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中国作为世界航天大国之一,设立"航天日"对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国内许多单位制作发行了纪念邮品,现将个人收集的部分邮品分三次介绍给读者,希望大家喜欢。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航天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正力争将航天大国建设成航天强国。但是,国家层面重视程度不够,对私营企业限制过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我国航天商业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航天商业化现状,比较美国和欧洲航天商业化的发展,为我国航天商业化之路和相关法律政策提出相应的对策,助力实现"航天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1引言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我国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将建设航天强国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目前已推进至深入发展阶段。商业航天是我国航天强国的必经阶段。我国商业航天涵盖卫星制造、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运营及服务、地面设备制造等环节。运载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创造崭新历史的超级年. 这一年,中国航天多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成,高分专项圆满收官,探月三期顺利开展;多个领域实现创新超越,嫦娥五号成功实施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飞行里程超3亿公里,"中国天眼"开放运行,载人空间站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6.
1 航天强国加快制定战略政策,为本国载人航天后续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2020年,航天强国高度重视载人航天发展,出台多项战略政策,牵引载人航天系统研制,并为后续发展构建良好软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诞生,中国从此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如今,一个甲子过去,中国航天已经从一张白纸变成一幅壮美的图画;而新中国也已经从百废待兴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60年发展,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并正在向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8.
正空间站整体建造规划:两年11次任务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自2010年空间站立项以来,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到在轨建造的关键时期。空间站建造将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在轨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第一次任务即2020年已经实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将陆续实施该阶段的5次飞行任务:已于4月29日发射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相似文献   

9.
正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2019年画上了一个沉甸甸的句号。2019年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是任务繁重的一年;对国外航天来说,则波澜不惊,算不上一个"大年"。而新的一年,则无论中外,都将进入"超级模式"。我们迎来的,是一个航天的"超级2020"。从已经公开披露的信息看,中国航天计划在2020年实施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建成由30颗卫星  相似文献   

10.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2,(6):10-13
俄拟2020年后发射月球车作为建设有人月球基地的第一步,俄拟在2020年后发射两辆月球车,并在2022年发射一个着陆站。俄科学家的核心目标是研究月球极区及气体尘埃外大气层,采集土样,并找出最适宜建设月球基地的区域。项目的第一阶段从2015年起,利用"月球-资源"和"月球-全球"探测器开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下半年,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进行了两次亚尔斯RS-24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导弹携带多个分弹头,均成功命中位于堪察加半岛的目标。从2007年首次试射,到2017年装备部队后继续磨砺,亚尔斯导弹可谓"十年磨一剑"。青出于蓝胜于蓝亚尔斯导弹是在白杨-M导弹的基础上研发而成的,属于白杨-M导弹单弹头、车载机动型白杨-M导弹多弹头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4月14日,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组织召开的"中国航天基金奖特别奖专家评审会"在京举行。经过专家评审小组认真评审,遴选出6位获奖人选。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副理事长齐国生、候秀峰出席了会议。依据中国航天基金会章程,为奖励航天科技创新杰出英才,充分调动中国航天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报国防科工局备案,在今年的"中国航  相似文献   

13.
正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航天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既是对我们航天人的鼓励,更是殷切期望。本文着眼技术发展趋势,关注社会、经济、军事发展需求,立足原始创新,回应重大关切,展望空间系统与技术未来发展,推动航天事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促进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以期"塑造未来"、"创造未来"、"引领未来",找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强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2021年9月27日,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与英国国防部联合发布了英国首份《国家航天战略》(简称《战略》)报告,从科学、技术和国防等角度,阐述了英国参与航天事务的愿景,旨在将英国建成国际一流航天强国,推动航天产业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主编的话     
<正>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厦门举办。此次大会主题为"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旨在搭建研讨空间科学前沿技术与发展态势、普及空间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平台,助推我国航天强国目标早日实现。分会场主题包括:磁层-电离层耦合关键科学问题,任务总体设计、仿真与分析技术,平台、测控、运控、数据处理等公共技术,地外天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征途中,有一型运载火箭格外亮眼,那就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这一型运载火箭对于我们国家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从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算起,到今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迎来第100次发射,一举跨入"百发俱乐部",已经过去了25个年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包括  相似文献   

17.
主编的话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任务,成功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成就和科技实力,标志着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出了坚实一步. 同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217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代表们表示,将继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全力以赴、坚持不懈,为推动国家空间科学技术事业的创新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此外,代表们还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6月13—14日,2016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航天制造能力"为主题,围绕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需求与制造能力建设展开,加强集团公司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国内外高校、研究咨询机构产学研联合优势,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航天强国建设和航天梦、中国梦的实现。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办,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协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徐强致开幕辞,总工程师杨海成主持会议。徐强总经理指出,2016是中国航天发展六十周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中国航天工业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中国宇航学会和龙湖地产在位于烟台葡醍海湾的龙湖领导力发展中心推出"龙湖航天大讲堂",邀请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以亲身经历讲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2017年,"龙湖航天大讲堂"将持续举办。"航天梦、中国梦",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20.
主编的话     
正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的目标要求。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要加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对空间科学等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超前部署。在这一期中,我根据近年来规划和管理空间科学任务的经验,完成了一篇关于空间科学任务特点的综述,对空间科学任务从规划到产出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并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