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SLS航天发射系统 总体方案 美国奥巴马政府在上台后终止"星座"(Constellation)计划,提出了"2025年实现载人登陆小行星,2030年载人探测火星并安全返回"的远期探索目标.2011年9月14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对外公布了新型重型运载火箭SLS方案.该火箭是美国继土星-5之后的又一...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11月16日,美国新型空间发射系统-1 (SLS-1)重型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将“猎户座”(Orion)载人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TLI),并完成10颗立方星的部署。本次任务是对美国新型SLS重型运载火箭和“猎户座”载人飞船性能的一次飞行试验,也是对地面发射支持能力的一次验证,拉开了美国可持续月球探索以及载人火星探索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正"航天发射系统"(SLS)为美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将用于执行近地轨道及以远区域深空探索任务。该项目于2011年启动,已通过关键设计评审(CDR),火箭各主要部段正在开展制造、试验工作。项目开展至今,虽然遭遇诸多工程技术挑战,但也取得了稳步进展。1引言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于2017年6月下令重建国家航天委员会,任命副总统彭斯为委员会主席。10月5日,彭斯在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宣布要重振美国航天的未来,包括载人登月和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并指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  相似文献   

4.
2016年8月18日,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运载火箭—在研的“航天发射系统”(SLS)成功进行了RS-25芯级发动机热点火试车。美国以举国之力研制这枚超级火箭的目的是将航天员送往更远的太空,进入到月球附近,并成为人类深空探测的基石。“航天发射系统”将于2018年实现首飞,届时,它将把载有航天员的“猎户座”(Orion)飞船送入太空,最终目的地是火星。  相似文献   

5.
正NASA官员说,尽管"猎户座"飞船一个关键组件出现延误,但该局"航天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代号为"探测任务"(EM)1的首飞任务仍可按计划在2018年9月至11月进行。"猎户座"飞船由欧空局提供的服务舱虽然最近完成了关键设计评审,但仍有一些技术问题正在研究,原定明年1月的交付时间很可能要推迟到4月份乃至更晚。除此之外,首飞所需的火箭和地面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研制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因此,NASA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众议院推出一项决议案,要求NASA用已故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员尤金·塞尔南的名字来命名"航天发射系统"(SLS)火箭的首飞任务。塞尔南是阿波罗17号登月任务指令长,是阿波罗计划下最后一名在月面上行走的航天员,1月16日去世。这项决议案没有约束力,只是表达"国会的感受"。一位议员解释称,SLS火箭对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全球共进行了223次航天发射,相比于2022年的186次,增加了37次(增长率约19.89%)。2024年,全球航天发射热潮还将持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尔忒弥斯-2(Artemis-2)、波音CST-100星际客船首次载人试飞等重量级航天任务引人期待,“新格伦”(New Glenn)、阿里安-6(Ariane-6)等新型火箭首飞也将在世界航天发射市场上激起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美国重型运载火箭包括土星-5(Saturn-5)火箭、航天飞机和在研的"航天发射系统"(SLS),其大直径结构包括土星-5火箭的一、二、三子级,航天飞机的外贮箱和四段式固体助推器,以及SLS的芯级和五段式固体助推器。在完成生产和试验后,所有部件都要运到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总装和发射。美国重型运载火箭最主要的生产、试验和发射区位于沿海或沿河地区,非常便于利用水运的方式进行大直径结构的运输,因此水上运输是其采用的最主要的运输方案,而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飞机空运作为补充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利用其主要产品猎鹰-9(Falcon-9)火箭在国际商业航天发射领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该型火箭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完成60次发射,获得58次成功,以96.7%的完全成功率,得到业界认可,但期间也遭遇过两次失利及一次部分成功。本文回顾了猎鹰-9火箭的历次故障,并详细介绍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2015年发射故障的调查情况。  相似文献   

10.
戴佳桥  杨开 《国际太空》2022,(10):62-66
<正>印度“小型卫星运载火箭”(SSLV)的研制进程因受到疫情和地面试车事故影响,遭遇多次推迟,终于在2022年8月7日得以进行首飞任务,但因末级速度修正模块未能启动,导致发射以失利告终。不过,火箭三个固体子级正常工作,印度初步判断故障出在箭载计算机的判断逻辑上,对后续任务的影响可能并不大。  相似文献   

