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多孔非晶合金的研究现状,从非晶材料、制备工艺、孔隙参数及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初步探讨了多孔非晶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植入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仅含碳、硅、锰合金元素的结构钢,采用临界区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得到了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三相组织。该钢在Ms(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d(马氏体转变终止温度)d温度之间形变,应变诱导相变,相变诱发塑性--TRIP,其力学性能指标大大提高。本文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结果分析,对这种低碳硅锰系TRIP钢三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GH141合金是一种高温高强度合金,系仿制美国Rene′41合金。这种合金具有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是一种较好的航天发动机高温部件材料。本合金在原Rene′41合金成分的基础上,添加了微量元素Mg、La等,使合金的塑性和韧性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同时热加工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本文简要地对该合金的成分控制、热处理制度的选择、热加工性能、合金的强化原理,以及主要力学性能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针对飞机承力结构用钛合金材料TA15,通过调整其焊后热处理温度,对不同热处理状态的该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进行室温力学性能的综合对比分析,确定了适合于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是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主要材料。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的优异性能主要来源于消除了与应力轴垂直的晶界,而再结晶的出现会显著降低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行为的研究,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第二相粒子、变形温度、高温氧化、以及表面处理工艺等因素对再结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较优的2050铝锂合金形变热处理工艺,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探究固溶温度、预变形量、时效温度与时效时间对合金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通过TEM、金相分析不同工艺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探究其与力学性能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固溶温度525℃,预变形量12%,时效温度160℃,时效时间48 h的工艺参数能够获得较优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多元合金中非连续沉淀(Discontinuous Precipitation,DP)的出现通常被认为对力学性能有害。最近研究表明,Ni-Co-Al合金通过非连续沉淀析出过程可以形成双相层状纳米结构,实现“类珠光体型”的强化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究非连续沉淀对Ni-Co-Al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并讨论了在不同合金成分和热处理条件下,Ni-Co-Al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o元素含量的增加以及时效温度的降低有利于非连续沉淀析出,而且接近完全转变的DP组织能有效地提高Ni-Co-Al合金的强度和塑性。通过理论模拟、显微结构表征和力学性能分析,讨论了非连续沉淀的析出行为以及该反应对Ni-Co-Al合金力学性能的强韧化作用机制,指出该处理方法为镍基高温合金的强韧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生产型高温炉中,采用了四种弯晶热处理工艺对GH220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同时探讨了降低固溶温度、缩短固溶保温时间、时效工序和渗铝工序合并进行的影响,还比较了抚钢和长钢生产的GH220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涡轮叶片用单晶高温合金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代单晶合金的成分与力学性能关系已研究了40年,研究得十分详细. 一些合金设计人员发现,在一些第一代合金中加入铼可明显改善合金的蠕变强度.  相似文献   

10.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是高推重比发动机的关键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在成分设计、粉末制备、成形、烧结及后续热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型高强度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研发的M09A高强度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抗热腐蚀性能及长期时效组织性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09A合金相对IN738合金适当降低Cr含量,为增加强化元素含量提供了可能,从而提高了M09A合金沉淀强化和固溶强化水平;取较低的Ti/Al比可以改善组织稳定性;应用单晶技术和高温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M09A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抗热腐蚀性能和组织性能稳定性;M09A合金抗热腐蚀性能与IN738合金的相当,高温力学性能超过现有的抗热腐蚀合金和典型的高强度定向凝固合金DZ125的,并达到第1代单晶合金的水平;合金组织性能稳定,不含Re、Ru、Hf等贵重金属元素,成本低,密度小,铸造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层前向反馈神经网络模型,对钛合金钨极氩弧焊的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其中,输入参数包括钛合金成分、冷却速度和热处理参数;输出参数包括5个重要的机械性能,即极限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屈服强度和硬度.详细分析了铝和钒这2种元素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40CrNiMoA合金底座螺栓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强度螺栓性能要求的论述,分析了40CrNiMoA高强度合金结构钢螺栓断裂现象,阐述了40CrNiMoA钢的性能、特点和热处理机理,强调了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是影响金属材料获得优良综合机械性能的根本因素,同时对底座螺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优化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固溶温度、固溶时间、调整处理温度和调整处理时间对0Cr17Ni5Mo3沉淀硬化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沉淀硬化不锈钢热处理研究中采用正交设计法安排试验,可以用很少的试验量获得主要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温度直接影响惯性仪表及惯性平台的使用精度,而高精度温控系统的设计依赖于准确的平台加温模型,针对平台系统中多种惯性仪表加温过程复杂度高,当前采用的阶跃响应辨识方法存在模型适应性差、精度不高等情况,且针对基于梯度下降的BP学习算法存在局部收敛的问题.采用基于遗传算法寻优的神经网络辨识的方法,对惯性仪表加温模型进行建模,试验验证通过遗传寻优后的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提高了网络的学习精度,进而提高了平台系统中惯性仪表加温过程数学模型的精度,模型适应性较高,为后续惯性仪表的加温控制方法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高强度沉淀硬化不锈钢与KIC和KISC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航空用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之间特别是断裂韧度(KIC)和应力腐蚀门坎值(KISCC)的关系,指出沉淀硬化不锈钢的KIC和KISCC数值接近,而以二次硬化为主的不锈钢的KIC和KISCC差别较大,表现出与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相同的特征.文章指出,因二次硬化引起基体中Cr,Mo含量的减少与KIC和KISCC差别直接相关;由上述分析,引出超高强度不锈钢设计原则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多段翼型增升效能,开展包括襟/缝翼偏度和缝道参数在内的优化设计研究。将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气动优化设计,并针对30P30N三段翼型,分别以8°迎角时升阻比最大和22°迎角时升力最大为目标进行了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目标设计虽可在设计点获得较好的优化结果,但在非设计状态气动性能下降;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既可获得良好的中等迎角升阻性能,又可改善大迎角失速性能,使综合气动性能更优;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可满足多段翼型的多点优化设计问题,具有高效、高精度等优点,易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唐浩  陆新蠡  罗子健 《航空学报》1990,11(8):361-368
 本文采用基于热平衡原理的有限差分法对GH169合金涡轮盘锻坯的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坯料不包套,在加热的最初阶段,坯料内部将因温差大而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采用包套加热,加热时间将延长,但坯料内部温度均匀,因而可采用一段制加热,这样,能够缩短加热时间,改善锻件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高合金化的ZAlSi6Cu2Mg合金在高温(170~300℃)、短时(5~30min)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变化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合金元素不仅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而且还能抑制在高温下Mg2Si相的聚集长大,有利于提高合会的热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