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般的稳压电源属于连续控制型,调整元件工作在特性曲线的线性放大区,在工作过程中,调整元件要耗散较大的功率。如LPH型无汞压力计,其工作电压是直流20伏,工作电流为2安,则变压器输出至少要26伏,即 P耗>(26-20)×2=12(瓦) 即调整管的功率要耗散负载功率的二分之一以上。 由此可见,线性稳压电源的效率很低。近年来,由于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精密、高功能的电子设备不断涌现,要求电源的输出功率大、体积小。在这种情况下,设法提高稳压电源的效率便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使调整管处于开关状态,则电源的效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引进的4种发动机仪表,美方没有提供线路原理、验收技术规范和专用测试设备,在L8飞机0批试造中未经测试就直接装机使用,使用中曾先后出现过不同的故障。在对传感器及其讯号以及仪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之后,制定了正确的检测方案,排除了OIL表的几个线路和结构故障,还采取加装开关稳压电源调整管散热器的措施使得表内电源在过载情况下仍能维持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双层壁压降分配对弯曲壁面冲击加发散冷却效果的影响,针对回流燃烧室大弯管双层壁冷却结构,保证相同当量开孔率通过调整冲击孔壁和发散孔壁的有效开孔面积之比得到了不同压降分配的冷却方案,并提出了一种六边形排布方式,选取4种冷却结构进行了冷却效果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冷热侧进气条件下,冲击孔壁压降分配比例由19%增加至71%时,常规菱形排布结构的平均冷却效率可以提高29%,而六边形排布结构的平均冷却效率可以提高36%以上;另外,加温比对冷却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接触一种新型稳压电源。这种稳压电源比普通的稳压电源先进,它是某单位从国外进口的,在生产中使用损坏,经我们努力后修好。这种新电源是一种输出直流电压的开关稳压电源(switching—regulator power supply)。适用于做计算机、数控机以及自动控制设备、  相似文献   

5.
几乎所有的电气产品和设备均需进行电源电压变化对其性能影响的试验;但现在市场上的交流稳压电源几乎都没有远控接Q,其输出电压均需进行手动调节,工作很不方便,更不能组成自动测试系统。本文介绍一种可对交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进行远控的接口电路,在微机中加入D/A转换模板,即可实现用微机对交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控制,进而可组成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产品和设备性能的影响的白动测试系统。控制精度在全l%以内。1工作原理接口电路的原理见图l。图中,AI为K一1的反相放大器;RI一见;A为同相跟随器,R。一R7,其输出电压为一e1/2…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变质量流动压降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井由于壁面孔眼流体的流入,造成沿水平井筒为流量不断增加的变质量流动。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螺旋射孔钢管为实验管材,对壁面孔眼入流对主流压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比的增加,管中压降增大;由于入流与主流的掺混,将会造成一定附加压降,该值的大小与加速度压降和注入比两者间的比值成线性关系。考虑不同注入比条件,建立了井筒流动压降新模型,井筒中流动总压降为射孔管摩阻压降与附加压降两者之和,模型计算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仅为7.5%,精度高于其他理论模型,从而为井筒流动和油藏流动耦合计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电源稳压器,多采用模拟电路控制,调整方式均为“有差调整”。这种控制,由于不能完全消除静差,而影响控制精度。本文意在介绍电源稳压器中利用微处理机实现控制中的“无差调整”方法。此种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无论稳压器的输入电压与输出负载如何变化,其最大的输出偏差始终为一定值;二是在调整范固内有许多无静差点。实验表明,微处理控制的电源稳压器在许多方面优于模拟电路控制,其显著效果是既方便,精度又高。  相似文献   

