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由太空探测技术公司(SpaceX)研制的首枚“猎鹰”-1(The Falcon 1)火箭于5月27日在其发射台上成功进行了一次发动机试验,这是该型火箭2005年夏天首飞前的最后一次关键试验。在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发射台上,“猎鹰”-1火箭的主发动机被点火5分钟,达到了全部发射演习的最高点。太空探测技术公司称这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演习及发动机试验,是火箭正式发射之前的最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正11月3日,我国研制的起飞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成功首飞。航天科技四院(以下简称"四院")提供了此次发射中的正推火箭和消氢点火装置这"两样法宝"。正推火箭提升了芯二级推进剂的管理能力,确保了芯一级与芯二级发动机的成功分离;消氢点火装置消除了火箭发射前排放的大量低温氢气,安全护航火箭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2002年成立,2006年就进行火箭首飞(不过未能成功),2008年猎鹰1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2010年成功实现猎鹰9中型火箭首飞。2012年,SpaceX公司开始进行垂直起降复用技术飞行试验,2015年猎鹰9火箭首次完成陆地回收,2016年实现猎鹰9火箭的海上回收。2017年,SpaceX公司不仅完成了其首次军事载荷发射任务,还首次实现猎鹰9火箭复用并且成功完成18次发射任务,占美国全年发射数量的2/3,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发射服务商。2018年SpaceX公司又实现了猎鹰重型火箭首飞,完成了同一枚火箭一子级的第三次发射,且发射数量也再度实现突破,达到了21次。  相似文献   

4.
正5月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院")抓总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把重约22吨重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莫斯科时间7月9日16时,俄罗斯最新研制的轻型"安加拉"1.2PP(PP意为"首次发射")火箭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起飞,222秒后,火箭一子级分离,继续飞行232秒后,整流罩成功分离,在发射约21分钟后,火箭飞抵距发射场5700千米的勘察加半岛库拉靶场。"安加拉"1.2PP是专门用于此次首飞任务的火箭型号,为两级型火箭,一子级和二子级均为通用火箭模块,  相似文献   

6.
正6月25日20时,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七号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未来不仅承担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质和补加推进剂任务,还将成为中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七号控制系统团队的负责人宋征宇在接受本站记者专访时称,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控制系统多项国产化技术的成功,将带动一批我国具  相似文献   

7.
美国     
正维珍轨道空射型小运载首飞失败5月25日,维珍轨道公司的空射型小型运载火箭"运载器一号"由从加州莫哈韦航空航天港起飞的波音747载机携带到高空进行了任务代号为"发射验证"的首次发射,但以失败告终。火箭由载机投放后,火箭一级"牛顿三号"发动机实现了点火工作,但火箭随后在一级飞行初期发生异常,任务即告终止。载机和飞行机组安全返回基地。机上乘有4人,其中两人为飞机乘组,另两人为火箭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中型德尔塔4发射第二颗GPS-3卫星8月22日,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塔4M+(4,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空军GPS-3系列导航卫星的第二颗卫星,代号GPS-3SV02。本次发射是德尔塔4系列火箭2002年首飞以来第40次飞行,也是除重型德尔塔4H外该系列最后一次发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正在研制称为"火神"的新火箭,现定于2021年4月首飞。"火神"将最终取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时间5月28日凌晨,已创下三枚火箭回收战绩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又成功进行了一次海上平台软着陆,距5月6日的那次回收仅仅过去了20多天,证明火箭反推着陆技术已经成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4月27日宣布,将于2018年5月使用重型"猎鹰"火箭发射一艘"龙"式飞船降落火星表面,这次返回成功正是对这个火星红龙计划的最好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10,(8):16-17
<正>6月15日上午9点,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火箭矗立于发射塔架上,在朝阳的沐浴中更显庄重。随着发射指令的发出,火箭以一个完美的托举,将太空"明珠"——实践十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新型卫星带着航天人的寄托奔向苍穹。第12次成功锦上添花自1992年首飞至今,长征二号丁火箭已连续成功发射了12次。此次发射成功无疑为该型号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微小卫星蓬勃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为微小卫星提供了低成本进入太空的机会。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越来越多。2015年9月20日-10月7日,我国共进行了3次"一管多星"发射,共计成功将28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其中,新型液体火箭长征-6以"一管二十星"的方式一举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不仅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也打破了由印度保持的亚溯"一箭多星"发射纪录;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11也成功实现首飞。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入轨的吉林-1卫星组星是我国首批自主研制的商业遥感卫星。藉此之际,本刊特推出"新型火箭‘一箭多星'发射与微小卫星发展"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太空新航线     
正"质子"号成功发射"国际通信卫星"316月9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俄制"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国际通信卫星"31通信卫星。卫星被送入一条远地点6.5万千米的超同步转移轨道。本次发射是"质子"M/"和风"M火箭第4阶段改进型号的首飞。据报道,火箭第二级在发射中出现了性能不足问题,但通过延长"和风"M上面级工作时间得到了补偿。"和风"M共点火工作了5次。  相似文献   

