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外天文卫星科学工作组在1983年中旬宣布,红外天文卫星上的望远镜发现,在银河系尘埃云内正在孕育着两个象太阳似的恒星,称为原恒星。它们的生成年代末超过一百万年,很象四十六亿年前处于初期形成阶段的太阳。其中第一颗原恒星是低亮度恒星。地面望远镜只能观  相似文献   

2.
1983年1月26日,一枚德尔他3910火箭从范登堡基地升上天空,把一颗重一吨多的卫星射入预定轨道——900公里高的近极地轨道,卫星运行周期为103分钟,此卫星便是荷兰红外天文卫星IRAS。 IRAS卫星计划是荷兰、美国和英国合作计划,卫星重1076公斤,其中平台266公斤,主要仪器——红外望远镜810公斤。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观测宇宙红外源并为它们编制目录,同时对某些红外源进行详细研究。目前,卫星的一切工作正常。由于星上所带的探测器致冷用液氦的散发速度比预计的慢,因而卫星寿命可能由原计划的200天延长到250天甚至可能达到300天。另外,星  相似文献   

3.
夏光 《国际太空》2006,(5):15-19
□□2006年2月22日,日本从鹿儿岛县内之浦航天中心用M-5火箭发射了ASTRO-F红外天文卫星.  相似文献   

4.
欧空局通过了一项给法国航宇公司约15亿法郎的合同,以制造欧洲红外天文观测站(ISO),并且欧空局局长吕斯特同法国航宇公司总经理亨利·马特尔在1990年11月17日签订了生产合同。预计在1993年用阿里安-4P火箭发射欧洲红外天文卫星。这颗星重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法苏空间合作例会,于1983年9月26日至10月1日在法国戛纳举行。会议讨论修改了执行中的计划并批准通过了新的计划。这些新计划是:1.SIGMA 计划:这是一项天文卫星计划,准备由两国共造一颗大型卫星,星上将安  相似文献   

6.
5月24日,日本宇宙探索局的“光”红外天文卫星因出现重大电力故障而转入节电模式,关掉了星上观测设备。虽然故障使星上科学仪器在卫星进入地影时无法工作,但该机构仍希望这颗部分瘫痪的卫星能继续运行。初步调查发现,虽太阳能电池阵仍在发电,但卫星却无法存储所发电力,很可能是星上蓄电池或电力系统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7.
航天简讯     
西德X射线天文卫星入轨西德X射线天文卫星Rosat(RoentgenSatellite)在5月31日由德尔它Ⅱ火箭发射,进入高580公里的圆轨道,倾角53度。卫星重2435公斤。有效载荷重1555公斤,它们是西德造的X射线望远镜、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广角相机(角分辨率1分)和美国史密松天文台的高分辨率(角分辨率1.8秒)X光谱相机。卫星直径为3米,全长4.5米。卫星研制费总额达2.6亿马克,发射费6300万美元。该卫星由西德、美、英三国共同研制,主承包商是道尼尔公司。Rosat于1983年开  相似文献   

8.
最新消息     
肖昊 《国际太空》2006,(3):24-24
天顶-3海射火箭2月15日成功发射回声星-10直播卫星回声星-10由美国洛马公司研制,重4333kg,设计寿命15年。日本M-5火箭2月22日成功发射自制红外天文卫星ASTRO-F它运行在高745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设计寿命550天。日本多功能运输卫星-2(MTSAT-2)2月18日由H-2A火箭发射升空其质量为  相似文献   

9.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6,(4):12-15
日本1月之间两度发射2月18日,H-2A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多用途运输星”(MTSAT)2。这是H-2A自2001年8月首射以来的第9次发射。该卫星造价140亿日元,包括太阳能帆板在内总长约30米,重约4.65吨,是日本迄今发射的最重的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和2005年2月发射的MTSAT-1R一起执行航空管制任务。在2010年MTSAT-1R正式退役后多用途运输星将正式接手气象观测任务。2月22日,M-5固体火箭在鹿儿岛发射场升空,成功地发射了“天文”F红外天文卫星、“立方体东京工大工程星”和一个太阳帆板展开试验装置“。天文”F发射后两周进…  相似文献   

10.
欧空局科学计划委员会1983年3月29~30日批准了研制一颗新的红外天文学卫星计划。预计在八十年代末发射。到那时,这颗新科学卫星将为欧洲天文学家提供一个空间观测1~200微红外光谱平台。卫星主要通过直径(焦面)60厘米一架望远镜观测红外辐射。装在焦面上的望远镜与探测器将借助氦和液氢致冷的恒低温器冷却到极低温(约—260℃)。卫星在整个天空进行反复观测,其寿命至少18个月。卫星将探测银河外最主要的散落物,准确观测精选的银河系最近的、最亮的光谱,  相似文献   

