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惠公司F135发动机计划副总裁最近表示 ,希望在 2 0 0 3年推出F135发动机的研究验证型。目前4 0 0 0 0磅推力级的F135发动机正在该公司佛罗里达的试车台上进行海平面试验。预计在今年 5月初完成。主要目的是评价发动机热端部件新近采用的隔热涂层。同时还要评定不同燃油对发动机运转的影响。去年 ,该发动机已完成了对新燃烧室的试验。对F135发动机将要进行的改进包括 :改进加力燃烧室以提高操作性 ,进一步改善风扇的气动性能和提高热端部件的密封技术。为了按时完成任务 ,公司为F135发动机投入了一支 16 0 0名工程师的专业队伍普惠公…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探讨吸附式压气机试验方法,简要介绍国内外吸附式压气机叶栅试验和全尺寸部件级试验研究现状和成果。通过解析大流量气体抽吸和大流量气体测量2项吸附式风扇/压气机试验关键技术,并结合已有吸附式叶栅试验成果,实现在现有压气机试验器上开展全尺寸吸附式压气机试验研究,并完成阶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真空泵组进行大流量气体抽吸,能够在现有压气机试验器上完成全尺寸吸附式风扇/压气机部件试验。为了提高试验效率、节省试验资源,针对全尺寸部件级吸附式压气机试验研究,给出进一步结合吸附式叶栅试验结果完成对比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10月26日,GE航空集团完成了第1000台GEnx发动机的总装工作。自首台GEnx发动机于2011年投入运营以来,该型发动机已累积了500万飞行小时和90万个飞行循环。GE一直在持续改进GEnx发动机,今年以来,已经在GEnx验证机上测试了多项新技术,包括高压涡轮(HPT)和燃烧室的陶瓷基复合材料(CMC)部件、采用先进冷却技术的新一代高压涡轮一级叶片、采用3D增材制造方法制造的轻型低压涡轮钛铝合金  相似文献   

4.
某型涡扇发动机全包线实时仿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实时仿真模型在数字电调半物理模拟试验中的作用和国内外目前的发展现状,并且给出了某型军用涡扇发动机的全包线实时仿真模型的仿真计算曲线。简单地叙述了发动机实时仿真模型的基本方程和建模方法,并且强调了进行部件特性试验和发动机高空台试验以及建立发动机部件特性和试车数据数据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这些试验包括该发动机必须累计完成3000次模拟飞行循环而无重大部件故障。据称3000循环相当于PW4084在波音777上使用约15年。完成这些试验使PW4084更接近早期获准180分钟ETOPS。为进行试验,发动机上安装了延长的进气道,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9月 16日 ,普惠公司的F 2 2 (猛禽 )战斗机的动力装置———F119 PW 10 0发动机通过了美国空军的初始服役证书 (ISR)认证。F119 PW 10 0发动机在超过 4 0 0 0小时的飞行试验中没有出现一次空中停车或发动机失速 ,表现出了空前的可靠性。F119顺利完成了大量部件及发动机的整机试验 ,其中包括加速任务试车。这些试验相当于一台发动机在美国空军服役 6年的飞行时间。严格的试验计划验证了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寿命以及其它所有部件的维修间隔时间。所有结果表明F119满足了性能、可维护性、可操作性和结构完整性的设计要求。F…  相似文献   

7.
动态消息     
F135发动机研制工作的新进展继2005年12月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交付首台F135飞行试验型发动机之后,PW公司分别于2006年6月和8月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交付了第2,3台F135飞行试验型发动机。首台F135飞行试验型发动机于2006年6月,在美国航空站的室内试验台上成功地完成了运转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研制F135发动机,普惠公司到今年夏天将有7台F135投入试验,其中3台用于COTL型F135试验,另外4台用于STOVL型F135试验,以尽早发现和解决该发动机及其部件存在的故障与缺陷  相似文献   

9.
波音直升机公司对安装新不锈钢旋翼桨毂和改进的减速器与传动轴部件的CH-46“海上骑士”在动力部件改进计划下完成了17小时飞行试验。这个计划的  相似文献   

10.
戴耀松 《推进技术》1986,7(2):96-97
美国航宇局为了给将来的空间站提供先进的技术,使空间站在性能、价格和应用方面的功能最佳,最近制订出推进系统的研制计划.计划包括空间站可用的推进系统部件的研究、评估和研制合同.路易斯研究中心承担:(1)为能在初始工作能力(IDC)空间站中使用的高推力和低推力推进系统提供技术;(2)为马歇尔飞行中心提供试车台试验的模型推进器(样机)和部件.  相似文献   

