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就全球航天发展阶段而言,已经进入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太空经济已经到来。在此之时,我国已经明确将军民融合(国外译为军民一体化)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意志。对我国迅速发展的航天事业来说,大力发展军民融合尤为重要。大力发展航天军民融合,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既是推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深度发展的点题之要和应有之义,也是我国航天未来依托全社会资源优势开展颠覆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4日,首届中国航天军民融合产业化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国宾馆芳华苑的门外秋意正浓,会议大厅气氛活跃。来自政府部门、部队、研究机构、企业、投资银行、高等院校等近600名专家代表济济一堂,围绕"聚焦航天产业发展,助推航天强国建设"主题建言献策,共商中国航天产业军民融合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商业航天浪潮奔涌,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军民融合步伐加快,企业创新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商业航天的热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8月30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孙为钢表示,商业航天的兴起代表着航天正在逐渐从传统的"高大上"——服务国  相似文献   

4.
<正>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上,参观者总会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展台前驻足,或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50吨液氢液氧发动机等展品前留影,或询问高分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航天重大工程相关问题,或在"彩虹"系列无人机、航天育种展区仔细观瞧……经过多年军民融合发展,如今那些曾经神秘的航天高科技已在多个领域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并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服务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声音·圆桌     
正中国航天科工发布"太空材料商业开发计划"2017年12月5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在2017军民融合新材料新工艺高峰会议上首次发布"太空材料商业开发计划"。  相似文献   

6.
《国际太空》2013,(11):70
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主办的"第10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将于2014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年会面向各界公开征集论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卫星通信和通信卫星新理论、新技术及发展前沿;2.卫星通信的军民融合应用与发展;3.卫星通信、卫星中继通信与航空、航天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航天科技有着无数"高冷"的尖端应用,并且通过技术转化输出了更多"接地气"的商业使用价值。而在空气净化器成为必备家居用品的时代,利用航天技术研发的空净产品也已经走向市场,并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空间。这也为其他航天企业推进军民融合进行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参考。航天黑马跑出卓越指标近年来,在国产空净品牌中,北京航天爱  相似文献   

8.
<正>在第十届珠海航展上,作为我国导弹工业领跑者和本届航展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基于导弹的前沿理念和技术研发的智慧城市、无人机系统及服务、雷达系统服务等军民融合项目备受瞩目,在航展的集中签约活动中,共签署了258个项目,总额共233.4亿元,彰显了航天科工军民融合成果的市场魅力。航天科工展区的各类导弹"神器"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业人士和普通公众的眼球。2014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成立15周年,恰逢珠海航展的十八岁成年礼。十几年间,它们相互见证了各自的成长、发展和蜕变。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四体系一平台”航天计量保证体系,成为保障航天型号研制生产的重要技术基础。面临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等战略发展机遇,航天计量将发挥自身优势,为型号产品研制生产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助力护航。  相似文献   

10.
正实现军民融合,把航天一路走来积累的领先能源技术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造福千家万户,一直被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智慧能源研究院当作自身最光荣的使命。近年来,该研究院在如何让航天能源技术“落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1引言2018年2月7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成功发射了"猎鹰重型"火箭,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役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在我国引发了人们对商业航天领域的热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也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利好,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专家预测2018年将成为商业航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正当潮水退去,投资开始回归科技。资本寄希望于核心技术能够构筑起足够宽深的护城河,站位国家战略和政策,穿越周期,收获一份实业情怀和可持续的价值回报。商业航天是典型的高精尖领域,自强自主,星辰大海,符合当下投资界关于"硬科技"的一切幻想。资本加持和政策鼓励之下,商业航天方能搅动中国传统航天的市场。它能否引领航天产业的变革?能否印证市场之手的神奇?能否成就军民融合的愿景?能否承载科技崛起的雄心?本文结合投资视角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5月26日,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COMAC919客机机体结构国内供应商理解备忘录签署仪式上,中国航天三院的代表在备忘录上签字,正式成为大飞机项目机体结构首批九家供应商之一,这是目前唯一人围大飞机研制"国家队"的航天企业.这一成功也意味着三院在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一步.  相似文献   

14.
正4月下旬,第十二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本届展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重点展示了长征五号火箭模型、商业遥感卫星模型,其中商业遥感卫星模型及项目是首次在重庆高交会上展出。集团公司围绕"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主题,展示了在卫星应用、节能环保装备、特种装备、先进材料及应用、电子信息产品等重点方向的优势项目与产品。此外,集团公司对商业航天、智慧  相似文献   

15.
正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于11月1日—6日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携最新科技成果共计422项产品参加本届航展,通过宇航,防务,军民融合三大展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在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航天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以及我国航天技术的未来发展方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商业航天正在与民用航天、军事航天一起,成为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世界航天进入以全面商业化、大众创新和军民融合为特征的航天新时代—航天2.0(Space2.0)时代。世界商业航天发展有什么经验教训?中国商业航天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1世界航天进入Space2.0时代20世纪,美苏两个大国的冷战是推动航天技术最初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冷战结束和航天技术的逐  相似文献   

17.
<正>7月10日一大早,一辆中巴车驶入航天信息园,车上满载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十余家媒体记者。作为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采访活动第一站,中国航天科工所属单位航天信息给媒体采访团带来了满满的惊喜。在航天信息展厅,媒体采访团参观了解了航天信息在信息领域的发展成就。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出入境安全监管系统、国家粮食流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等通过生动的现场演示吸引了大家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印度航天活动的开展是以印度航天部制定的五年规划为指导,但还缺乏一套顶层的国家航天政策和系统、长期的航天发展规划。2014年,印度按计划稳步推进《"十二五"航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寓军于民、军民两用、工业参与、商业化、国际合作等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不断地加大航天投入,在应用卫星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航天技术开始向各个领域扩展,覆盖了运载火箭、空间科学、月球探测、载人航天和火星探测各个领域,全方位提升其航天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正>7月16日至25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在近2万平米的展区中,中国全部的军工集团集体亮相,重点展示他们在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反恐防暴、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中军用转民用的重大成果和产品。这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首次举办军民融合主题展览,也是全部军工集团公司首次以集团整体形象对外展示。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征途中,有一型运载火箭格外亮眼,那就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这一型运载火箭对于我们国家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从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算起,到今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迎来第100次发射,一举跨入"百发俱乐部",已经过去了25个年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