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期载人航天器(上)试验性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试验性空间站也称为第一代空间站,是人类向太空部署的第一批载人的太空设施。1971~1976年,苏联发射了礼炮1号到礼炮5号五个试验性空间站。礼炮1号是世界上首座空间站,1971年4月19日发射。礼炮1号长15.8米,最大直径4.15米,重约19吨,太阳电池阵面积28平方米,由过  相似文献   

2.
正尼莫点附近海域及其上空接纳的首个人类空间站就是"礼炮1号"。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在远地点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正1971年4月19日,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升空。如今,距离"礼炮"1号这个人类的第一个空间站升空已经过去了45年。现在,国际空间站已经运行多年,而中国也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送上太空。人类是如何决定开始发展空间站的?一个成功的空间站上面需要有哪些独特的设计?早期的空间站又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呢?浪漫又理性的计划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宇宙飞船是接送航天员的交通工具,那么空间站就是航天员在太空轨道上生活和工作的基地。 人类长期太空飞行计划的黎明是苏联礼炮1号带来的。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1个空间站,这个壳体上饰有“曙光”一词的空间站由于在飞行中不断产生电火花似的礼花,遂改名为“礼炮”。 礼炮1号空间站是一座尖顶圆柱形,像火车车厢那么大的铁罐,由轨道舱、服务舱和对接舱组成,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空间世界》1979年4月和英国《空间飞行》1979年8-9月报道〕礼炮号是苏联的小型试验性空间站,从1971年4月首次入轨至今,共发射了6艘。历次发射简况见表一。其中礼炮2号、3号和5号是军用空间站,礼炮4号和6号为民用空间站。  相似文献   

6.
1971年4月19日,即美国阿波罗14号的两名航天员第一次使用手推车在月球上采集岩石标本两个月后,苏联成功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并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消息,宣称苏联拥有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发射的第二天说,礼炮1号的飞行是"征服太空的重要一步"。他还骄傲地告诉全世界:"我们根本就没打算去月球。我们要另辟蹊径。"他所指的"蹊径"就是发展载人空间站。勃列日涅夫强调指出,苏联科学界认为,建立航天员轮流居住的空间站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五、开发太空第一节有人照料的太空实验室——空间站空间站是一种容积较大、在环绕地球轨道上运行的载人航天器,里面装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和仪器设备,可以接纳多名航天员在里面长时间生活、工作,也可以接受航天员进行短期访问,开展必须有人照料的科学技术实验或其他活动。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是苏联在1971年4月发射的“礼炮1号”。以后,苏联又陆续发射了“礼炮2号”到“7号”6个空间站。最后又发射了大型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发射时及入轨之初,里面是没有人的。入轨以后,先由地面通过遥测、遥控对它进行在轨检查测试,证明站内气候环境适宜,…  相似文献   

8.
1973年4月3日塔斯社报道了成功发射“礼炮—2”号科研用空间站的消息。让西方不解的是“礼炮—2”号和之前发射的“礼炮—1”号竟出自切洛米伊和科罗廖夫两个不同的设计局。 “礼炮—2”号实际是切洛米伊设计局研制的“钻石—1”号。它属于绝密的“钻石”计划。 “钻石”计划于1967年论证完  相似文献   

9.
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自1986年被遗弃在轨道上后一直无人占用,据英国研究机构最近估计,它将于1991年初再入地球大气层。据监测地球轨道物体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空间指挥部说,假如苏联礼炮一7号空间站落回到地球上,那么它便是自1979年7月11日美国天空实验室再入澳大利亚上空以来最大的再入人造物体。礼炮-7号空间站和宇宙-1686号连接舱复合体尺寸的大小约为美国天空实验室的一半,礼炮-7号  相似文献   

10.
为修理去年九月损坏的推进系统,礼炮-7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于4月底到5月初至少进行了4次舱外活动。4月23日,宇航员在进行舱外活动期间,花了4小时15分钟才把容器固定在该空间站的外部。4月26日,宇航员进行了5个小  相似文献   

