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择 《上海航天》2005,22(2):54-54
美导弹防御局希望发射两颗小卫星,作为其他军事发射的辅助性有效载荷。这两次发射任务用于校准轨道目标项目和微卫星推进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至少将一颗小卫星留轨1年,以评估太空辐射和失重对固体燃料发动机硬件(如O型和平衡环)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实验将展示一种能发射小型射弹的卫星。导弹防御局希望证实恶劣的太空环境不会导致推进系统损坏,从而妨碍其快速启动及运行。  相似文献   

2.
引言截止国际通讯卫星4AE 的发射,美国航宇局的人马座高能级运载器在其15年的发展中已发射了50次。液氢液氧顶级最初来自发射有源同步轨道通讯卫星 Advent 计划。人马座的另外目标是能将3,800公斤(8,500磅)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将1,030公斤(2,300磅)的载荷送上月球,或者将590公斤(1,300磅)的载荷送到较近的行星。  相似文献   

3.
文恩 《中国航天》1993,(12):18-18
英国防御研究局的航天和通信分部准备制造两颗在静止转移轨道上运行的低成本卫星空间技术研究卫星(STRV)。卫星将用于宝石硅电子元件和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辐射加固试验。其中一颗卫星上还将载带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的4个探测器和技术演示器。 重55公斤的卫星将由阿里安4在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时作为搭载星进入轨道。之所以要使用静止转移轨道是为了使卫星每天能飞越地球辐射带4次。这样,卫星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将是位于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际技术保险公司(Intec)于1985年9月下旬重申向航天飞机发射通信卫星提供保险。这项业务将赔偿投保者因发射失败或卫星未能入轨而遭受的损失。Intec 的董事长詹姆斯·巴雷特说,这家公司将为航天飞机进入低地球轨道提供保险。保险赔偿费将包括付给美航宇局的用于进行回收或修理被丢弃的卫星这类附加业务所需的费用。9月17日,Intec 发表了一项声明表示不再为通信卫星在轨道上成功地定点和工作并交给用户之前的活动提供保险。人们认为这项声明取消了 Intec 的卫星发射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5.
袁越 《中国航天》2000,(4):29-30
美国航宇局的近地小行星交会 ( NEAR,简称“尼尔”)探测器 2月 1 4日在茫茫太空中多游荡了一年后 ,终于进入了围绕爱神星小行星运行的轨道。这是人类制造和发射的航天器首次成功地进入围绕小行星运行的轨道。在此之前 ,人造航天器已进入过6个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这 6个天体分别是地球、月球、太阳、火星、金星和木星。尼尔的成功入轨 ,使爱神星成了第 7个有人造航天器环绕其飞行的天体。首次尝试尼尔是美国航宇局在其低成本行星科学探测计划——发现计划下发射的第一颗探测器 ,重80 5公斤 ,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学实验室设计和建…  相似文献   

6.
行仁 《中国航天》2003,(11):27-30
美国航宇局用于天文观测的最后一个“大观测台”天文卫星———“空间红外望远镜设施”(SIRTF)在推迟几年之后,终于在8月25日由一枚德尔它2重型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升空。卫星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这次发射也是德尔它火箭计划的第300次发射。耗资12亿美元的SIRTF卫星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进行红外天文观测,将使美国航宇局同时具备光学(哈勃太空望远镜)、X射线(钱德拉X射线观测台)和红外(SIRTF)空间天文观测能力。科学家们希望SIRTF能拍摄到在视觉和科学上都同哈勃拍摄的一样壮观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美国拥有三个轨道发射基地:位于佛罗里达州卡那纳尔角的美国空军(USAF)和美国宇航局(NASA) 中心,范登堡空军基地和瓦纳普斯岛火箭发射中心。考虑到靶场安全因素,卡那纳尔角的美国空军和宇航局中心限制发射57°N倾角的轨道飞行器,而范登堡空军基地承担极地发射任务,瓦纳普斯岛火箭发射中心主要是发射探空火箭,以前曾发射“侦察兵”飞行器。下面介绍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宇航局的有关机构以及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8.
天基电磁轨道炮可以用来发射重量在10公斤以下的微型航天器,以完成各种花费不多而又很有特色的空间科学任务。然而,要想在近期内部署这类天基电磁发射装置是不可能的。本文对各种近期的化学运载工具及上面级方案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几种可执行某些微型航天器发射任务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正在研制气炮(gasgun)技术,这里的科学家们认为,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研制一种能将小型卫星或大量物质送入低地轨道的便宜而可靠的运载器。 目前已制成了一种轻型气炮样机,准备于1990年下半年用此做试验。这种气炮将用天然气、空气和氢气产生的力把一小型射弹加速到6公里/秒的速度。目前已打算研制一种能将340公斤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大型气炮,它可极大地降低空间探索或部署战略防御系统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压缩氮气驱动的二级气炮、三级气炮的研制背景、设计技术和发射性能特点,分析活塞质量、弹丸质量、驱动气压和泵管初充气压等发射参数对发射弹速和发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制约提高弹速上限的主要因素,还介绍利用上述二级气炮和三级气炮开展的若干实验研究情况,评估压缩氮气驱动多级气炮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宇局、美国空军和美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准备研制一种新的系列运载火箭。这种称作国家运载系统(NLS)的系列运载火箭将能把10~50吨的有效载荷发射到低地轨道。目前,美国空军正在运用先进的材料和加工技术研制共空间运输主发动机(STME)。这种可供NLS选用的发动机将使用液氧/液氢作推进剂,从而可减小对环境的危害。但NLS系列中  相似文献   