13.
<正>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型号。从1994年首飞成功至本次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型号共完成了95次发射,成功率近98%。从2007年10月24日至今,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已先后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  相似文献   

14.
日本     
正日本民企发射小型火箭再遭失败日本一家民营火箭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型火箭"MOMO"5号于6月14日发射失败,火箭升空后不久坠入大海。根据日本星际科技公司社交媒体的消息,14日上午,该公司在北海道发射了"MOMO"5火箭,大约36秒后火箭引擎发生故障,工作人员不得不指令引擎停止,火箭随后坠入附近海域。这是该公司第五次发射这种小型火箭,其中四次发射均失败,只有去年5月初进行的第三次发射高度超过了100公里,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1 KSLV-Ⅱ火箭首飞情况及失败原因 首尔时间2021年10月21日17时00分,韩国自主研发的努里号(KSLV-Ⅱ,含义是"世界")运载火箭在罗老航天中心进行了首次发射,火箭三个子级均成功点火工作,完成分离等时序,载荷在发射后15min完成分离.约1h后,韩国总统文在寅宣布,尽管KSLV-Ⅱ完成了所有飞行程序,但未...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美国进行了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载人航天发射,首飞的两名航天员是鲍勃·贝肯和道格·赫利。对于普通的家属,观看自己的亲人乘坐火箭升空是一回事,而当航天员的家属也是航天员时,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有趣的是,本次"载人龙"首飞的两名航天员的妻子也都是美国宇航局的航天员。他们都是2000年选拔进入到该局航天员培训班的,相遇相知,并肩工作,并成为一生的伴侣。  相似文献   

17.
正"点火!起飞!"伴随着振聋发聩的轰鸣声,2016年6月25日晚上8时,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划破天际,冲向云霄。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其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60颗卫星。这是该公司首次专门针对"星链"项目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拉开这一宽带星座组网建设工程的大幕。旧火箭发射新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此前飞过两次的旧第一级火箭,也就是回收成功后,复用成功,然后再次复用,这枚箭在  相似文献   

19.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23,(3):18-21
<正>美国 RS1火箭首飞失败 1月11日,美国创企ABL航天系统公司的RS1火箭在阿拉斯加太平洋航天港进行了首次发射,但火箭起飞后不久出故障,发射失败。火箭落回发射台,导致地面设施受损。不久,ABL公司称,火箭第一级在起飞10.87秒后完全丧失电力,导致该级9台发动机全部关机。RS1火箭首飞携带的是全向技术公司的2颗高频通信试验6U立方星Vari Sat-1A/1B,曾计划在去年11月18日发射,但在火箭第一级发动机点火过程中被紧急中止,发射随后又数次推迟。此外,RS1火箭第二级在去年1月19日试验时发生事故,导致火箭被毁。  相似文献   

20.
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又一个“首飞型号“和“长三甲系列“中的最后一位成员,长征三号丙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丙火箭)的首次“登台演出“无疑是中国航天2008年宇航发射任务的焦点。临近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总指挥岑拯的脸上依然挂着自信的笑容。在这位年轻的总指挥的带领下,长三甲队伍已经成功续写了长征系列火箭100次发射和输送“嫦娥“九天揽月的神话。他清晰地记得,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前总师兼总指挥龙乐豪院士在他“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