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孝诚 《强度与环境》1990,(1):23-27,22
在理论计算、飞行试验遥测结果和统计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用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对无控弹头再入段最大横向过载情况安全系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是:对再入段最大横向过载情况安全系数取1.0与再入段最大轴向过载情况安全系数取1.5具有相同结构可靠性0.9999。从而避免了再入段最大横向过载情况结构强度不必要的过分保守,并为解决弹头设计的有关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证了潜地导弹水下发射增压环境的产生、特点及量值。分析了增压环境对弹头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对弹头底部结构的影响。这是远程潜地导弹弹头与地地导弹弹头设计的主要区别。本文提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我国远程潜地型号弹头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机动弹头姿态解耦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机动弹头再入飞行段姿态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根据飞行控制要求 ,考虑了影响较大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因素 ,建立了一个完全表征大机动情况下弹头运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解耦控制理论设计了机动弹头的姿态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保证系统良好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4.
双组元离心式喷注器的喷雾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研究了某型双组元离心式喷注器的稳态和脉冲喷雾特性.用去离子水代替推进剂,测量了喷雾场不同截面上液滴的三维速度、平均直径和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内外喷嘴产生的两股液雾相互汇合在一起,液雾的运动速度、平均直径、浓度分布体现了空心锥喷雾的特点.脉冲喷雾与稳态喷雾轴向平均速度、脉动速度的分布特点是相同的,但在喷雾中心区域内脉动速度大于平均速度.脉冲喷雾时喷雾中心区域液滴直径分布很不均匀,平均直径的值在某个值附近脉动, 这是由于难以形成稳定而连续的液膜造成的.随着脉冲时间的减少,液雾速度和平均直径的不均匀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作为喷注器设计和喷雾数值模拟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1.核爆炸对进攻弹头壳体结构的力学效应: 美苏为争霸世界,都在大力发展反导武器系统。目前美帝比较成功的反导武器系统是“卫兵”系统,最初是为面防御保卫城市而设计的,采用两层拦截,主要由环形搜索雷达、导弹阵地雷达、高拦导弹和低拦导弹以及数据处理中心等组成。其高拦(约150公里)导弹“斯帕坦”主要利用其核弹头爆炸时释放的软X射线摧毀进攻弹头。软X射线在自由空间能无阻碍地以光速传至数百公里远.一枚百万吨核弹头爆炸后,当进攻弹头距爆  相似文献   

6.
高空核爆炸时,X射线能量占的比重很大,约为总能量的70%。当弹头遇到高空核拦截时,X射线作用到弹头上,在弹头材料中产生热击波。据估计,一枚百万吨级核弹在100公里高空爆炸时,距爆心5公里处单位面积上的X射线能通量约为10~(10)erg/cm~2。这样强的能流作用在弹头壳体上,壳壁材料内产生很大应力。对玻璃钢能产生峰值应力为万巴级的热击波,如此,弹头壳体  相似文献   

7.
激光片光照明实验装置,在水洞、烟洞中作了一些试验。拍摄了速度在100毫米/秒,3.1米/秒、9米/秒情况下,模型周围流场不同截面的照片。图象比较清晰直观,具有独特的优点。初步试验虽然是在低速范围内进行的,但片光照明显示方法本身可与蒸汽屏法等相结合,在亚、跨、超声速范围亦能显示涡流等复杂流场。  相似文献   