12.
美国犹他州的依林研究院对 MX 导弹提出了利用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来定位和配置导弹的轨道部署方案。该方案正由加利福尼亚州诺顿空军基地的弹道导弹局和几家大承包商的系统规划人员进行评价。这个方案是把现有的洲际弹道导弹或MX 及其地下井改成“受到攻击就发射入轨”  相似文献   

13.
远征上面级研制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远征上面级研制自2009年开始,经过6年研制工作后,2015年3月30日成功首飞,至今已发展形成了适应不同发射需求的远征系列上面级,累计发射近20次,将40余颗大型航天器精准送入中轨道(MEO)、地球同步轨道(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太阳同步轨道(SSO)、再入轨道等多种空间轨道,实现了空间运输系统跨越式发展。对10年来远征上面级的研制技术发展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其技术优势和关键技术研究情况,并对我国上面级的后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火箭公司设法进入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努力,自1985年以来一直不成功的.但目前它能依靠改名叫天鹰座的新型助推器来实现了.该助推器由一个芯级、2个捆绑助推器及一个顶级组成.它能够把1133kg 送入160km 的极轨道,能把1542kg 送入160km、倾角28°的轨道,发射成本为每公斤1746美元(总计在2百万元以内).美国火箭公司的发射工具的关键是一种非爆炸的、高性能的固液发动机,它使用的是固体碳氢燃料和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宇局和波音公司最近签署了一项为期4年的协议,将建造一架 X-37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并在轨道上进行试飞,以验证范围广泛的多项技术。这些新技术最终有可能把每磅(1磅约合0.454公斤)有效载荷的发射费用从1万美元降低到1千美元。X-37是美国航宇局未来 X 探路者试验机中的一种。未来 X 计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先进技术进  相似文献   

16.
江山 《航天》2013,(11):36-38
9月6日深夜,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人牛怪”5运载火箭在美航宇局位于沃洛普斯岛上的沃洛普斯飞行设施发射了美航宇局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这是“人牛怪”5火箭的首次发射,也是沃洛普斯飞行设施首次用来发射深空探测器。项目耗资2.8亿美元。“人牛怪”5是“人牛怪”4的衍生型号,由退役弹道导弹改装而成,为了能够执行静地转移轨道和行星际发射任务加装了一个上面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姿聊 《中国航天》2003,(10):46-49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用自行研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的重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重量之和还多。这表明,当时我国的运载火箭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至今,我国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系列火箭有14种,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只待飞行验证的还有2种。在这些火箭中,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发射的有6种(长征1、2、2C、2D、2E和2F):主要用于中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1D、2C/SD、4A和4B):主要用于高轨道(如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3、3A、3B和3C)。对应这三种典型轨道的运载能力为:低地轨道0.2—8.0吨,太阳同步轨道为0.4~2.8吨,静地转移轨道为1.5~5.1吨。长征系列火箭的运载能力基本覆盖了低、中、高地球轨道不同航天器的发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3,(11):42-44
美国发射最后一个“大观测台”美国航宇局用于天文观测的最后一个“大观测台”天文卫星8月25日由一枚德尔它2重型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升空。卫星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该卫星称为“空间红外望远镜设施”(SIRTF)。这次发射也是德尔它火箭计划的第300次发射。德尔它火箭1960年5月进行了首次发射,但以失败告终。3个月后进行的第二次发射获得了成功。不过8月25日进行的这次发射中的“明星”不是德尔它火箭,而是耗资12亿美元的SIRTF卫星。该卫星上的红外观测仪器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进行红外天文观测,将使美国航宇局同时具备光学(哈…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1,(1):147-147
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2010年12月报道,2010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敦促NASA提供一种相对于常规火箭更加廉价的方法发射航天器入轨。9月,NASA工程们提出了使用轨道炮和超燃冲压发动机发射航天器入轨的新方案,既能节省数百万美元的推进剂成本,又能提高宇航员的安全,还能实现更频繁的飞行。  相似文献   

20.
费雅佳 《中国航天》2000,(11):23-25
三、从三代替代火箭到阿里安1火箭 1959年3月,美国航宇局提出愿为其它国家的科学家发射用于进行空间研究的科学仪器和设备。英国与美国合作研制的羚羊(ARIEL)1卫星1962年4月26日由美国的雷神-德尔它火箭发射,成为美国为其它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1964年12月15日,意大利用侦察兵火箭(SCOUT,全称为固体控制轨道应用试验)发射了第一颗完全由欧洲制造的卫星圣马可(SAN MARCO)1。 辛康系列卫星证明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实用价值。1965年,美国将晨鸟通信卫星送入了地球静止轨道。该卫星拥有240条话路,在太平洋上空提供服务。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