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东部时间1998年1月6日。美国用LMLv2火箭将“月球勘探者”发射升空,99个小时后它成功地进入了离月球101千米的绕月极地轨道。 嗲低成本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将考查月球南极是否有水源。≥ ,/0042“月球勘探者”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2.
神秘的宇宙太空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为之奋斗。但是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真正摸清它的底细。特别是对于那些相距地球遥远的天体,人类一时半会还无法直接登上去考察究竟。航天探测器的出现,为人类了解地球以外的天体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月球是人类最早登陆的地球外天体。虽然经过数次人工探测,均未找到月球上的水源。为了进一步证实月球上是否有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自1998年1月6日,将“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发射升空,并于1999年7月31日以“自杀”方式撞击月球陨石坑,以此确定撞击时是否产生水蒸气云雾。…  相似文献   

3.
一片冰心在玉壶“月球勘探者”证实月球存在水冰□□1998年3月5日,美国航宇局的刘易斯研究中心,向新闻界公布了“月球勘探者”探测器获得的第一批月球探测结果,证实了月球上确实存在水冰,并初步测算出月面上水的总储量可能在11×106t~3.3×108t之...  相似文献   

4.
1998年1月6日美国东部时间21时28分,随着“月球勘探者”号顺利升空,冷寂了25年之久的月宫必将会再度热闹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无人飞船升天前的2个半小时,美国航宇局宣布,为了纪念在去年7月18日车祸中遇难的美国天文学家尤金·苏梅克,在该飞船内有一个金属小圆筒(长44.5毫米,直径17.8毫米),其中盛放着这位号称“月球科学之父”天文学家的1盎司(约28克)骨灰,若一切顺利,一年半后随着探测器的坠落,这位  相似文献   

5.
“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将撞击月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将作为次要载荷与“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同时发射升空。1概述LRO与LCROSS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多项无人月球探测计划的第1项任务,主要目的是:研究、测绘和了解月球表面的情况,探测未来的潜在月球着陆点;勘察月球极地永久阴影区的水资源,验证“克莱门汀”(Clementine)和“月球勘探者”(LunarProspector)探测器对月球水冰的探测结果,为航天员重返月球作准备。  相似文献   

6.
据新华社9月4日报道,“月球勘探者”发回的最新数据表明,月球两极存在着数量可达100亿吨的冰冻状态的水,这样多的水将使人类建立月球基地、空间飞行器月球燃料供应站等变得更容易。  相似文献   

7.
美国“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1月6日由“雅典娜-2”型火箭送入太空,历经38万千米飞行后,于1月11日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并于13日开始在距月球100千米的上空进行考察。这是人类25年来再度探测月球,此次探测的主要使命是要揭开月球上面有无水源的秘密并为建立永久性太空基地获取勘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载人重返月球的动机有各种说法,如何来正确分析认识这些说法是非常必要的。透过这些分析来比较客观地认识美国载人重返月球的真正动机,对于梳理我国实施月球探测计划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关于载人重返月球动机的各种说法1.1探寻水冰之说在几次月球探测任务中,如1994年的“克莱门汀”,(Clementine)、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Prospector),美国都对外宣称发现了月球可能存在水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月球两极存在大量冰态水□□美国航宇局艾姆斯研究中心3月5日宣布说,根据迄今“月球勘探者”太空探测器对月球的初步探测,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月球两极地区表层下面存在大量零散的冰块,且北极蕴藏的冰块数量约为南极的两倍。月球上有无可利用的大面积水资源对于未来...  相似文献   

