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配对进近运行模式下近距平行跑道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对进近是提高近距平行跑道容量的运行模式.通过分析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运行模式的特点,借鉴单跑道容量模型的基本思想,针对三种不同运行方式(全部用于降落、两个到达单元之间插入一架起飞飞机、两个到达单元之间插入两架起飞飞机),分别构建了配对进近运行模式下的近距平行跑道容量模型.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可行性,同时也证明了配对进近能有效提高近距平行跑道的容量.  相似文献   

2.
跑道容量评估是科学评价跑道规划方案、合理安排航班时刻、精准实施流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针对平行双跑道容量评估问题,分析了跑道容量影响因素,考虑到跑道分配、机型分配、起降类型分配、进离港点分配、航班流队列顺序等随机性,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变量随机性,按照离散事件系统原理,递归计算每个航班的起降时刻,通过统计1h内的航班数量获得容量值.以西安机场双跑道为例,针对现行的相关进近、独立进近、隔离运行3种模式,分别计算了跑道容量值.仿真计算结果显示,相关进近模式容量60架次/h,独立进近模式跑道容量为78架次/h,隔离运行模式跑道容量为52架次/h,平均每次仿真时间仅为1 min,说明方法效率较高.与2015年高峰61架次/h相比仅相差1个架次,计算结果说明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纵向碰撞风险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繁忙机场的容量饱和现象,近距平行跑道实施配对进近可有效提高机场容量、缓解跑道拥挤和航班延误等现象.为了保证配对进近的安全运行,根据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的实际运动过程,考虑两架飞机在配对进近过程中的导航误差和时间等因素,建立两架飞机的运动方程和纵向碰撞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得到随相关参数变化的纵向碰撞风险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配对进近的碰撞风险随着前后两机起始间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飞机纵向定位误差的均方差的增大而增大,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大型繁忙机场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导致的飞行流量与保障能力、机场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充分利用跑道系统资源,合理配置跑道运行容量,优化飞行流,建立非线性0-1整数规划模型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确定跑道配置优化序列,匹配进离场飞机流。模型综合考虑机场交通流、跑道配置转换容量折损、跑道容量包络线等约束,以优化区间内航班总延误最小为目标,用LINGO建模求解,使用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实现了跑道资源的优化利用,降低了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5.
在不考虑飞机位置误差以及考虑位置误差两种情况下,分析了飞机机型组合、共用进近航道长度等因素对仅供着陆使用跑道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容量计算方法。同时,对混合运行跑道,在两架着陆飞机之间放行起飞的飞机间隔要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放行起飞飞机间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终端区区域中的跑道容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结合仿真方法得出了相应的容量值。模型中考虑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管制规则、公共进近航段长度、航空器跑道占用时间及随机误差等。此外。提出将某些影响航空器间隔的因素视为随机变量,并推导了在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下,管制人员需要增加的缓冲裕度。最后针对跑道实际运行特点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合随机航空器流模拟的方法.编制了蒙特卡罗仿真程序对某机场的跑道容量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多跑道独立进近中的TCAS告警风险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民航飞机在多跑道独立进近中产生不必要的TCAS(机载防撞系统)告警,研究了多跑道独立进近中TCAS告警风险仿真计算方法。首先,建立飞机冲突探测模型,模拟独立进近中的飞机位置并探测冲突风险大小,再根据TCAS告警逻辑与流程判定TCAS告警情况;其次,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随机生成按正态分布的飞机位置、速度、定位误差等参数,并通过大量计算得出TCAS告警概率及易触发位置;最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对触发TCAS告警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用模型与计算方法能够有效计算出TCAS告警风险,同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国为实施其机场容量扩充计划,研制了称作精密跑道监视器(PRM)的系统,它拥有高更新速率的电子扫描雷达,允许飞机在空域拥挤的平行跑道上独立进近。一系列试验后  相似文献   

