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面一组数据,记载着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发展足迹:2001年5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按现代企业制度在北京组建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1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建设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2年3月,中国卫星(股票代码600118)控股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70%股份。2006年1月,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竣工验收,投入运行。2006年5月,中国卫星控股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100%股份,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卫星的全资子公司。  相似文献   

2.
夏光 《国际太空》2010,(4):10-11
在本刊和《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回到‘东方红’——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40周年”的座谈会上,东方红1号卫星工程的参与者讲述了他们与东方红1号卫星的故事,让他们引以为豪的那个时代的那段记忆。他们曾因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2000年4月24日是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DFH-1)卫星发射成功30周年纪念日.30年前的这天,东方红-1卫星在长征-1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万里长征.10多分钟后,东方红-1卫星成功地进入倾角68.5°、近地点高度439 km、远地点高度2 384 km的椭圆轨道.东方红-1卫星的发射成功,是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自那时起,截至2000年3月,中国已用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69次航天发射,累计发射了85颗人造地球卫星(国产卫星53颗,国外卫星32颗)和1艘无人状态的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率大于85%.现从中国对空间技术体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的航天器进入太空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航天信息应用技术已取得显著效益3个方面,来回顾近30年间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斐然成就.  相似文献   

4.
长征-2E运载火箭携带澳大利亚卫星升空  发射返回式卫星和瑞典卫星的长征-2C运载火箭  装载东方红-3通信卫星的长征-3A运载火箭整装待发中国第一星——东方红-1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升空  中国返回式卫星荣归故里  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遨游太空  中国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2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成功中国航天铸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相似文献   

5.
在本刊和《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回到‘东方红’——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40周年"的座谈会上,东方红1号卫星工程的参与者讲述了他们与东方红1号卫星的故事,让他们引以为豪的那个时代的那段记忆。他们曾因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紧密相连。镜头定格在他们的脸上。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作为代表,作为一个缩影来折射东方红1号卫星工程12年的历程,缅怀一段不朽的记忆。这,也将成就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正>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不仅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卫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而且还担任过东方红-2、2A、3卫星的总设计师。为此,在东方红-1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记者:我看了东方红-1卫星的资料,第一个感觉是新中国在当时那个时期建造卫星,这个想法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技术能力。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连飞机和大炮都搞不了,怎么突然之间要搞卫星了?这个想法好像很跳跃,您有这个感觉吗?  相似文献   

7.
《国际太空》2013,(6):2
从远古的嫦娥奔月到后来的敦煌飞天壁画,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向往和遐想。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成功发射,奏响了中国人进军太空的序曲;1984年4月,中国第一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2成功发射,推动了卫星通信走向新纪元;1997年5月,中国第一颗三轴稳定通信卫星—东方红-3成功入轨,拉开了卫星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射的自行研制卫星简况表1)序号卫星名称发射时间简况1东方红1卫星19700424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用20009MHz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还进行了空间物理探测2实践1卫星19710303用于空间物理探测,进行了硅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9.
<正>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卫星技术、管理及应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宇航学会、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拟于2015年6月在京联合召开"2015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会期一天。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承办,《航天报》、《宇航学  相似文献   

10.
<正>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东方红-1卫星技术总负责人,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纪念东方红-1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孙家栋院士,让我们跟随他的讲述,一起分享那些鲜为人知的建造"东方红"的日子。  相似文献   

11.
李馨 《国际太空》2013,(8):8-14
苍穹十余载,群星耀太空。到2013年,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红公司")已成立12年。12年来,东方红公司用自己的力量点亮了属于中国小卫星的夜空。夜空下,不乏指路明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甘做通天路上的探星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先期试验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 ,以及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 ,中国在研制卫星初期就开始发展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 -1、 2 ( SJ-1、 2 )卫星群、 SJ-4及 SJ-5卫星 ,初步形成了 SJ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 -1卫星技术的基础上 ,在距东方红 -1卫星发射成功不到 1年的时间里 ,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 1颗卫星 ,即 SJ-1。2 0世纪 80年代初 ,中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 ,即利用 1枚运载火箭将 3颗卫星送上天 ,这 3颗卫星分别是 S…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2月27日,实践二十号卫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0年1月5日,卫星经过7次变轨,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东经115.5°。该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简称"东五平台")的首飞试验星,将对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五平台进行全面在轨验证,对提升新技术成熟度、促进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五平台能力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满足我国未来20年的大容量卫星应用需求。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从服务国内到走向世界,回望"东方红"卫星系列卫星及平台的发展历程,研究院用半个世纪的攻坚克难,在太空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东方红"画卷。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小卫星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秉承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拟于2013年10月召开以“创新与未来”为主题的“2013年(第二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国际太空》、《航天器工程》、《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协办。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太空》2013,(7):77
为了推动小卫星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秉承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拟于2013年10月召开以"创新与未来"为主题的"2013年(第二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国际太空》、《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航天器工程》协办。现将征文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4月30日限制了对中国出口卫星元部件。政府官员认为,这一行动是为了对中国企图出售导弹技术的制裁。与此同时,布什批准对澳大利亚出口两颗美国制造的卫星及对瑞典卫星出口美国的设备,这些卫星均计划由中国的运载火箭发射。白宫新闻发言人马林·菲茨沃特说:“由于中国公司引起的出售导弹的严重事件”,美国拒绝向中国东方红3号国内通信卫星出口设备。一个国务院官员说:出口许可证是由研制东方红3号卫星的主要承  相似文献   

17.
正通信卫星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在航天科技领域的科技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东方红五号平台的出现填补了该系列大型卫星平台型谱的空白,可满足中国近20年内大功率通信卫星的需求。作为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东五平台注定要成为中国卫星研制历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东方红五号平台的立项之路,走了整整十年。相比之前的"东方红家族",  相似文献   

18.
《国际太空》2013,(6):2
为了推动小卫星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秉承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拟于2013年10月召开以"创新与未来"为主题的"2013年(第二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国际太空》、《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航天器工程》协办。现将征文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  相似文献   

19.
通信卫星篇     
正中国通信广播卫星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80年代以后得到快速发展,广泛用于电视广播、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业务。自1984年东方红-2卫星成功发射以来,中国通信广播卫星走过了从探索到实践、从试验到实用、从单星到公用平台、从国内到国际的道路,先后取得了自主研制实用通信卫星,开发大容量、长寿命、高可靠通信卫星公用平台,通信卫星整星出口等成就。作为中国通信广播卫星的主要承研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21日,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举办了希望-1卫星在轨运行3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永维主持,希望-1卫星总体研制单位、参研单位和用户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介绍了希望-1卫星在轨3年来的工作情况;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介绍了希望-1卫星无线电载荷地面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另外,参会专家还对希望-1卫星测光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