11.
1978年8月15日苏联宇航员利亚霍夫和柳明在礼炮6号空间站外活动了1小时零13分钟。这是他们在返回地球前作的准备工作之一。他们要把安装在礼炮6号空间站外表面的各种记录仪器拆下以便带回;要把暴露在空间站外的大量科学样品取回,以便了解它们对宇宙空间环境的忍耐程度;另外他们还要检查空间站的外壳。在站外活动期间,他们要把10米盘状天线从对接装置(联接礼炮6号和联盟34号的装置)中清除出去。该天线与空间站的KRT-10射电望远镜相连。据塔斯社报导,该天线在8月9日射电望远镜工作结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4月 19日 ,载有 7名航天员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入轨 ,开始了为期 11天的太空飞行。此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送去加拿大研制的巨型机械臂。4月 19日是发射的好日子 ,这不仅是因为天气不错 ,而且还是世界第 1座空间站礼炮 - 1发射 30周年纪念日。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 7名航天员分属于 4个国家 ,其中 4名是美国人 ,另外 3名分别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和加拿大 ,他们组成了迄今成员国籍最多的乘员组 ,充满了国际色彩。4月 2 1日 ,奋进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 4月 2 2日 ,航天员走出奋进号航天飞机 ,为国际空间站安装长…  相似文献   

13.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将于今年拉开序幕。本刊记者特意走访了国防科技情报所的有关专家,获得了许多珍贵资料,特奉献给广大读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射了多少空间站? 自1971年4月,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以来,载人空间站已有27年的发展历史。前苏联/俄罗斯发射了8个,美国1个,一共发射了9个空间站。 根据空间站的结构,空间站分为两类,一类为单模块空间站,运载火箭一次就可把它送入轨道。如7个“礼炮”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其特点是规模较小,一般不能连续长期载人,大都采用短期有人照料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格奥尔吉·格列奇科是一位物理学博士,1931年5月25日生于列宁格勒。1975年1月参加“联盟17”飞船飞行,并与“礼炮4”号空间站对接,飞行29天。1977年12月10日乘“联盟26”号飞船与“礼炮—6”号空间站对接,与同伴尤里·罗曼年科在轨道上度过了96天,打破了当时由美国“天空实验室”4号机组人员创下的84天的飞行记录。1985年9月第二次上天飞行,“联盟T14”号飞船与“礼炮7—联盟T13”联合体对接,飞行8天。这时,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位祖父航天员。  相似文献   

15.
6月3日联盟35号载两名字航员在杰兹卡兹甘东南约140公里处软着陆。5日苏联从拜克努尔发射场发射载两名宇航员的新型联盟T-2号飞船。该飞船于6日与礼炮6号对接,9日返回地面。16日巴黎消息,法国挑选了两名飞行员到苏联接收训练,其中的一名将在1982年参加苏联礼炮号的飞行。16日据《航空周刊和空间技术》报导,苏联将在1985年用一枚比土星5的能力还要大的运载火箭发射一艘可载12人、重98吨的空间站。29日苏联发射进步-10飞船,它与礼炮6/联盟36复合体对接,返回时间是7月19日。  相似文献   

16.
未来空间是属于载人轨道站的。以下介绍的是苏、美、欧空间三强的轨道站梗概。苏联17年来(从1971年4月)已成功地发射了8个轨道站(7个礼炮号轨道站和1个和平号轨道站)。美国则已放弃了天空实验室轨道站,在10年后将拥有新型的空间站。欧洲也将在同期发射其哥伦布舱的首批部件。苏联已于1986年2月19日使用一枚质子号火箭发射了和平号轨道站  相似文献   

17.
正天地往返载人航天器"联盟"号飞船苏联/俄罗斯研制的"联盟"号飞船是苏联第三代载人航天器,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最可靠的载人航天器,作为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器已经使用了半个世纪,曾经服务于"礼炮"1号至"礼炮"7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自1967年"联盟"1号飞船(左图)使用以来,经历了多次改进,形成了"联盟"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最早的空间站就是出于军事目的建造的,当然会考虑携带武器。苏联在通过"礼炮1号"和"礼炮2号"验证了基本技术后,很快开始尝试把这些空间站武装起来。在一个叫做"金刚石"计划代码的掩盖下,"礼炮3号"偷偷发射升空。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武装空间站,携带了一个轰炸机用的机炮,可以攻击敌方卫星和航天器。不过它的测试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是1971年时苏联秘密发射的礼炮1号空间站。在此之前人类的载人航天都是持续数天的短期任务,结束之后便很快返回地球。但是苏联人第一次提出了要保证长期有人在的"太空战舰"巡视整个地球,以备不时之需,礼炮1号空间站就应运而生。不过由于它是太空中首次技术验  相似文献   

20.
正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苏联随后还和美国开展了激烈的航天竞赛,虽然在登月竞赛中落败,但近地轨道空间站"礼炮"号和"和平"号构成了苏联载人航天永恒的丰碑。光辉的历史造就了俄罗斯人对载人航天的情有独钟,即使是在苏联解体后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