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逻辑起点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由于重工业资本密集的特征与当时中国资本稀缺的资源禀赋状况形成矛盾,不可能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而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因此就需要由政府出面,人为压低利率、汇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及工资和生活必需品价格,以便降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和毫无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本文对传统经济体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以便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取向突破口选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虽然城市密集,基础较好,但是城市圈内各城市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产业低水平重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建立集聚经济的分析框架,测算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的产业集聚效应,来探讨武汉城市圈建设中的产业政策选择问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武汉城市圈中,黄冈市、成宁市和天门市不适合优先发展工业.因此未来要增强自身经济集聚能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与武汉城市圈整体发展水平相协调;武汉市和仙桃市适合优先发展轻工业;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和潜江市适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中国加入WTO,标志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中国加入WTO后,将遵照WTO的规则,兑现已作出的承诺,全面对外开放。这种全面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将由目前有限范围和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中国航空运输业在全面对外开放的环境中必将更稳健地发展。 中国航空运输业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我国民航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并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为民航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的标准化工作也将得到进一步推进。目前民航各业务领域已制定了230余项国家与行业标  相似文献   

5.
论新型工业化战略与循环经济范式的产业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发展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并共同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现实问题。文章从新型工业化战略可以引导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而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也离不开经济发展战略推动这一认识前提出发,分别从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决定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以及产业转型的要素供给与需求等现实条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用新型工业化战略引导循环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的相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用20年的时间实现我国民航从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是中国民航为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民航事业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新的历史高点上的新起点。决策明确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分别提出“六大”战略任务和“两步走”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7.
《国际航空》2006,(1):10-12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国内经济与工业界,以反思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为代表的,关于引进与自主研发之争一直相当激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第一次写入了中共中央的全会公报,并将其列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否意味着这种争论应该有了一个结果,我国的工业发展此后应该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航空工业自身的特点出发,您认为此举对于航空工业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只有具体落实到企业管理上,才能实现其基本目标,企业管理是资源配置的具体实现方式,这因为企业是资源配置的流向地,是资源结合产生具体效益的场所,企业管理主要是进行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配置,物质性资源内部的配置,人力资源的相互配置,效益性资源与战略性资源的配置,企业管理作为资源配置实现方式具有四大效应和效益;一是资源内部相互作用产生的经济效应和效益;二是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相互作  相似文献   

9.
进入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民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国民航要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必须全面实施人才强业战略,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加强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人力资源总量和质量与民航事业发展相适应,为实现民航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各地产业结构的促同化趋势有强化之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政府争资源、要政策是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政府职能定位偏差与区域经济发展内涵混乱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直接原因。重新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廓清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在十二五期间仍是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1.
中部崛起战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中部五省区以其突出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及人文条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较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重化工业化为主的阶段后,实施"取中战略"应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取向.文章分析了中部五省产业结构现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部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对中部地区进行合理定位,以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为契机,加速本地区工业化进程;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和西部大开发,把中部五省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以主要满足内需为目的的消费品、中间产品及投资品并重的制造业中心.战略重点是农业基地建设、特色轻纺工业、具有优势的重化工工业以及适时推进城镇化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波音这个巨型公司自身能转变成一个灵活的航宇产品供应商,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菲利普·康迪目前正在探索一个5年多的平稳过渡计划以及发展进程的调整.这一转变以及其后的战略已在对宇航工业产生广泛的影响.在过去几年中,波音公司所经历的各种转变以及某些时候的非常规投资使一些资深的观察家大为惊奇.以股票换股票的1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一条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高校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校改革的深化,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它适应改革,并回答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区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状态空间法对“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的承载状况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该时期河南省区域承载力整体实现了从超载向可载状态的转变,但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约束加强.从资源环境、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区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区域承载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打开了国门,结束了过去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1995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在这种大环境下,起步晚、基础差的中国民用飞机工业面临着一些重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民航要实现这一转变,要将人才资源开发作为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并且要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从整体的角度抓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人才资源,促进民航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人才资源开发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世界上有四大资源,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  相似文献   

17.
中部崛起战略需要深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战略的出台,使中部各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但是,从宏观上,中部各省如何取长补短,实现整体崛起;从微观上,各省如何准确定位,找准发展突破口,制定出符合本省实际的发展战略,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刘勇在对中部崛起的概念、意义、目标、途径以及政策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中部”概念;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则从河南与沿海省份经济发展的对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县域经济集群化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论证,两者虽然角度不同,但相信都会成为中部崛起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囊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是我国发展和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转变,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将其落实;在宏观调控中完善市场机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领导制度、组织制度、考核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综合效应,同时考虑制度实施的成本和环境。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从经济发展的“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19.
《航空港》2004,(1)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杨元元在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中国民航改革与发展情况时表示,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努力促进中国民航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宏观税收负担问题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天津市1978~2005年数据区间的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结合天津市经济发展、税收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揭示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印证和探寻天津市宏观税负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总体税负适度,宏观税负呈下降趋势,但滨海新区的开发将为天津提供充足的税源,因而宏观税负会有所回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与宏观税负的变化呈正向反应机制,而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其他直辖市相比,天津的宏观税负水平居于中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