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认知太阳风暴和保障航天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中国近年来提出太阳与内日球立体探测卫星计划,拟适时部署环黄道面的拉格朗日点L3-L4-L5定点卫星星座和脱离黄道面的太阳极轨对偶卫星。通过该卫星计划的初步科学论证分析,建议将其科学目标凝练为太阳磁场、太阳风暴、太阳风,将其应用目标定位于日地空间天气预报,建议配置成像类、粒子类、波场类的综合科学载荷。此外,利用日地空间的三维磁流体数值模拟和计算机图形学的艺术可视化,形象地表达环黄道面卫星“对日凝视”和太阳极轨卫星“鸟瞰全景”的探测概念。中国太阳与内日球立体探测卫星计划将揭示太阳磁场的起源规律及其爆发机理、日地耦合系统的空间天气变化机理,并能够为日地空间天气三维数值建模提供观测数据驱动的初边值条件,必将极大推动空间天气的立体监测、前沿研究、精准预报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空间扫描     
德完成团星-2卫星试验 德国最近完成了团星-2(Cluster-2)系列卫星中的第4颗卫星的生产试验。它是1颗科学卫星,用于研究太阳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欧洲空间局资助了这一计划。现在,所有4颗Cluster-2卫星已准备运送到拜科努尔。首批卫星的发射定于6月中旬。“与星同在”布天网 美国航宇局最近推出一项庞大的太空探测新计划,拟用10年时间投资15亿美元,将多达50个空间探测器送入太空,这项名为“与星同在”的太空计划将是近年来该局最大的航天项目。它有助于科学家深化对太阳动力学以及太阳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认识,目的是实现对太阳活动的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一号卫星和2004年7月25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二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所谓“双星计划”就是发射2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进入赤道轨道和极地轨道组成“双子星座”,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之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1引言人类对于太阳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过。迄今,人们已利用科学卫星实现了包括X射线、紫外线等在内的全波段、全时域、高时空分辨率的太阳观测,发现了太阳活动驱动的空间天气,对太阳的研究亦拓展至受太阳和太阳风影响的日球层全域。2021年10月14日,我国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CHASE)“羲和号”发射升空;2022年10月9日,  相似文献   

5.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人类最近的一个天体。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后,月球就成了航天探测的重点对象和航天员拜访的第一个地外星球。 地月系中的月球 在太阳系9大行星中,除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天然卫星。具体分布是地球1颗、火星2颗,木星17星,土星23颗,天王星15颗,海王星8颗,冥王星1颗。据最新消息,近期科学家又发现了木星和土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先驱者5号卫星自从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运用卫星探测器来研究探索太阳的内部和外部情况。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先驱者5号,是一颗自旋稳定卫星,重量43千克,结构由直径0.66米的球体外加四个边长1.4米的太阳帆板组成。它于1960年3月11日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地球与金星之间太阳耀斑对磁场的影响。它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了行星际探测的飞行器,首次验证了行星际磁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空间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探测月球必然成为人类走向深空的首选目标,也是人类探测太空并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前哨站与中转站。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宇局宣布,已选定了一个美国研究工作组,参加日本“太阳 A”探测卫星的研制,[以前称为高能太阳物理学计划(H-ESPP)],他们将通过这颗探测卫星观测X 射线和 r 射线,了解太阳上的高能现象。美国研究工作组将帮助提供一套观测仪器装在日本的“太阳 A”探测卫星上。日本预计1991年用“缪3S-Ⅱ火箭,从鹿儿岛  相似文献   

9.
法国国会的国防与武装力量委员会最近批准了法国政府关于增加军事空间活动经费和开展新的军事空间活动的计划,其中包括一项发射若干颗小型数据中继卫星的计划。这些小型中继卫星的任务是实时传输侦察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而不必等待卫星飞越法国国土。法国的第一颗侦察卫星“太阳神”(Helios)正在研制之中,计划于1994年中发射;第二颗“太阳神”侦察卫星计划于1996年发射。“太阳神”卫星重2.5吨,运行轨道为685公里高的圆形极轨道。这两颗卫星  相似文献   

10.
文木 《太空探索》1998,(6):38-38
在“消失”了一个月后,太阳观测卫星(SOHO)又被重新发现,但是卫星的前途尚不清楚。 这颗耗资达10亿美元的太阳观测卫星是美国航宇局和欧洲空间局于1995年11月底联合发射升空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太阳观测活动。在预定为期两年的观测  相似文献   

