡相弥散析出,使镀层硬度升高;单相NiSn(M)组织耐强氧化性介质能力比不锈钢稍差,当加热到400℃时耐磨性优于中碳钢淬火.  相似文献   

17.
硼元素对镍—钨非晶态镀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镀液中加入Na2B4O7后得到的Ni-W-B非晶态电镀层的结构、成分、表面形貌、耐蚀性及抗氧化性与Ni-W非晶态镀层进行了一系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硼元素不改变Ni-W非晶态镀层结构,但可以改善镀层质量,提高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改进的钛合金镀覆前处理工艺,采用二次酸性浸锌的方法对钛合金进行活化,克服了钛合金表面易氧化造成的镀覆层结合不良的问题,并对比了不同磷含量对化学镀镍层结合性能的影响,在TC4及TA1钛合金表面制备得到了结合强度高的化学镀镍、镀金、镀银层。通过热震和划格法测试钛合金表面镀覆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3D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等方法对镀层微观形貌和组成进行测试;并测试了镀层的电化学性能、镀银层的导电性以及镀金层的热辐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酸性浸锌溶液对钛合金进行活化,并以中磷镍作为底镀层,能够显著提高钛合金表面镀覆层的结合强度。化学镀镍层的腐蚀电位相对于钛合金基体提高了60 mV,镀金层的腐蚀电位则提高了600 mV。镀层的导电性、热控性能等都较基体钛合金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化学镀Ni—Sn—P合金的结构和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操作条件对沉积速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试验证明,用化学沉积法获得的Ni_Sn_P合金具有非晶态结构,常温下,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的耐蚀性均优于Ni_P合金镀层和不锈钢。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进行了镍基耐磨复合镀层的试验。重点研究了镍—碳化硅镀层。初步测定了这种镀层的成份、硬度、耐磨性,并摄制了它的显微照片。为了进一步考核这种镀层的耐磨性,我们选择了某厂生产的靶机发动机铸铝汽缸,在其内壁上进行镀复,并与镀硬铬的同种汽缸组合,进行地面试车,结果表明,其耐磨性优于硬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