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力 《太空探索》2014,(6):38-39
<正>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38万千米的征程,于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踏上了月球表面。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45年过去了,那么月球在当年登月的2位航天员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2.
"阿波罗11"号是NASA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5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航天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1969年阿波罗11号三名航天员完成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壮举返回地球后,航天员都被密闭关起来严格监测,比监狱还要严格。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是这样被尼克松总统会见的。这是因为当时的人类对于月球是否存在生命几乎一无所知,非常担心航天员们登上月球后会带回来恐怖的病毒,因此需要把他们隔离起来观察。当然,到后来人类发现月球上毫无生  相似文献   

4.
高歌 《太空探索》2012,(7):50-51
理查德·尼克松曾任美国的第37任总统,他就任的1969年正是阿波罗计划"瓜熟蒂落"的阶段。同年7月16日,美国发射了载有三名航天员的阿波罗11号飞船,随后尼克松参与了航天员成功登上月球和安全返回的有关活动。7月20日,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踏上月球时,尼克松在白宫与他们通话,祝贺人类首次登月成功;7月24日,他又前往太平洋迎接凯旋的航天员,在航宇局局长佩因博士和阿波罗8号指令长博尔曼上校的陪同下,于当天中午12时乘直升机降落到回收船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礼"的1克月壤 坑坑洼洼的表面、灰色的主基调、一望无际的荒凉……长久以来,这是人们对月球的直观认识. "走在月球表面上,犹如走在一个布满沙土的运动场上,四周有泛光灯的照耀."1969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描述道.随后,他的搭档奥尔德林也踏上了月球表面,将周围的景象形容为"壮丽的荒凉".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03,(6):31-31
经过4月12日一整天的竞拍,一份由美国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签名的人类首次登月的飞行记录在美国拍得22.25万美元。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最高档俱乐部",虽然它没有正式登记注册,也从未正式挂牌,没有具体的地址,但其"门槛"之高,却是连亿万富翁也只能望它兴叹,无论花多少钱也没法进入这个群体.这就是由"阿波罗"计划造就的,到过月球(包括月球上空)的24位航天员--其中的12位还亲自踏上了月球大地是"金卡会员",他们部是惟一曾从另一颗星球上空回望过地球的人类.所以,他们的故事也能让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8.
正1969年人类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作为人类的代表,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了脚印。"阿波罗11号"的登月,使得阿姆斯特朗名声大噪。上至白发苍苍的老翁,下至呀呀学语的孩童,无人不知他的名字和登月壮举。只是,返回地球后,阿姆斯特朗是航天员、是人类的大英雄,却再不是原来那样的自己。登月之路凝聚着他勤奋的汗水,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他的人生轨迹。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出  相似文献   

9.
第七节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如果是晴朗的夜晚,准有一轮皎洁的圆月悬挂在夜空中。它那银色的月光,妩媚可爱,曾经引起多少诗情画意。“月宫”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多么想亲自到月球上去看看啊!这已成为千百年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1969年7月20日,人类登月的宿愿终于实现了。美国两名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破天荒地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有6亿人从电视中观看了人类这一伟大壮举。1969年7月16日清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一片繁忙景象。巨型运载火箭“土星5号”矗…  相似文献   

10.
<正>"阿波罗"16号登月航天员约翰·扬,是美国航天史上航天员生涯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航天员之一,也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航天员:他曾经六次进入太空,两次去过月球(一次为绕月,一次为登月)。人称约翰·扬工作、睡觉、吃饭、呼吸均与太空飞行息息相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10,(5):20-29
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终将走出摇篮,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上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首先把目光投向月球,不仅派出使者--各类无人探测器到访月球,还相继把12位航天员送上月球.迄今为止,月球是人类到访过的地球以外的唯一一个星球. 5月31日~6月3日,世界月球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本刊特别刊发"世界月球大会速递"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人类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就是人登上了月球,真正第一个踏上月面的"月球人"正是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相似文献   

13.
1971年4月19日,即美国阿波罗14号的两名航天员第一次使用手推车在月球上采集岩石标本两个月后,苏联成功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并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消息,宣称苏联拥有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发射的第二天说,礼炮1号的飞行是"征服太空的重要一步"。他还骄傲地告诉全世界:"我们根本就没打算去月球。我们要另辟蹊径。"他所指的"蹊径"就是发展载人空间站。勃列日涅夫强调指出,苏联科学界认为,建立航天员轮流居住的空间站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月球探测(下)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苏美两国掀起了第一轮探月高潮。在此期间,苏联的"月球16号"首次在月球表面采集样品并送回地球;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将12名航天员成功送上了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另一个星球。随着美国逐渐在探月竞赛中取得领先,美国民众对不断重复的人类登月也不再感到兴奋,美国宇航局的重心也转移到了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建设,第一次探月  相似文献   

15.
本列表包括了所有与NASA的"阿波罗"计划有直接关系的航天员.共有29位航天员在"阿波罗"计划中执行过任务,24名曾接近或者真正登上月球.  相似文献   

16.
高歌 《太空探索》2004,(12):16-19
35年来,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阿波罗”登月一直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和传播,人们至今仍然记得当年“土星5号”火箭发射时的壮观情景,记得“阿波罗11号”飞船着陆月球时惊心动魄的时刻,还记得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漫步月球时的迷人场面。然而,在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背后,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阿波罗登月计划,人们至今不会忘记阿波罗11号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虽然它远在38万公里之外,却如同就在眼前一样清晰;也会清楚记得他那句"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名言,虽然事隔近半个世纪,却依然那么振奋人心。至于除此之外的其他内容,许多人可能就说不上什么了。其实,航天员踏上月球仅是一个开场,更多的好戏还在后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又将有三名贡献卓越的航天员加入到美国航天员名人堂,他们分别是:曾参与展开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查尔斯·博尔登,参加过第四及最后一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轨道测试飞行的亨利·赫斯菲特以及指挥第一次国际空间站任务的布鲁斯特·肖。美国航天员名人堂于1990年成立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蒂图斯维尔,隶属于肯尼迪航天中心。它多年来以其独特的方式记载了人类太空飞行的历史并且展示了大量的航天员的私人珍藏。自名人堂成立至今,已有80多位航天员相继加入,这其中包括: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阿姆斯特朗;第一位登上太空的美国女航天员萨丽·赖德,她同时也是第一位被收入美国航天员名人堂的女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载人航天的成就是人类登上月球、发展航天飞机和建造大型空间站;21世纪,人类太空探索的目标是重返月球和飞向火星。所谓重返月球并不是重复美国阿波罗航天员的登月活动,在月球上停留几个小时或几天,而是将在月球上作长期或永久性停留。要在月球上作长期或永久性停留,就必须建造月球基地。所谓月球基地就是航天员在月面上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保障航天员在月球恶劣环境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建造月球基地首先要了解月球,特别是月球表面的环境和地形,否则就不可能为月球基地正确选址,也不可能很好完成基地建设和在月球上的…  相似文献   

20.
迟惑 《太空探索》2013,(5):32-33
去年曾经流行过一个关于手机的段子:"你的手机比1969年美航宇局的所有运算能力加在一起都多,但是美航宇局把人类发射上了月球,而你却在发射小鸟来炸猪。"这还不算完,在芬兰、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联合摄制的黑色喜剧片《钢铁苍穹》中,重返月球的美国航天员被纳粹俘获,航天员詹姆斯·华盛顿携带的手机落入纳粹疯子科学家里切特手中。里切特发现这个小小的机器拥有强大运算能力,能让他研制多年的宇宙战舰运行起来。于是纳粹高层决定派遣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