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广汉机场和绵阳机场两部ADWR-X机场终端区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产品数据,利用VB.NET为主要的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机场区域雷达拼图系统。该系统既面向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为飞行气象安全保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又面向飞行指挥人员,为其提供一个更直观的雷达产品和更便捷的访问平台。  相似文献   

2.
本设计主要基于全相参脉冲多普勒体制,并对气象雷达接收系统的部分组件进行了仿真设计和可靠性分析。难点是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领域包含雷达、结构、气象和电子等专业,设计难度高,特别是指标的分配与计算复杂。设计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接收系统尽可能采用成熟的设计,并给出系统主要指标及一些组件的设计方案。设计的目标是得到C波段金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接收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积雨云产生的雷暴作为航空安全最重要的天气之一,对它及时的从航空气象资料中获取,识别和分析,对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雷暴天气产生的机理讨论雷暴在卫星云图上的识别与分析,阐述雷暴天气对航班飞行过程中的影响及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宁波机场AWOS自动观测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NCEP GFS高分辨率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7月12日发生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附近的一次微下击暴流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微下击暴流发生时大气环流背景较稳定,海风锋是引起强雷雨及伴随的微下击暴流的主要天气系统。(2)AWOS自动观测资料显示风、温、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均呈现出明显的下击暴流特征。(3)微下击暴流发生时,在雷暴四周约15 km位置出现阵风锋。多普勒雷达速度RHI图像上低层出现辐散;随着反射率因子强核高度从高空的快速下降,地面将出现微下击暴流。  相似文献   

5.
针对2006年5月18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出现的强雷暴天气,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以下简称AWOS)采集的实时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大气层结演变等资料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雷暴天气的预报和服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高空及地面常规观测资料、NECP 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闪电定位系统数据等,对2016年10月30日沈阳桃仙机场进近区域航班雷击事件,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触发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飞机遭遇雷击的原因。分析得出:30日沈阳地区上空具有产生雷暴的不稳定层结、水汽和抬升条件。结合雷达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及飞行员报告对飞机遭遇雷击个例进行了拟合分析,为闪电定位资料在飞行安全方面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并提出了建立基于闪电定位资料的雷电预警系统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7.
空管之音     
《今日民航》2013,(7):17-17
西北空管局气象观测室开展雷雨季应急演练目前,咸阳机场已经进入雷雨多发季节,为进一步加强雷雨季节的观测业务保障能力,西北气象观测室开展了复杂天气情况下的应急演练活动。本次应急演练基本涵盖了突发雷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雷雨出现时存在专机保障工作,如何在保障专机的同时进行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以及在服务保障过程中自动观测系统和观测发报系统可能出现的如发报机故障、数据丢失、数据溢出等多种情况一一进行了模拟演练。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监管服务系统能够为无人机提供全过程的飞行服务保障。本文介绍了当前无人机发展现状,分析了无人机产生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无人机监管服务系统的技术方案,通过ADS-B、2G/3G、北斗指挥机、一次/二次雷达、MLAT、光电探测等多源监视信号融合处理,引接军民航空管AFTN专网、气象局以及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为无人机提供飞行监视、航空气象、计划管理、航空情报、空域管理、系统管理等服务,能够保障无人机安全有序地飞行。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5月16日—19日大连机场的一次冷涡系统引发雷暴和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最后,结合葵花(Himawari-8)气象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更好地监控冷涡雷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高空冷涡配合地面冷锋是影响此次雷暴的主要天气系统。(2)低层暖湿气流的上升运动配合高空干冷气流的南下为雷暴发生提供有利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K指数、SI指数和TT指数等表明了大气层结不稳定,低层不稳定能量输送为雷暴发生提供热力条件。(3)冷涡系统降水的发生区反应在TBB值相对低值中心。TBB≤-50℃,对雷暴发生有很好指示作用;冷涡雷暴发生在水汽图上高层急流左侧暗区和亮区的过渡带。(4)冷涡雷暴雷达回波上表现为线状回波,强雷暴发生在反射率大于50dBz回波区域,强回波区与对流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连地区三面环海,受平流海雾影响常出现低云低能见度天气,有时大雾整日不散。