11.
中国空间天文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40年中国空间天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内发射了数颗天文卫星,未来几年还将有一些天文卫星计划发射.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空间天文学过去4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包括1970年代第一颗天文卫星计划、气球空间天文探测、基于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天文实验以及天文卫星等.此外,介绍了...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14日,美航宇局正式宣布,绕太阳运行18年之久的先驱者9号卫星寿命已经终结。该卫星于1968年11月8日发射,重67公斤。原预期卫星只能工作6个月,出人预料的是6个月后,卫星继续向地面发送数据,直至1983年5月18日为止。航宇局阿姆斯研究中心的工程师为救活这颗卫星进行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德国和凯泽尔-特雷特公司已结束了1993年2月用航天飞机发射和回收天文搭载平台卫星总装的研究工作,平台上有一架紫外线望远镜。它的灵敏度比以前的灵敏度高30倍。今年9月里,德国把这颗天文科学卫星运到美国卡纳维拉尔角,1993年2月22日将在STS-51次飞行时从300公里高度的航天飞机上释放它,在5~7天内予以回收。卫星与航天飞机飞行间距约100公里。这颗卫星是德国空间局(DARA)和美航宇局合作的一颗天文卫星,卫星回收后,经检修还可下次使用。  相似文献   

14.
风云-2C静止气象卫星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4年10月19日成功发射了风云-2C静止气象卫星(FY-2C),以取代于2000年6月25日发射的FY-2B静止气象卫星。它于10月24日成功定点于104.5°E,卫星轨道倾角为0.8°,并于10月29日获取第1幅可见光图像。FY-2B卫星装载了3通道可见光和红外自旋扫描辐射器,定位于105°E。卫星发射后曾正常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因转发器出现故障和电源不足不能长期连续工作。FY-2C在FY-2B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它将成为1颗长期稳定工作的业务卫星。1卫星的任务和FY-2B卫星一样,FY-2C卫星的任务是:·获取可见光、红外和水汽云图;·转发展宽数字云图(…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月30日,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慧眼卫星工程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前沿问题的自主创新重大空间科学项目,该星的投入使用使中国高能天文研究进入空间观测的新阶段,对提高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慧眼于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圆满完成卫星平台、有  相似文献   

16.
欧空局自1968年发射第一颗卫星,至1982年底止,总共发射成功18颗卫星,仅次于美、苏、日三国。目前,欧空局在轨工作的卫星有6颗,1983—1987年期间将继续发射一定数量的科学和应用卫星。详细情状如下: 一、在轨工作的卫星科学卫星: 国际日-地探险者-B,可工作到1984年12月; 国际紫外线探险者,可工作到1984年12月; 应用卫星: 轨道试验卫星-2,可工作到1984年6月;  相似文献   

17.
士元 《国际太空》2007,(3):12-16
□□2006年12月27日,欧洲科罗号(COROT)天文卫星由俄罗斯的联盟-2-1b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升空.它是人类发射的首颗专门探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天文卫星,特别是那些可能和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天体.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年初,美航宇局副局长在一次讲话中说:“NASA的天文物理学计划将同国家科学院天文观测委员会的有关计划相一致,其中先进的X射线天文物理学设施(AXAF)是该方面的最优先计划,现正处在研究确定阶段。1984财年拟开始航天飞机红外望远镜设施(SIRTF)的研究工作,以继续红外天文卫星计划。航宇局还将研究由该委员会提议的若干项新“探险者”飞行任务,如X射线定时探险者(XTE)和  相似文献   

19.
最新消息     
小号 《国际太空》2009,(12):37-37
法国延长“对流旋转与行星凌日”(COROT)天文卫星寿命3年这是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2009年10月23日作出的决定。“对流旋转与行星凌日”卫星于2006年12月27日发射,设计寿命3年,用于寻找系外行星和开展星震学研究。它已发现了7颗系外行星,包括首颗已知属于岩石类的行星。其工作时间将延至2013年3月31日。  相似文献   

20.
正2月1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名为"瞳"的"天文"H天文卫星,并搭载发射了3颗微小卫星。"天文"H又称"新X射线望远镜"(Ne XT),为日本下一代X射线天文卫星,配备4台观测仪器和2台望远镜,设有孔径10米的大型展开式天线,重约2700千克,设计寿命3年,采用高575千米、倾角31度轨道,用于开展软X射线、硬X射线和伽马射线观测,通过研究黑洞、超新星遗迹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