11.
叶楠 《太空探索》2022,(3):74-77
<正>太阳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恒星系统。太阳是这个系统毋庸置疑的核心,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8颗大行星,5颗矮星系,超过百万计数的小行星及其它们的卫星,以及彗星和星际尘埃组成了余下的0.14%。过去的文章中我们曾对大行星探测进行过介绍。从本期开始,我们回顾人类对太阳系物质分布认识的发展,以及对小天体的空间探测历程。  相似文献   

12.
太阳物理学是研究太阳上发生的物理过程及其对行星际空间环境影响的学科。太阳是人类唯一可以进行细致探测的恒星,也是天然的多尺度过程并存的等离子体实验室,同时,太阳活动直接影响日地空间环境和人类地球家园的宜居性,剧烈的太阳活动如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还会影响人类的航天航空、通信导航、电网等高技术活动与设施。因此对太阳物理的研究不仅是理解浩瀚宇宙的基石,也是理解日地联系和行星宜居性的基础,同时还是国家在航天和空间安全领域的战略需求。21世纪以来,随着卫星探测技术发展,太阳物理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太阳物理学在空间探测中的发展态势,凝练中国太阳物理学未来空间探测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太阳物理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6月9日傍晚飞离月球,开始奔向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深空开展拓展性试验任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表示,“嫦娥二号”奔向更遥远深空肩负有两项科学目标,一是在深空开展地球远磁尾带电粒子探测,二是对可能的太阳X射线爆和宇宙伽玛爆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于1991年8月30日从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用M-3SⅡ(第6枚)火箭发射第14号科学卫星(SOLAR-A)。 SOLAR-A是观测太阳耀斑时释出的X射线和γ射线的观测卫星,是继1981年2月发射的第7号科学卫星(天文卫星-1)之后,日本的第二颗太阳物理观测卫星。众所周知,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在活动最盛期在其表面频繁出现爆发现象,爆发时间短的只有数十秒,长的可达数小时,这时产生X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已有空间探测器对太阳的甚低频射电爆发进行的探测主要是频谱观测,针对太阳低频射电爆发的成像观测仍然是空白,利用空间矢量天线可以对太阳低频射电爆发(包括Ⅱ型和Ⅲ型暴)进行空间定位和一定的成像观测.研究针对空间(甚)低频射电探测器对太阳射电爆发的探测,提出了利用三极子矢量天线对太阳爆发进行定位的算法;基于部分空间甚低频设...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月3日凌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拉尔角空军基地,人类的使者——“信使”第一次对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水星,做更深入的探测。  相似文献   

17.
张熇 《太空探索》2003,(5):22-23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理所当然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实施月球探测将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地气光辐射对空间目标成像特性的影响,以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搭载的可见光成像器为探测平台,利用卫星工具包(STK)设计高椭圆轨道(HEO)及近地轨道(LEO)目标运动场景,根据空间目标、地球、太阳、探测平台之间的位置关系,采用微元法建立空间目标与地气光背景等效星等模型,推导出空间目标信噪比(SNR)计算公式。分析了距离、角度参数变化对不同轨道空间目标、地气光背景等效星等及空间目标信噪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探测平台距离空间目标较远时,地气光背景等效星等低于空间目标等效星等,地气光辐射比空间目标信号强。当地气光辐射进入和离开空间目标探测视场时,空间目标信噪比最大,该时间段是进行空间目标探测的最佳“观测窗口”。仿真得出的空间目标信噪比值为空间目标探测识别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灾害性空间天气是跨入太空时代60余年来必须应对的新挑战。空间天气源于太阳爆发,主要表现为地球空间环境扰动,可影响到航天器和地面技术系统的效能以及人类生命健康。空间天气研究涉及不同物理性质的日地空间、多重尺度耦合的物理过程,是基础研究重大前沿领域之一。目前,在日球层物理/太阳和空间物理方面仍有较多问题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 7月 2 5日 1 5时 0 5分 ,“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科学家于 1 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主持 ,由两颗以大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小卫星组成。此次发射的“探测二号”卫星与已在轨运行的“探测一号”卫星构成了具有创新特色的星座式独立探测体系。这一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 ,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探测二号”卫星质量约为 343kg ,设计寿命 1 2个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