8.
针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弹头温度场的特点,设计了多测点、宽量程、高采样率、小安装体积、高可靠性的温度场测量装置。装置分为温度探头和变换器两部分,温度探头由9路K型热电偶丝压接于接插件而成,变换器的电路基于ADS1018芯片和MSP430单片机进行了设计。对装配后的装置进行了可靠性试验考核及性能指标测试,各指标均满足要求。装置已应用于某型号导弹的弹头温度场测量飞行试验,试验数据用于弹头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高韦伯数下气流速度及液滴初始直径对液滴破碎以及Rayleigh-Taylor不稳定波的影响,进行了煤油单液滴在气流中破碎的实验,采用高速摄影技术记录了液滴的破碎过程,应用包含粘性和表面张力的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理论分析了液滴的破碎过程,对Rayleigh-Taylor不稳定波波长与液滴破碎时间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We为321左右时,煤油液滴开始呈现灾型破碎模式;气流速度、液滴初始直径对液滴表面的最大增长率Rayleigh-Taylor不稳定波的波长、增长率和临界波长均有影响;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理论在预测最不稳定波长时,结论与实验结果的误差不超过6%;取经验参数M为8.9时,液滴破碎时间理论与实验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近代涡轮泵的特点是高功率重量比,工作转速越来越高,液氢涡轮泵是典型代表。由于受到轴承 DN≤2×10~6和密封摩擦速度≤150米/秒的限制,轴的直径不能很大,一般泵都在超临界状态下工作。超临界状态下轴对于不平衡质量的响应很小,工作比较平稳;但是也提出一些新问题,例如发动机起动和关机时通过临界转速共振区问题,轴的弯曲变形对转子动不平衡度的影响,特别是次同步进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工件底孔直径对Q460高强度钢冷挤压内螺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工件底孔直径对Q 460高强度钢冷挤压内螺纹的影响,包括分析工件不同底孔直径下内螺纹牙形、表面残余应力、硬度及端面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冷挤压加工后内螺纹端面堆积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凹陷形,随着工件底孔直径的减小,端面堆积的高度不断增加,堆积程度也就变得愈加严重,螺纹牙顶、牙侧与牙根处表层硬度与表面残余压应力均升高。工件底孔直径的选择,在正确保证螺纹质量和丝锥寿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取最大值,但是,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过分要求最高的牙高率,否则将给内螺纹挤压成形带来许多困难。Q 460高强度钢冷挤压内螺纹的工件底孔直径最佳取值范围为21.20~21.30 mm,牙高率超过80%,完全符合螺纹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利用X、Ka波段雷达系统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弹道靶上开展了金属锥模型和开槽锥模型及其尾迹的电磁散射截面积(RCS)实验研究,模型底部直径φ12mm、半锥角和头部半径分别为12.5°和1.0mm.金属锥模型速度大于6km/s,飞行环境压力为6.8kPa;开槽锥模型速度5.4km/s,飞行环境压力7 5kPa,雷达测量方式为X波段单站,Ka波段单站.实验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绕流场包覆模型时,获得的锥模型单站X波段RCS、单站Ka波段RCS的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较为吻合;锥模型的单站后向电磁散射主要集中在模型头身部区域,尾迹散射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正交实验方法和有限元仿真方法,设计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表,研究了作业速度、覆冰厚度、弓头质量、弓头刚度以及弓头阻尼对除冰率的影响。建立了接触网-覆冰有限元模型和受电弓-接触网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理论值和仿真值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作业速度和弓头质量对接触力和接触线抬升量影响较大,进而影响除冰率,但弓头质量大于17 kg后影响程度趋于平缓。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弓头质量和覆冰厚度是影响除冰率的主要因素,而弓头刚度和阻尼对除冰率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可为提高列车行驶安全性、改善弓网耦合除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湍射流下游(即喷口距离大于50倍直径处)的平均速度、脉动速度等流场性质的实验研究较多,而关于射流上游(喷口距离6倍直径内)的实验数据较少。为了测量低速湍射流的平均速度和脉动速度等流场性质,本文利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3DLDV)对直径21mm的射流进行了湍流测量和流场分析,引入频移技术来确定速度的方向,因所用系统测量的三个速度分量彼此并不相互垂直,故进行了相应坐标变换,同时对测量系统装置和测量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流场脉动速度和湍流度等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低速近喷口处湍射流的三个脉动速度分量、平均流速、射流宽度、雷诺应力等均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用惯性法测量飞行器水平飞行的速度~*,由于地球的不圆度引起颇大的误差,这种误差和飞行器发射点与流动点的地理纬度,航向角,偏航角以及飞行时间有关。假设飞行时间不长,所经过的纬度大,计算表明,在北纬45°附近朝南北方向或东北——西南方向飞行时,速度测量的误差值最大;在没有偏航的情况下,飞行2分钟,则误差值将达到3.9米/秒,飞行时间越长,误差将越大。这样大的误差对于准确度要求较高的中程与远程火箭以及飞行时间比较长的其他飞行器是不允许的,因此,在设计这类飞行器的惯性导航系统时,必须考虑地球的不圆度对速度测量的影响,设法加以补偿。本文视地球为一椭球体,分析了地球的椭圆度对于用惯性法测量速度的影响,求出其计算公式,并画出便利于计算的有关曲线。为研究的方便,本文所来用的稳定系统是纵向安装的具有积分修正的垂直陀螺仪,速度的测量系由装在陀螺仪内框架上的水平加速度计所测得的加速度经过积分器积分而实现,但是所得的结果对于采用任何陀螺稳定系统是同样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淬硬钢以其优良的特性在模具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淬硬钢铣削过程中,其本身固有的极差的切削性能使得刀具磨损、破损非常严重,特别在小直径铣刀加工淬硬钢时影响更为突出。文中通过采用直径为2mm的TiAlN涂层硬质合金铣刀对S136淬硬模具钢进行中高速干式切削实验,分析了小直径涂层铣刀切削淬硬钢时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提出在提高单位时间材料去除率并且要求切削力尽可能低的情况下,采取提高切削速度的策略要优于增加每齿进给量的策略;通过SEM观察刀具失效形态分别为刀尖破损、侧刃微崩、涂层烧伤与脱落和疲劳裂纹。为小直径铣刀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在超高速碰撞靶上开展航天器抗空间碎片防护性能试验,需要准确测量速度3~10km/s,以及更高速度的毫米级或亚毫米级粒子的飞行速度,在可以实现毫米级粒子探测的片光遮挡式粒子探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片光反射遮挡式粒子探测技术,通过采用提高粒子直径与激光光束宽度的比值,解决了探测粒子直径小于1mm时探测信号弱不能识别等关键技术,研制了试验装置并开展了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0.2~10km/s速度范围内可实现直径为0.1mm量级粒子的有效探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的方法,对弹头端头帽所采用的细编穿刺三向碳/碳材料的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深入了解该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帮助,并已应用于设计。  相似文献   

19.
高超声速钝锥模型及其尾迹红外辐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InSb红外辐射计在弹道靶上测量底部直径为10mm、半锥角和头部半径分别为9°、2.2mm(模型A),8°、0.6mm(模型B)的两种非烧蚀钝锥模型及其尾迹的红外辐射.模型速度大于6km/s,飞行环境压力约4.8kPa,红外辐射测量波段为1~3μm、3~5μm.结果表明:非烧蚀钝锥模型头身部红外辐射远大于尾迹红外辐射,在相同飞行速度和环境压力条件下,模型A产生的红外辐射比模型B产生的红外辐射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个用空气压力施加“静液压”载荷的10呎(3米)直径环加强园筒翘曲试验结果。当压力约为古典小挠度翘曲理论计算压力的76%时,由于筒壁翘曲而破坏。因为试验和计算的翘曲压力都大大小于用目前的设计公式所予示的压力,说明设计公式有严重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