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11月17-20日,由联合国外空司与中国、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联合主办的2014年联合国空间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航天局承办,主题为"推动国家航天立法、加强外空法治建设"。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李盛霖、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兼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以及来自32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航天机构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空间法律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03,(10):2-2
○世界空间周的由来1999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期间,与会国家考虑到,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外层空间,开辟了人类探索外空的新纪元,以及1967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为人类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奠定了法律基础,因而一致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作为“世界空间周”。1999年12月,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提出的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以庆祝空间科技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以及对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作出的贡献。○欢迎学校的参与教师可以利用世界空间周的活…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航宇协会(AIAA)今年的年会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强烈呼吁在国际空间合作中,必须建立起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美国应该尊重其它国家的利益。欧洲空间局(ESA)驻华盛顿首席代表伊恩·普里克说,欧洲目前在所参与的一些国际空间探索计划中,几乎没有什么地!位。但是在将来,“如果美国人想与我再商讨空间合作计划的话,就别再指望让我们继续充当配角了。我们要求真正的伙伴关系,平等基础上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4日中国宇航学会在宁夏银川召开了理事暨联络员工作研讨会,近80位理事和联络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向大会发来了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宇航学会作为中国航天界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之一,积极推进学会改革,大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各项工作,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媒体SCAN     
《飞碟探索》2006,(12):5-5
值李政道教授80华诞,2006年11月24日,“李政道从事物理研究60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会见李政道教授。温家宝、朱镕基、李岚清、路甬祥向李政道发了贺信。周光召、朱光亚、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  相似文献   

6.
日本科学技术厅于1993年6月20日,公布了空间往返运输系统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1.空间开发意义·根据以往空间开发的进展情况,以建立人类各种各样活动的据点,并以此作为寻求真理的对象这两个观点来探索空间。·特别是从前者探索空间,在那里活动与地球上的活动是密切不可分割的,人们试图将空间与地球构成一体,把它称为“地球圈宇宙”是很相称的。·开拓支持人类活动的“地球圈宇宙”,从中可获得新知识的空间开发,给人类带来更为丰富的知识。2.空间往返运输系统的意义与必要性·随着空间开发的集中化、多样化、大量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6月5日—9日,全球千余名专家学者汇聚北京,参加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这次会议,聚焦人类航天探索事业,研讨月球、小行星、火星探索,以及空间探测科学目的与基础设施、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国际合作等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  相似文献   

8.
<正>1基本情况2023年2月6日—2月17日,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简称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60届会议在维也纳召开。科技小组委员会设有16个实质性议题供与会国讨论,包括“一般性交换意见”“空间碎片”“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空间天气”“空间和全球健康”“卫星遥感”“黑暗和寂静天空”等。会议安排有6场边会穿插在每天两场正式工作会议期间,主题涉及“黑暗和寂静夜空: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是属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新出发的一年,伴随着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工程第三步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上行的多项空间应用项目有序展开、成果频现。工程在应用与发展阶段开局之年,圆满完成了计划的各项任务,创造了多个“首次”——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首次中国空间站慢直播,并且开展了多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学实(试)验……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工程“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的谆谆嘱托。  相似文献   

10.
短消息     
<正>2018年11月,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信祝贺。开幕式后举行了以"空间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旨的航天局长论坛,并发布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2030年发展愿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和多国部长、航天局局长、驻华外交使节等代表以及联合国外空司等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11.
1有关国家航天战略规划
  美国以保持“领导地位”为目标,全面推进航天发展。在军事航天方面,以建立太空新秩序、塑造未来战略环境为战略重心,主导空间行为准则制定,打造太空利益联盟,将融合军民商和多国航天能力的弹性与分散空间体系作为军用航天发展首要事项。2014年持续推进“空间现代化计划”(SMI),已确定在军事通信、导弹预警、战场环境等领域向分散与弹性体系转型,进入系统方案论证阶段。在民用航天方面,着重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发布《201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战略规划》,强调利用创新途径开展空间科学和空间探索。白宫首次出台《民用对地观测国家规划》,以天基为重点,从全球视野对美国对地观测系统全面规划,提出“地球大数据计划”(BEDI),支撑地球科学和技术创新发展。在商业航天方面,加强政策保障和引导,完成了航天出口管制阶段性终稿,大量内容转到《商业管制清单》中,解除了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政策束缚,提升了企业全球竞争力,但实行“中国例外”政策,修订遥感数据政策,商业遥感卫星图像分辨率许可限制放宽到0.25m。  相似文献   

12.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联合举办的“国内卫星通信”国际研讨会从10月5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 1983年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通信年”,这次研讨会是“世界通信年”活动之一,也是中国邮电部首次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报名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泰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埃及、伊朗、英国、法国、苏联、巴西、美国、加拿大等24个国家和地区,以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共同组织召开发布会,宣布了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为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应用实验的机会并从中受益,2018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面向联合国各成员国联合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各成员国参与围绕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应用。公告发布  相似文献   

14.
<正>6月12日,在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宣布了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此举是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重大开创性举措,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向世界打开了太空合作的大门。对此,今日俄罗斯网站评价说:"美国曾经禁止中国使用国际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4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作为本届大会的核心内容,主论坛紧密围绕“格物致知叩问苍穹”的大会主题,邀请中外航天界的领军人士作特邀报告,共同探讨推动中国航天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布2023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促进航天科技创新和经济融合,拓展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助力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相似文献   

16.
学术会议     
<正> 根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第十七届会议建议,并经联合国大会第35/14号决议通过,将于1981年11月18~25日由联合国外空事务司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举办“联合国遥感应用和卫星通信以促进教育和开发的亚太地区讨论会”。我们由国家测绘总局和空间技术研究院各派一名代表参加。区域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向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委员会成员国的代表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并评价应用卫星的遥感和通信技术,促进开发方面的最新发展,并为1982年8月份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作技术性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2月2日,国际空间探索协调工作组(ISECG)在其网站上发布新版《全球探索路线图》。这份由14个国家/地区航天管理机构共同制定的国际载人空间探索战略提出将以国际空间站(ISS)为起点,向月球进发,并最终实现载人探索火星。  相似文献   

18.
1 报告出台背景 2006年,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开始讨论全球合作探索太空的问题.2007年5月,联合发布了合作探索太空的顶层战略——《全球探索战略:合作框架》,随后成立“国际空间探索协调组”.2011年9月,该协调组联合其中12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中国和澳大利亚除外),发布第一版《全球探索路线图》,规划了未来25年通过国际合作探索月球、小行星以及火星的目标、路径与方案等.  相似文献   

19.
1999年,联合国第五十四次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关于将每年10月4日至10日作为“世界空间周”的提案,以此庆祝二十世纪以来空间科技为人类社会所带来的进步和福利,更重要的是激励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继续为人类征服太空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21年全球重要的空间科学发射任务逾10次,主要是美欧的空间天文、月球和深空探测任务,我国也将发射首颗空间地球科学卫星“广目”。此外,多个中外载人航天任务亦将为空间科学与探索搭建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