10.
晓角 《国际太空》1999,(7):25-28
(1998年1月~6月)名称国别发射日期近地点/km远地点/km周期/min倾角/(°)备注“月球勘探者”美国1998-01-07环月轨道第1个飞临月球两极的探测器天网-4D英国1998-01-1035559356511426.824.19英国军事通...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关于月球的形成原因,有许多假说,但最主要的假说只有4种:第一种是认为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物质形成的“母子说”;第二种是“捕获说”,这种说法认为,月球是太阳系内某处形成的某种天体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的引力所捕获形成的;第三种是“兄弟说”,这种说法认为,地球和月球几乎于同时在太阳系中形成;第四种说法是大碰撞说。这种说法认为,月球是地球遭到火星大小的天体碰撞后,四散的碎片最终形成了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休斯公司利用月球引力拯救“亚洲三号”通信卫 星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影响球的概念,对利用天体引力场改变航天器运行轨道倾角的原理进 行了探讨,并得到利用目标天体改变轨道倾角所应满足的两个条件:目标天体的运行轨道和 空间位置。利用一条假设的卫星轨道说明了月球引力场对其轨道倾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5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表声明,取消"资源勘探者"(RP)月球巡视任务,原计划由该巡视器携带至月球的部分仪器,将改由商业月球着陆器运送。这是NASA在美国新航天政策指导下,广泛联合商业力量实施"重返月球"的重要举措,显示美国借助商业力量实施月球探测的步伐大幅加快,将对未来月球等深空探测活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来,月面探测已不是太空计划的主角,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的今天,人类为何又将目光投向月球呢? 月球离我们最近,有着丰富的矿藏。月球上没有大气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的圣地,如果我们在月面建立天文台,将会探测到宇宙中许多奇异现象。更为重要的,月球还是个难得的航天发射基地。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发射火箭所需的燃料会比地面少得多,月面上有丰富的铁、钛、铝等的氧化物,可以用来生产火箭燃料液氧;而且,据“克莱门坦”探测器1996年发回的资料,月球南极的环形山中可能有冰层,如果今年1月7日发射的“月球勘探者”真能找到水源,不但月面制氧简单得多,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的问题也解决了。如果说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是飞向大宇宙的桥头堡,永久性的月面基地便是远征火量的最佳跳板。  相似文献   

15.
在辽阔的夜空中,人类肉所能看到的最亮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月球上有没有生命在活动?月球开发对人类有哪些益处……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观察和研究着月球。中国流传已久的“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表达了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向往。  相似文献   

16.
在宇宙中,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卫星。英语称卫星为“Satellite”,它的原意是“仆人”,这是取其“仆人总是围着主人转”的含义。由此,人们将围绕行星运行的航天器叫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就叫人造地球卫星,以此类推,有人造金星卫星、人造火星卫星等等。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也可简称为人造卫星或卫星。月球虽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但人们把围绕月球运行的航天器,也叫作人造卫星或卫  相似文献   

17.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但是如何从地球飞到月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虽然早在30多年前阿波罗航天员就已经登上月球,但是今天人类重返月球不能简单地重复阿波罗登月的方式。因为今天人类重返月球比当年阿波罗登月要复杂和困难,不仅飞往月球的人数和次数比阿波罗飞行要多得  相似文献   

18.
1969年7月21日,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在了另一个天体的大地上。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送首批两名宇航员飞抵月球,在静海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探测活动后,带着20多公斤月球土壤和岩右胜利地返回了地球。人类这一划时代的壮举,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个最接近我们的天体——月球的强烈兴趣。 奇妙的月球 晴朗的夜晚,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空中,它那柔和皎洁的光芒使大地显得格外幽静。千百年来人们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为月亮编织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诸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白兔捣药以及广寒宫  相似文献   

19.
自从伽利略把自制的望远镜对准月球时起,这颗由无生命的岩石构成的地球卫星便开始变成生机勃勃的活天体。 19世纪末,几乎每天对月球静海中环形山上空的观测都会有惊人的发现,曾记录下在其中一个环形山的谷底出现类似星状闪光和脉动式蓝色火光现象,而且迄今为止从未停息过,有时,这些发光体似乎朝环形山边缘陡峭的峰顶缓慢“攀爬”。  相似文献   

20.
1969年 ,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然而 ,当宇航员登上其表面时 ,却惊奇地发现 ,月球上已有23个人类的赤足脚印。他们用照相机将脚印拍摄了下来。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 ,美国当局一直对此保密。直至在一批飞碟研究人员的要求下 ,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才公开了这些档案。经过研究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康穆蓬对美国新闻媒体说 :“显然 ,在月球上发现了人类的脚印是令人吃惊的。有人在美国之前已登上了月球 ,而且不穿宇航服。”康穆蓬还说 ,据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称 ,这些脚印无可置疑是属于人类的 ,而且留下的时间还不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