9.
跑道容量的大小是机场能否进行高效率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准确评估出跑道的理论容量对机场的实际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单跑道的理论容量进行建模,在单跑道的基础上研究了近距跑道与远距跑道的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跑道容量数学模型,根据相关机场具体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用SIMMOD PLUS仿真软件对机场的场面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仿真,通过计算出的跑道理论容量与仿真出的空侧容量对比,结果表明机场跑道理论容量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以减少等待时间为目标,建立了一种多跑道机场飞机着陆调度模型,并采用Memetic算法对飞机着陆次序和时间进行了仿真优化,最后以浦东国际机场终端区内的实际数据为原型,验证了算法在解决飞机着陆调度优化问题中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从而为管制部门运行决策和跑道容量评估提供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跑道作为机场的关键设施,是飞机着陆和减速滑行的区域,通过视觉定位方法计算飞机相对跑道的位置,可以作为辅助飞机快速平稳着陆的一种思路。视觉传感器所需成本较低,对安装环境要求不高,本文旨在设计一个仅靠视觉传感器对飞机进行定位的辅助着陆系统,运用目标检测和视觉定位两个模型,计算飞机相对跑道的位置。首先搭建出等比例微缩的机场跑道模型,视觉传感器产生运动模拟飞机飞行路径,目标检测模型通过机载视觉传感器获取的图像识别出跑道区域,随后视觉定位模型提取图像中跑道区域特征点,计算飞机相对跑道的位置。分别对目标检测和视觉定位两部分的实现原理及难点进行阐述,尝试将目标检测和视觉定位结合起来实现飞机降落时的定位,描述辅助着陆系统设计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合理有效地确定机场地面运行容量对于统筹8规划机场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immod仿真软件对机场3条平行跑道构型下,现状运行条件、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缩小尾流间隔3种不同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建模,分析了首都机场的正常地面运行容量和跑道起降架次.仿真结果表明,现状运行条件下,首都机场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882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18架次.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时高峰时段降落架次可提升约8%,缩小尾流间隔有助于提升机场整体运行容量,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900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38架次,高峰小时起降容量可提升约3%.  相似文献   

13.
一种尾流消散动态预测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流间隔是增大跑道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在保持安全水平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大跑道容量,可以对尾流消散进行动态预测,并据此缩减尾流间隔。研究了一种尾涡消散动态预测算法,该算法考虑了真实大气的大气分层、湍流、侧风、迎面风、风切变以及地效影响,并用一阶后向差分对该算法进行了离散化改进;在改进算法的基础上,时进近阶段尾流的消散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复现了尾涡的下沉现象和侧风对尾涡传输的线性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尾流间隔标准过于保守,导致机场跑道容量受限。以进近航空器的尾流遭遇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进近尾流安全间隔缩减方法,获取缩减后的临界尾流间隔;然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对 BADA 数据库中的航空器性能数据降维,提出一种适用于进近尾流间隔缩减的机型层次聚类方法;最后采用该方法得到新的机型分类结果并构建缩减后的尾流安全间隔标准。结果表明:本文所使用的机型层次聚类方法与国内外航空器分类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主流配对机型间,所获取的进近航空器尾流间隔标准与传统尾流间隔标准相比可以缩减 0.8 km 以上。  相似文献   

15.
芮裕亭 《航空学报》1986,7(4):347-353
本文研究了用Kane方程来建立包括起落架机构的弹性飞机系统动力方程的方法。给出了跑道表面的两种计算模型。然后,讨论了弹性飞机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的姿态、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的数字模拟方法,计及起落架诸大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对飞机系统运动的影响。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本文模拟了KC-135飞机的对称起飞和着陆。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跑道运行的各种因素,通过建立气动、推力、道面等数学模型,结合运动学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实现了在最小空管间隔下跑道运行的仿真。并通过与实际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仿真模型的精确性,最后对起飞各项参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A program called the Synthetic Visio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rogram, which is aimed at evaluating and demonstrating technologies permitting aircraft to land in very low visibilities over a wide range of airports, is described. The idea is to provide an electronic image of the runway to the pilot on a head-up display with an overlay on the display of symbology providing all the navigation and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needed to fly and land the aircraft. Millimeter-wave radar, infrared sensor, head-up display, and airborne computer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are being tested. The theore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concept at 35 GHz is compared to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the 35-GHz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system for typical approach and runway intrusion detec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冲偏出跑道风险的研究多基于事故统计数据,较少从飞行数据及飞行操作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基于飞行数据,对冲偏出跑道事件开展风险分析。将飞行数据分为飞行状态、操作指令、信息3 类,以此研究飞机在起飞滑跑、着陆、着陆滑跑3 个阶段的状况及风险影响指标;通过数据所反映的操作特征,结合标准操作程序,推导出飞机偏离正常数据、与标准操作不相符的操作,得到影响正常飞行的风险因素;基于行为安全2-4 模型,建立冲偏出跑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实际案例的事故致因机理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操作特征及人为因素,并提出冲偏出跑道风险防控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对飞行操作特征及飞行参数的分析,从操作类、数据类以及环境类3 个维度建立风险影响指标体系,可以降低指标因素对冲偏出跑道事件的影响;从人、机、环、管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冲偏出跑道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