8.
对于复杂的开关型电源设计者来说,想获得很高的功率因数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电源电路的功率因数很低,电源就可能达不到联邦通讯委员会关于电磁容性方面的规定。另外,由于较底的功率因数造成很大的输入尖峰电流:从而降低了电路的可靠性现在,电源设计者应用两种新出现的集成电路,可以较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应用功率 MOS 管的功率转换电路中,用新型的集成控制电路来校正提高电源的功率因数、并且使电源的输入电压有很宽的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9.
试制了1台8 kW电动汽车驱动非晶开关磁阻电机(SRM),并对其进行了静态性能测试。使用有限元方法对电机在低速大扭矩及高速小扭矩共计4种工况下的铁耗、铜耗、扭矩和效率等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硅钢,非晶合金的高磁导率特性可有效保持SRM在高频激励条件下的相电感值;非晶合金的低损耗特性可有效降低电机铁耗值,尤其在铁耗为电机主要损耗的高速小扭矩工况下,可显著提升电机效率(3%~9%)。然而,非晶合金的饱和磁密较低,非晶电机的磁链-电流曲线相对于硅钢电机会有区别,应在其工作磁密、结构尺寸及控制参数上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低速风洞上实验研究了双U形管束换热器压降特性以及热效率,着重对比了U形管截面形状和换热器安装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U形管管内平均速度下,椭圆管换热器的管内压降高于圆管换热器,在较高的管内平均速度下两者的差异更为明显;对于外部流动,换热器安装角增大所诱导的外部流动压降显著增加,在较小的换热器安装角下,椭圆管换热器的管外压降略大于圆管换热器,而在较大的换热器安装角下,椭圆管换热器的管外压降则显著低于圆管换热器;安装角为30°的换热器传热系数较安装角为10°时可以提高约50%,在密流比为0.4时,椭圆管换热器的热效率相对于圆管换热器约有6%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在开展大型客机机翼热气防冰系统研制任务,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翼热气防冰系统设计还未投入运营。首先从机翼热气防冰管路设计的原理出发,依据笛形管的流量分配计算方法,建立了管路仿真的SIMULINK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笛形管的压力、温度、管内流量分布等特性进行了分析。随后,搭建了一套机翼热气防冰地面流量分配试验台架系统,通过实际工程试验获得了笛形管压降和温降分布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当供气流量相同,入口温度越高,在笛形管段的沿程压力和温度就越高,压降变化明显,而在笛形管后段温降较小。当入口温度相同,供气流量越小,在笛形管的沿程压力和温度就越低,沿程压降变化较小,而在笛形管后段温降较大。最后,将试验结果和模型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型计算正确性。搭建的机翼热气防冰地面流量分配试验平台可为机翼热气防冰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超高转速离心通风器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型航空发动机的超高转速离心通风器为研究对象,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其内部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针对不同转速、入口质量流量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其对超高转速离心通风器压降与分离效率的影响.计算表明:超高转速下,优化旋转空心轴结构可以减小离心通风器压降,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传统的集中式电源架构(CPA)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型机载计算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两级电源转换架构.通过研究分布式电源架构(DPA)和中间总线架构(IBA),解决了原有的CPA存在线压降大、分布参数对快速动态负载响应的影响等问题,不仅实现了大功率电源系统高效率转换、低压大电流负载点转换,进而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最后,建立了实验模型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双级轴向涡流器文氏管长度对流场和喷雾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和试验分别研究了4种文氏管长度的双级轴向涡流器方案的下游流场和匹配喷嘴的雾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文氏管无量纲长度由0.23增加至0.49,一级涡流器流量系数由0.98降至0.7,二级涡流器的流量系数保持0.75不变,涡流器出口旋流数由0.08增至0.48,旋流扩张角由闭合状态增至约90°,涡流器下游流场由反转回流区变为传统回流区。文氏管长度最短的方案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和喷雾锥角受涡流器压降的影响较小,而其他方案的SMD和喷雾锥角受涡流器压降影响较大,且在相同涡流器压降和油压下,SMD和喷雾锥角随着文氏管长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YJ—59精密,直流高压稳压器(简称仪器),在使用中由于输出短路,导致故障的机率极高。本文介绍的两个故障检修特例,其中之一就是由于输出短路而引起。考虑到将要叙述的两例故障都发生在高压放大整流电路,故将该单元电路加以整理,加附图。1输出电压过大将仪器接通电源,在各量程上,输出均超过指示电表的满量程。将转换开关打在100V,输出为115.5V,并调节面板上租调旋钮,输出电压不变。动手检修时,先通电检查6V基准电源和正负15V工作电源,经检查确认其正常后,再检查重点怀疑的3DD202B(附图中的Q15、Q16)调整管。经检测Q16…  相似文献   

16.
使用CFD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带有导流管式减涡器的盘腔内空气流动和损失特性,重点阐明了导流管的减阻机理,特别是不同结构下管口处的流动与局部损失特性,并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导流管盘腔内的压力。研究表明:管口处的流动及损失特性与管口之前的流动状态密切相关,且管口处发生的静压损失不容忽视,约占具整个盘腔损失的11%;合适的导流管长度可以有效的改善管口处的损失,在当前研究工况下具有最佳导流管长度的结构可以降低约25%的管入口处局部压降,约10%的整体静压降;建立了可以精确计算盘腔内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CFD结果相比平均误差约为53%。   相似文献   

17.
变频电机系统能耗分析需要对系统各环节建立准确的损耗计算模型。针对目前有限元模型建模繁琐、计算量大的现状,在考虑了变频电源谐波对铁耗电阻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计及铁耗等效电阻的异步电机数学模型及PWM变频器主电路损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变频电机系统实用模型,实现了变频电机系统各环节损耗准确分析。通过对不同工况下变频器、电机和系统总效率的仿真分析,揭示了传统忽略变频器能耗的损耗分析方法对系统最佳运行点估算存在一定误差。为了验证模型正确性,对一组5.5 kW变频电机系统进行了试验对比,验证了文中模型能够正确有效地模拟变频电机系统运行。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系统能耗最优控制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舰船燃气轮机问冷器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翅式换热器由于其高效紧凑的换热特点成为目前舰船燃气轮机间冷器的首选形式。借助板翅式换热器内部流动通道的换热和压降计算方法,针对舰船燃气轮机特点设计了模块化间冷换热器,并进行了间冷器结构参数优化分析。结合间冷器冷热介质流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合理优化设计冷热介质流量参数,分析了在燃气轮机非设计工况下间冷器的效率和气侧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现代飞机电源系统所使用的几种过电压保护装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反延时特性和动作电压进行计算,并就决定和影响过电压保护性能指标的电路参数的调整进行了计算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可控硅电源,由于它体积小、无噪音、效率高、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作为电镀电源目前正在国内外推广使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可控硅电源镀铬尚存在一些问题:如铬镀层质量不稳定、外观发灰甚至发暗,而且可控硅管过载能力小,不能承受短时间的大电流冲击,给实际生产应用带来许多不便,影响了可控硅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