11.
2011年9月1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对外公布了美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HLLV)—"航天发射系统"(SLS)的设计方案,标志着美国新一代载人深空运输系统的研发进入了新阶段。"航天发射系统"的研制采取了一种渐进式发展模式,其初始方案的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为70t,改进后将达到130t,可用于向近地轨道及更远的空间发射"多用途乘员飞行器"(MPCV)和大型有效载荷,以满足载人登陆小行星、载人进入火星轨道等深空探测的任务需求,还可作为"国际空间站"商业乘员运输系统的备份运输工具。2012年3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公告,为"航天发射系统"寻求先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媒体报道,美日两国政府正在讨论共同开发美国下一代火箭"航天发射系统"(SLS)的上面级发动机以及作为日本H-2A火箭下一代产品的H-3的第二级发动机,从而降低两国在该研究方面的成本。由于两种发动机的大小和推力都相差无几,因此在现实上共同开发具备了可操作性。SLS火箭全长100米,是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用于承担人员和货物运输任务的大型火箭,拟在2017年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要说2018年最受关注的航天大戏,估计就要数Space X公司旗下跳票数年的猎鹰重型火箭的首飞了。随着2月7日的首飞成功,该火箭已经成为现役运力最强的运载火箭。该火箭构想最早出现于2004年,2011年首次正式曝光,从2013年开始年年都号称要首飞,结果年年推迟,设计改了又改,首飞推了又推。即使首飞箭已经在发射场就位了,却因美国两党掐架,政府关门这种"飞来横祸"的影响而迟迟不能进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2002年成立,2006年就进行火箭首飞(不过未能成功),2008年猎鹰1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2010年成功实现猎鹰9中型火箭首飞。2012年,SpaceX公司开始进行垂直起降复用技术飞行试验,2015年猎鹰9火箭首次完成陆地回收,2016年实现猎鹰9火箭的海上回收。2017年,SpaceX公司不仅完成了其首次军事载荷发射任务,还首次实现猎鹰9火箭复用并且成功完成18次发射任务,占美国全年发射数量的2/3,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发射服务商。2018年SpaceX公司又实现了猎鹰重型火箭首飞,完成了同一枚火箭一子级的第三次发射,且发射数量也再度实现突破,达到了21次。  相似文献   

15.
<正>NASA打算在其"航天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首次发射时就载人,这可能让该火箭研制工作进一步推迟,并带来其它复杂问题。按现行规划,EM-1任务要在2018年底发射,但不载人。首次载人飞行将是定于2021年发射的EM-2。不过,2015年在"猎户座"飞船开展"关键决策点"C研制节点评审时进行的一项评估表明,EM-2任务不晚于2023年4月发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5日9点41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运送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奔向太空。这4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随着星箭成功分离,长征十一号火箭将4颗卫星顺利运送至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1次飞行,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与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秀型号"——长征六号火箭的首飞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一飞冲天,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上了太空。人们在为中国航天一箭多星技术取得突破而欣喜的同时,更对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完美首秀,充满了惊叹与惊喜!此次长征六号新型三级液体火箭首飞,其动力系统即一、二、三级运载火箭发动机,全部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研制提供。而长征六号新型火箭最大的亮点,就是第一次使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其中,一级火箭采用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二级火箭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美国宇航局在承担"航天发射系统"(SLS)芯级组装工作的新奥尔良米休德组装设施展示了首枚火箭新近完工的芯级。这枚火箭将在2021年用来执行首次"阿尔忒弥斯"任务,把一艘"猎户座"飞船送入太空并进行绕月飞行,向2024年载人登月的目标迈出第一步。该芯级即将运往密西西  相似文献   

19.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23,(3):18-21
<正>美国 RS1火箭首飞失败 1月11日,美国创企ABL航天系统公司的RS1火箭在阿拉斯加太平洋航天港进行了首次发射,但火箭起飞后不久出故障,发射失败。火箭落回发射台,导致地面设施受损。不久,ABL公司称,火箭第一级在起飞10.87秒后完全丧失电力,导致该级9台发动机全部关机。RS1火箭首飞携带的是全向技术公司的2颗高频通信试验6U立方星Vari Sat-1A/1B,曾计划在去年11月18日发射,但在火箭第一级发动机点火过程中被紧急中止,发射随后又数次推迟。此外,RS1火箭第二级在去年1月19日试验时发生事故,导致火箭被毁。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17年6月北京召开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航天再次公布了未来的重型火箭方案,并提到火箭预计2028年进行首次发射。巧合的是,6月8日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提前进行重型火箭的研制,同样打算2028年在东方发射场进行首次发射。美国的SLS重型火箭将于2019年首飞,但完全版SLS Block II也将在2028年左右发射。中美俄三国的重型火箭将几乎同时投入使用,将在十余年后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