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硝雄"体系火药,即硝石、雄黄混合剂火药。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则在隋朝时形成,在唐朝得到完善。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已出现用黑色火药制造的焰火,这是古代黑色火药火箭诞生的前奏。史书上的火箭据《宋史·兵志》上记载:"开宝三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王应麟编《玉海》和王棠编《在阁知新录》也有同样内容的记载,但时间均为开宝二年,即公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火箭控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探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起步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在高新技术中较早达到国际水平和进入实用阶段的一个领域。中国于1958年开始发展探空火箭。在研制发射了几种型号的早期研究、试验性探空火箭的基础上,中国的第一种实用探空火箭于1960年9月首次飞上蓝天。在 20世纪,中国共研制成功19种实用火箭探空系统,富有成效地进行了气象探测、核云取样、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单元技术试验等火箭探空活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在6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研制航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70年首次应用于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迄今已成功研制和应用了多种不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这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性能及应用的情况表明,中国航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优良的性能和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宇航学报》2006,27(6):F0002-F0002
一、概况 中国宇航学会液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76年10月,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由全国从事液体火箭推进技术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宇航学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挂靠单位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和北京十一所。  相似文献   

5.
长征火箭走向国际市场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总裁张新侠在长征火箭50次飞行的历程中,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篇章。闯出国门勇拓市场1985年10月,中国政府郑重宣布长征火箭投放国际市场。但那时在外国人眼中,80年代的国际空间商业会议,中国人只能带着耳朵...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航天     
前 言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1949年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第一个实用探空火箭系列——T-7系列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45周年之际,回顾了该系列火箭的研制由来和基本情况,论述了该系列火箭对中国开发中层大气和太空所起到的探路作用。  相似文献   

8.
’98珠海航展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在静态展示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矗立在展厅外广场上的长三乙和长二捆火箭。它们分别用于执行发射高轨道和中低地轨道有效载荷任务,代表了我国航天工业的先进水平,也是我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重要标志。生产这两种火箭的中国运...  相似文献   

9.
中国从1958年开始复合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探索和研制工作。根据航天技术发展的需求,促使复合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在三十多年的研制过程中。解决了壳体材料和成型工艺、推进剂配方和装药工艺、喷管和推力向量控制技术,安全点火和高空点火技术、各种环境试验技术、无损检测和质量保证技术、地面试验和测试技术等。已形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试验、生产配套的基本条件,同时为中国卫星发射提  相似文献   

10.
中国长征火箭研制历史回顾与思考(二)曲以广三、长征火箭与国外几个主要火箭型号发射记录的对比由于火箭发射失败的概率随着其发射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发射失败主要集中在该火箭初期的发射中(有一种观点,在失败次数与其总发射次数之间存在着近似的平方根关系,即某一火...  相似文献   

11.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9,18(1):20-20
2008年11月26日,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在其位于爱知县飞岛村的工厂首次公开展示H-2B新型火箭。它是H-2A火箭的改进加强型,以液氧和液氢为推进剂的二级火箭,其第一级燃料箱的直径和长度都比H-2A型有所增加,所装填燃料约为H-2A火箭的1.7倍。此外,H-2B火箭载有2台第一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和4个用于辅助加速的固体燃料推进器,这些装备性能都是H-2A火箭的2倍,使H-2B火箭具备了运载“国际空间站”转移飞行器(HTV)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EPKM近地点发动机是中国目前用于航天领域最大的空间固体火箭发动机,配合“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作卫星轨道转移使用。它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河西化工机械公司研制,于1995年11月28日及12月28日分别用于“亚洲二号卫星”和“艾柯斯达一号卫量”发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9种最具代表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征、研制过程、地面试验和飞行情况,这些发动机分别应用于中国的探空火箭、运载火箭上面级和应用卫星变轨系统。文中还简要地评述了中国固体推进各单项技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6月12日凌晨1点15分,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又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第六次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两颗铱星送入高度为630公里、倾角为86.4度的近地圆轨道。这是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第57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从199...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中国的现代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阶段进行了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探索性研究,包括原材料、配方和工艺研究,成功地合成了液态聚硫橡胶,开发了真空浇注工艺,并进行了Φ65mm和Φ108mm小发动机地面试车。196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成立后,固体发动机研究工作全面开展。第四研究院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开发机构,下设各专业研究所和工厂,具有完整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能力。迄今为止中国已飞行的航天固体发动机绝大部分由该院研制,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同智利签署太空合作协议最近中国同智利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协议,智利将负责跟踪由中国发射升空的运载通信卫星的火箭的运行轨道、智利太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爱德华多·迪亚斯说,该中心将在运载通信卫星的长征三号火箭进入630公里高的智利上空时对其进行跟踪。迪...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中国早在6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研制航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70年首次应用于中国“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迄今已成功研制和应用了多种不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从本期起,分三期向国内外读音介绍六种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下属单位研制生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包括,第二期:FG-02“长征1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东方红2号”卫星远地点发动机,第三期:FG-23A返回式卫星制动发动机;“风云二号”卫星远地点发动机;第四期:EPKM近地点发动机,CZ-2C/FP运载系统变轨发动机(FG-47)。这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8.
火箭发射失败未影响保险价格1994年1月由于阿里安4火箭的一次发射失败而造成了一起巨额航天保险索赔,但是并未对航天保险业产生太大影响,航天保险费率仍保持在16%-~20%之间。同样,虽然1992年12月由中国长征二号E火箭发射的休斯公司HS601卫星...  相似文献   

19.
简讯     
天顶2坠毁,12星“遇难”乌克兰天顶2运载火箭9月9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全球星蜂窝电话网络系统的12颗卫星时于升空后不久失事,火箭和卫星坠毁。起飞后272秒火箭制导系统出现错误指令,发动机关机,火箭落向地面。这是该火箭原定3次全球星发射任务中的首次,也是...  相似文献   

20.
王希季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21年生,白族,云南省大理人。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毕业,1949年美国弗吉利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毕业,获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的技术负责人,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方案阶段的研制,我国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参与中国载人航天的论证研究工作。钱骥(1917-1983)两弹一星元勋江苏省金坛县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体负责人,并负责组建卫星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