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owtoMakeLandingDecision在飞行中有80%的事故发生于飞机的起飞和着陆阶段,而发生在着陆阶段的事故数量又远远大于发生在起飞阶段的事故数量。为了防范飞机在着陆阶段发生事故,特别是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着陆事故,提高飞机着陆质量和运行的安全,民航有关当局、航空公司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公约附件和本国的民用航空规章及飞机运行区域、飞行运行特点都制定了各机型、各机场、各类进近的着陆标准,并且提出了稳定进近的要求,以帮助飞行机组做出正确的着陆决断。一、着陆决断的分类依据做出着陆决断的时机,着陆决断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  相似文献   

2.
《试飞研究》1999,(1):9-17
本文叙述俄罗斯国家试验时确定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常起飞和着陆的飞机臁短距起飞和着陆的飞机。  相似文献   

3.
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测定是飞机飞行试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利用DGPS确定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法确定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原理清晰,方法简便,结果可靠,精度满足试飞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用航空》2007,(12):57-57
11月27日,空客A320系列飞机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批准采用微波着陆系统(MLS)进行三类b盲降.从而使机场可以允许飞机在能见度很低的条件下,进行精确着陆,决策高度低于15米。这是商用飞机首次获得此类批准。微波着陆系统是一种新型精确进近和着陆系统。采用微波着陆系统可以增加机场起降密度,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谷雷  肖业伦 《飞行力学》1993,11(4):80-87
论述了应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飞机在大气紊流中着陆的控制问题。用协方法分析法,推导出可直接计算机飞机着陆精度的线性离散随机系统的误差方差的传播方程,并进一步分析了滤波灵敏度对飞机着陆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空客飞机正常的着陆过程为基础,分析造成飞机重着陆的原因所在。阐述如何避免重着陆的具体措施,从而达到有效防止空客飞机重着陆。避免重着陆是确保飞机飞行安全的坚实基础,对飞行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当前大型飞机着陆过程安全性低、精度差的原因,提出采用机动襟翼提供直接升力控制的飞机着陆纵向控制方案,设计采用迎角、空速、升降速度、升降加速度反馈及PID控制的综合着陆纵向解耦控制结构,使飞机实现着陆纵向轨迹和姿态的准动态解耦控制,并且使着陆轨迹控制和姿态控制均达到动态性能要求,从而提高飞机着陆的安全性和着陆精度。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实现对多通道多参数着陆纵向控制律的优化设计。对某大型飞机进行了着陆纵向控制律设计及仿真分析,表明所采用的着陆纵向控制方案可行,所设计的控制结构能够保证大型飞机的着陆安全,并提高了着陆精度。  相似文献   

8.
以减少等待时间为目标,建立了一种多跑道机场飞机着陆调度模型,并采用Memetic算法对飞机着陆次序和时间进行了仿真优化,最后以浦东国际机场终端区内的实际数据为原型,验证了算法在解决飞机着陆调度优化问题中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从而为管制部门运行决策和跑道容量评估提供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尽管目前飞机安装了各种先进的无线电助航设施和仪表着陆系统,但为了更好地引导飞机安全进近、着陆、滑行,机场还必须安装目视助航灯光系统。目视助航灯光系统一般分为进近、着陆和滑行三类,下面结合笔者工作积累,就进近和着陆灯光对运行的影响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数据链在着陆阶段存在盲区和塔台无法获得着陆飞机实时姿态、接地参数等问题,提出利用多功能光电跟踪技术建立飞机着陆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设计出飞机着陆监测与评估系统的技术方案。由于光电跟踪平台的视场有界,无法保证着陆飞机准确进入光电设备视场,采用精密进场雷达(PAR)牵引光电转台对准即将着陆飞机的方式,辅助光电设备捕获目标飞机,再经过图像检测算法处理,检测出目标飞机,进而转入跟踪锁定,计算出最终下降阶段目标飞机的姿态和偏航信息。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PAR初始化光电设备的方法、步骤。该系统在飞机下降阶段辅助塔台指挥,实现整个着陆过程的监视与评估,满足未来作战飞机精密进近引导的着陆保障和训练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清贵 《中国民用航空》2009,(9):24-24,26,28
飞机擦尾,即飞机机体后腹部在起飞或着陆过程中非正常擦地。这是起降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的问题之一,会对飞机机体及结构造成严重的损害。起飞擦尾的原因相对简单,也容易避免,本文重点探讨着陆擦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应用 2种气动布局飞机在着陆构形下的气动力数据 ,仿真计算了飞机的进场着陆过程 ,通过对着陆性能与飞行品质的分析表明 ,飞机气动特性和飞行员的操纵策略对着陆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图片消息     
《国际航空》2009,(1):4-4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完成F-16自主着陆验证飞行 2008年12月18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利用美国空军试飞学校的变稳飞机(WSTA)成功完成了F-16自主着陆飞行.完全由机载计算机控制的F—t6完成了整个着陆程序,包括控制飞机高度、姿态、速度、下滑角和下降率。这是F-16战机首次完全依赖计算机控制着陆。  相似文献   