本文选取大连地区一次典型平流海雾进行研究,利用云雾探测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雷达)的单站探测资料与WRF模式的模式输出结果对比分析大雾期间能见度与低云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云雾探测系统在大雾期间探测到的气象数据结果与WRF模式的模式输出结果比较吻合,都能有效反映大连机场大雾过程各类气象要素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新津机场2016年9月18-20日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主要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分为两个明显的降水时段。高空短波槽与副热带高压的短时西伸东退配合中低层切变线、气流辐合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分析对强降水的强度变化、持续时间和结束预报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相比于微波,毫米波的频率更高、波长更短、频率范围更宽,对于大气中云粒子等微小粒子的探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毫米波气象雷达可以实现对大气、云、气溶胶等更精确的观测,可以提高现有气象数值预报的准确性,可以探测和预报极端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鉴于毫米波气象雷达在大气探测领域的诸多独有优势,毫米波气象雷达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中国未来气象探测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其典型应用,探讨了毫米波气象雷达在大气探测中的应用,并总结了作者在毫米波气象雷达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展示了毫米波气象雷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气象大数据,对机场、航路及空域进行现在的或预期的气象情况的气象报告、分析、预报,通过与GIS和管制信息融合,为管制员提供机场气象实况、气象预报、重要天气及其推演的可视化信息,帮助管制员了解天气形势,直观掌握飞机与雷雨、结冰和颠簸区域的相对位置,提前做出指挥预案,从而提高航空安全和航班正常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低空风切变是造成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津机场现有的低空飞行训练中,低空风切变的预警和预报尤为重要。本文对四川新津机场2013年8月19日出现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通过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机场及机场附近区域的常规探测资料和地面自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此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符合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阵风锋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6-2005年20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出现的东南大风天气资料,对东南大风的天气形势特征、出现的成因、对飞行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东南大风天气的一些预报思路,希望能对东南大风天气的研究及气象服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2月17日至21日,大连机场出现一次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大连机场的毫米波测云雷达、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的探测资料,结合大连机场的自动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大连机场云雾综合探测系统在本次雾霾过程中的应用性。通过分析表明:微波辐射计可以很好地监视大连机场上空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水汽密度的实时变化;毫米波雷达可以很好地监视大连机场及周边地区的雾霾覆盖区域,以及某一特定方向的雾霾发展高度和浓度;风廓线雷达可以很好地监视大连机场上空的风向和风速。综合云雾探测系统的资料,对雾霾的范围、浓度、厚度等判断,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B747—400货机是南方航空公司的主力货运机型,机载气象雷达系统是用来探测和显示飞机前方航路上危险气象目标的设备,由于该机型搭载的气象雷达型号较新,出现故障后可供查阅的资料较少,通过对该系统显示故障的排故过程分析,阐述对该系统维护的一些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分析民航芷江机场的基础保障、气象保障和空域保障能力,总结人工增雨作业飞行保障经验,结果表明:芷江机场存在机场净空差、通讯导航设备简单、机场跑道短、开放标准高等不足,对复杂气象条件的探测与分析能力有限,空域保障也存在不利因素,根据需求结合机场综合保障能力,适合使用空军"运-7"飞机作业,作业指挥需要注意当降水天气系统影响本场时出现低能见度概率大,起降飞行发生撞山撞高压线的安全风险高,易导致着陆时剧烈颠簸;应在保证本场达到目视飞行最低开放标准条件下,根据气象、空域条件科学设计人工增雨作业区域和飞行航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宁波机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1月19日宁波地区发生的一次伴随人工增雨作业而产生的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典型高架雷暴天气,宁波处在地面冷锋后部200-300 km处,低空西南暖湿急流强迫抬升是主要的触发机制。(2)虽然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等于0 J·kg-1,但是0-6 km深层垂直风切变超过30 m·s-1,为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维持和发展。探空曲线呈“上干下湿”配置,湿层厚度增加,配合上下层弱的切变辐合,较易诱发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S。(3)雷达回波有明显的“列车效应”,其特征可以较好地反映降水情况,宁波机场出现中等强度以上的雷雨天气,雷达回波强度达到45 dBz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5年8月1日的日本葵花-8号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和福建C波段雷达拼图,对对流初生临近预报系统(CINS)的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评估。评估结果表明,CINS预报产品精度较高,能够在C波段雷达探测到之前有效预报局地发生的对流天气,为提前应对局地、突发灾害赢得36分钟的时间。基于高时空分辨率葵花-8号卫星云图资料的CINS预报产品在民航气象预报中有很高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