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真  唐啸东  刘俊石  沈为 《航空学报》1987,8(7):412-416
一、前言 鉴于复合材料层板的结构特点和独特的破坏机理,作者曾经讨论过最近发展起来的固体力学新分支——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在复合材料层板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损伤力学可能是研究含缺陷复合材料强度的更有效的工具。 从70年代到现在,各向同性损伤理论已经得到了仔细的研究,并在大变形塑性损伤,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等方面的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种多向对称铺层的T300/914C碳-环氧复合材料含孔层合板,在拉-压疲劳加载下的损伤扩展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层板刚度的变化、试样破坏前的应力-应变特性和损伤的分布,分析了试样破坏机理,阐明了损伤扩展的特征,并对一些实验条件下的分层增长给出了经验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各向异性线弹性断裂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合材料层板的断裂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即K标定法、J积分法以及能量法测定了3240玻璃钢和碳/环氧层板两种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三种方法均给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汤国才  张惠民 《航空学报》1985,6(5):509-510
 当压缩系统的工作点到达不稳定边界时,会产生旋转失速。但究竟在系统中仅仅是旋转失速或是进一步引起喘振,这在理论上和实际问题中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Greitzer建立了一个非线性模型,以描述压缩系统的气动力学,从而提出了判别压缩系统喘振/旋转失速的一个无因次参数,叫B参数,(其中U为叶片的圆周线速度,a为音速,Vp为气压室容积,Ac和Lc为压气机的当量面积和当量长度)。当系统的B值大于某一临界B值(Bcr)时,系统会发生喘振;否则系统仅产生旋转失速。  相似文献   

5.
肖霖  徐孝诚 《航空学报》1988,9(5):244-252
 给出了正交异性三角形简支板和固支板临界载荷的计算方法。对5种不同铺层的14块碳/环氧层板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研究。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碳-铝复合材料的纵向抗拉强度低于混合律估算值,纤维的增强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发生低应力破坏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了M40/LD_2,T300/LD_2,上碳/LD_2等碳-铝复合材料经液氮深冷—150℃冷热循环处理和不同温度加热真空处理,产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和界面状态所引起抗拉强度的变化。分析探讨碳-铝复合材料发生低应力破坏的原因。 试验结果表明碳-铝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造成碳纤维损伤,生成界面反应层,使纤维与铝基体的界面结合增强。过强的界面结合使裂纹易于向碳纤维内部扩展,造成脆断。界面结合强弱对碳-铝复合材料的破坏过程和抗拉强度有重要影响,控制碳纤维与铝基体的界面结合是获得高性能碳-铝复合材料的关键。通过适当的处理改善界面结合状态可使M40/LD_2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提高25~40%。  相似文献   

7.
沈真 《航空学报》1988,9(2):1-10
 复合材料用于飞机结构已有10多年的历史,由于复合材料的特点,必须重新研究原来适用于金属结构的损伤容限设计的一系列规范、手册和数据在复合材料结构中的适用性。本文介绍了欧美各国在复合材料飞机结构损伤容限特性方面的研究概况,并且从对有关规范的补充说明、缺陷性质和验证标准、飞机结构损伤容限评定方法、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飞行器设计中已愈来愈多地采用先进的碳/环氧复合材料结构。挤压破坏是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的主要破坏形式。分析其破坏过程,确定出挤压强度,对解决复合材料连接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表明,测定复合材料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挤压应力较易进行,一般均能获得所需结果。但对设计人员来说,更加关心的是许用挤压应力。金属材料许用挤压应力通常是由屈服应力决定的。对于不存在“屈服”点的碳/环氧复合材料确定许用挤压应力,目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一种确定壳体结构外压临界载荷的非破坏实验方法,这是一种以壳体结构的法向挠度作为控制变量的逐步逼近法。运用这种方法,对九件由LY12-CZ铝合金制成的具有周向Ω-型筋条的柱形曲板和某机机身的3号至6号油箱内壁作了非破坏屈曲试验,准确地确定了壳体的临界压力,初步研究了周向约束对加筋柱形曲板屈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非破坏屈曲试验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随机取向短纤维增强SMC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龙  张双寅 《航空学报》1995,16(4):118-121
 讨论了复合材料疲劳损伤的数学描述方法,引用等效模量随疲劳过程的降低作为损伤的度量,借助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DM,建立起损伤速率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幂函数关系。试验发现,疲劳损伤的演变可分为3个阶段,而在一定的应力水平下,稳定扩展的第2阶段占据主导地位,为从理论上预测疲劳寿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聂宏  乔新  樊蔚勋 《航空学报》1991,12(1):80-82
 <正> 关于弯扭复合疲劳强度问题的研究,以往都是建立在名义应力法的基础上而局部应力应变法是一种比名义应力法更好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尤其是对于解决中、低周疲劳寿命问题。因此,本文把局部应力应变法引入弯扭复合疲劳寿命计算中,建立一个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弯扭复合疲劳损伤准则。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层合加筋板结构的后屈曲强度及破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菊芬  杨海平  汪海 《航空学报》1995,16(1):119-123
 对于复合材料加筋层合板结构提出了一个逐步破坏的分析模型,它包含结构总体变形的几何非线性分析和结构内部材料局部损伤破坏的分析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基于这一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压剪载荷作用下层合板结构的屈曲、后屈曲路径和破坏时极限载荷。  相似文献   

13.
含缺陷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压缩破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含缺陷(包括孔及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层压板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破坏模式,特别是对层压板构成最大威胁的低能量冲击损伤机理及压缩破坏模式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述,总结出了四种破坏模式,并从分层断裂力学的观点出发给出了解决含低能量冲击损伤层压板的压缩剩余强度估算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含内变量的不可逆热力学基本原理,最小强度原理、正交性流动法则,以及Hill所定义的有效应力等为基础,引入含内损伤变量的比自由能和塑性势,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韧性材料的损伤模型和损伤演化方程。并用正交各向异性板材破坏成形的实验数据对本文所建立的损伤演化方程作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和损伤演化方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二次失稳和破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菊芬  汪海  成万植 《航空学报》1991,12(9):452-458
 本文采用考虑横向剪切效应的三角形拟协调罚函数单元,推导了带有初始挠度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后屈曲阶段的增量平衡方程和相应的切线刚度矩阵,以及非线性特征方程,并以数值计算研究了单元的精度和收敛性,二次分支点的存在性和边界条件、加载方式及铺层次序对二次失稳和破坏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切削颤振发生过程最显著的频域特征是包含颤振频率的某个窄频段内振动能量的急剧上升。本文根据频段能量原理提出了一种可靠的判据,并利用微型计算机实现了切削颤振的在线监测。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本文还探讨了实际应用中的某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单轴非线性连续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首先在连续疲劳损伤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疲劳损伤过程中金属材料韧性的变化特点,建立一种新的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疲劳极限、平均应力以及损伤参量与加载参数的不可分离的特点,并且能够反映出加载顺序的影响。然后推导出该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在多级加载下的递推公式。经3种金属材料的疲劳试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用该模型预测疲劳寿命,其结果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