14.
应用LMS_MOTION软件对伊尔-76飞机5支柱起落架进行结构建模,结合伊尔-76飞机测绘数据及相关资料,定义出较为精确的缓冲器模型,在考虑飞机升力下,计算出各种重心和着陆姿态下起落架的着陆载荷以及不同缓冲器充填情况对各支柱载荷的影响。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多支柱起落架着陆载荷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GPS/INS导引飞机精密进场的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雷  肖业伦 《航空学报》1993,14(11):561-568
建立了飞机进场的数学模型和导航观测器模型;确定了导引飞机精密进场的最优控制;以Airbus-300为例,给出了稳定的着陆窗口;计算了在GPS的各种定位精度范围内,从着陆窗口内开始着陆的飞机所能达到的等级;研究了GPS采样周期对飞机着陆精度的影响;分析了大气紊流和常值侧风对飞机着陆精度的影响。从计算和数值仿真结果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某型机载近程导航系统接收机的航向和下滑线信号因装备时间长引起电流漂移,从而导致引导飞机正常着陆的信号误差变大的具体原因,分析了着陆信号变换器的失效机理,给出了关键节点的理论推导过程和参考标准值,通过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提高飞机在着陆过程中的飞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牛顿-欧拉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三体九自由度飞机对称着陆动力学模型.以某型双腔缓冲器起落架飞机为例,通过飞行实测不同状态下的起落架着陆动态载荷,仿真计算相应的着陆重量、着陆下沉速度及着陆姿态下的着陆动态载荷.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飞机对称着陆多体动力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飞机起飞后遭遇火灾或关键系统失效等紧急情况时通常会返场着陆,此时飞机重量一般超出最大着陆重量,执行着陆可能危害飞机的安全,虽然CCAR-25部适航标准对此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但在适航审定过程中有必要对返场着陆能力进行专门考虑。本文对返场着陆应考虑的符合性要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现有飞机型号返场着陆验证实例和符合性验证建议,可为民用飞机的返场着陆适航验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鲁棒H∞控制理论设计了某型飞机的自动着陆系统,讨论了飞机自动着陆过程的要求,分析了系统中可能受到的干扰,之后建立了H∞控制问题的系统模型,针对飞机着陆时的要求设计了一种鲁棒H∞控制器以抑制阵风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对自动着陆时的干扰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能使飞机很好地跟踪希望轨迹并满足着陆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飞机非对称着陆和滑跑载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飞机非对称着陆和滑跑栽荷的分析方法。通过给定飞机初始滚转角,模拟飞机非对称着陆过程中全机动载荷情况,按照GJB规定的1-cos跑道情况,模拟全机滑行过程中受载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飞机非对称着陆和滑跑载荷分析能够合理地模拟飞机真实着陆和滑跑过程中受载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