11.
为达到国防部的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IHPTET)第一阶段的目标,普惠公司于1994年9月完成第一台全尺寸动力装置的试验。1994年9月进行的试验表明,该公司的XTE-65/2联合技术验证机(JTDE)已经达到并超过IH-PTET目标——推重比比现代先进技术发动机高出30%。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未来航空电气化的发展需求,研究了30kW级航空电驱动涵道风扇设计方法。涵道风扇性能设计基于航空发动机压缩部件设计流程。以推进系统总体性能为设计目标,完成了转子、流道以及短舱的气动外形设计。对各组成部件建立性能分析模型,评估全工况范围特性。涵道风扇结构设计采用风扇-电机一体化设计思想,简化连接方式的同时减少零件数。采用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分析方法,对涵道风扇各部件的应力、振动等特性进行评估分析。完成了30kW涵道风扇试制并开展地面和飞行试验研究。按照航空发动机整机试验方法,在整机试验台架完成涵道风扇地面性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设计值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涵道风扇配装轻型通航飞机完成了飞行试验,全系统工作正常,进一步验证了实际使用环境下涵道风扇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在发动机上鉴定压气机的喘振裕度,评审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是近几年提出的一项新的技术要求。本利用发动机的主油泵改装为燃油阶跃系统,对一台双轴发动机进行了喘振的试验研究。内着重讨论了燃油阶跃技术的一系列问题及瞬态诱喘时发动机的喘振特点.此外简要分析了发动机压缩系统与压气部件试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航空港》2012,(10):5
锡通科技产业园是南通、无锡两市跨江合作联动发展的重大成果,是江苏省沿海沿江开发重点园区。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目标,重点打造五大产业,包括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其部件、仪器仪表和新材料等。园区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区域开发,打造成为江苏沿海最有  相似文献   

15.
WJ6G2B发动机是航空发动机WJ6用作地面动力时的改型,发动机输出功率约3000~3600马力,双轴,以动力涡轮驱动负荷,带发动机或水泵。控制该发动机的全功能数字式电子控制器QSK-06完成了约2500小时的部件和系统试验,于1986年1月在发动机上完成了主要性能试验,证明QSK-06达到了予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原理性试验分析了系统组成中主要部件的参数指标,搭建了试验平台,完成不同颜色和类型荧光示踪剂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性能可靠的荧光示踪剂,制作了荧光油膜,最后成功地将荧光油流显示技术应用到CARDC中的Φ1m高超声速风洞中。并对荧光油流图像定量化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荧光油膜发出的荧光信号,能够推算出荧光油膜的厚度信息。  相似文献   

17.
连续气源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简称SB101高空台),是在地面上模拟飞机空中飞行环境条件下进行航空发动机试验的大型试验设备,是新研制发动机不可缺少的关键科研手段,也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标志之一。 SB101高空台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于1965年开始设计建设,由559台套大中型标准和非标准设备所组成。由于规模大、投资大、技术复杂,目前世界上仅美、俄、英、法才拥有这样的高空台。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高空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和国际对比标定等工作,于1995年11月25日通过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正  相似文献   

18.
飞机部件对接采用传统专用刚性型架,其成本高,精度和效率低。大型客机机身部件尺寸大、精度要求高,采用数字化自动定位技术能够完成飞机部件的精确定位,可大幅提高飞机部件装配质量和效率,减少制造成本。介绍了数字化自动定位技术的实施过程,并详细阐述了C919前机身部件数字化自动定位技术应用过程,对国内飞机大部件数字化自动对接装配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飞机舱门类部件气动载荷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飞机舱门类部件气动载荷的多种预测方法,并对舱门类部件载荷试验技术进行了讨论。在工程实践中,发现使用部件测力风洞试验和表面测压试验两种方法给出的舱门类部件关闭状态气动载荷相差较大。经试验验证,缝隙效应导致关闭状态下舱门类部件测力方法存在较大的误差,难以准确预计气动载荷。建议采用表面测压的方法给出关闭状态下舱门类部件的气动载荷。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飞机大部件自动对接同步调姿方法,实现了大部件调姿基准点的连续自动跟踪测量和位姿连续调整.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集测量场构建、大部件位姿解算和调整等功能于一体的大部件自动对接集成控制软件,并在ARJ21飞机翼身自动对接现场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完成飞机翼身自动对接过程,提高测量和对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