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由于自然景物图象的灰度与边缘特征不稳定,基于灰度与边缘的匹配算法对于这一类图象难以生效。本文通过分析FractalBrownianMotion(FBM)的Weierstrass-Mandelbrot随机分形逼近函数的频谱,给出了分形向量特征的定义和快速判别图象的FBM区域的方法。在FBM区域内采用该特征进行匹配能克服复杂自然景物图象中灰度与边缘特征的不稳定性。实验表明采用FBM分形向量特征的匹配方法能够获得比较传统匹配方法,例如平均绝对差算法以及特征匹配法更高的匹配定位精度和匹配概率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一种机载遥感图象实时压缩编码系统的原理、性能和实验結果。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充分地考虑了系统的体积和处理速度。采用TMS32010信号处理器作为系统的核心单元;可在0.4s时间内处理一帧512×512×8bit的图象;图象压缩比可根据图象传输速率或图象质量的要求,通过修改处理器程序中某些参数加以改变。该系统亦可以用于其它图象传输领域。  相似文献   

3.
基于局部熵差的图象匹配方法--算法及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传统的灰度相关匹配和基于边缘特征的匹配方法抗噪能力和抗几何失真能力较差,将信息熵的概念引入到图象匹配中,定义了图象局部熵,并由此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局部熵差的图象匹配方法。由于图象熵反映的是图象的局部,因此基于局部熵差的图象匹配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由于采用了分块、序贯检测及分层搜索技术,计算量大为减少,试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图像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4.
重点讨论卫生遥感图象的高速实时ADPCM压缩编码。首先,我们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预测器,并对其简化算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自适应预测,信噪比可获得0.09-2.7dB的提高。同时也给出了3bit/pexl的编码器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变换的静止图象压缩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晓辉  高文 《宇航学报》1997,18(1):67-75
本文实现了一个基于小波变换的静止图象压缩系统。包括以下工作:用引入了小波包思想的小波变换将图象分解到一个完备的多分辨的空间上去,对系数做标量量化,利用小波变换的方向性进行扫描和游程编码,之后对低频部分作ADPCM编码,最后,系统的输出是嵌入式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静止图象的压缩,本文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好于JPEG  相似文献   

6.
一种对斑点目标高精度质心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对运动的斑点目标灰度质心进行高精度跟踪的方法。通过对图象序列中目标质心位置和帧间位移量的测量误差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滤波模型,有效地抑制了图象灰度噪声和空间量化误差的影响,提高了斑点目标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雷达目标散射信号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雷达图象的特点,采用矩描述方法提取二维雷达图象特征;然后,通过线性规划训练识别。最后,分析了不同雷达散射信号与建库,识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Seasat SAR遥感图象分析海浪波长和方向通常采用二维富氏变换频域分析法。该法简单直观,但精度不高。本文提出一种空间域滤波分析法:首先对遥感图象进行富氏变换求出粗略的波长和方向,以此为引导用一种特殊的方向模板对原图象进行滤波增强,再对增强后的图象进行Hough变换,求出海浪的精确方向,最后沿该方向求Radon变换,获取精确波长。文中给出的方法使遥感图象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噪声图象的快速边缘提取和分割是实时图象处理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噪声图象快速边缘提取和分割算法。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噪声抑制能力,且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动轮廓法的复杂背景下飞机图象的轮廓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适合于复杂背景下单个目标轮廓提取的方法———主动轮廓法(ActiveContourModel)。主动轮廓法是统计学分割方法的一种。基于统计学意义上的图象分割是把图象中各个象素点的灰度看作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观察到的图象是对实际物体作了某种变换并加入噪声的结果。从观察到的图象中正确分割图象从统计学的角度讲就是要找到最有可能的 (即概率最大 )的物体组合。主动轮廓法就是基于这种概率最大的思想提出来的。研究过程中 ,对原有方法进行了大的改进 ,增强了主动轮廓法对初始形状的鲁棒性 ,保持了轮廓的光滑性。仿真中 ,应用该方法提取飞机图象的轮廓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计算所用的时间少。  相似文献   

11.
熊鸥  陈吉安  匡波  王全保  谢宝津 《上海航天》2010,27(5):18-21,54
提出了一种新型接触热导的模型。充分考虑界面上微凸体的变形,根据微凸体变形连续的特点,分别给出了弹性、弹塑性、塑性三种变形时的接触方程。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描述粗糙表面轮廓曲线,并考虑了接触点的基体热阻及其界面收缩热阻,构建了分形热阻网格模型,分析了接触热导与载荷的关系,与实验数据及模型、Mikic弹性模型和Yovanovich塑性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界面接触热导,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刘志平  郭广礼 《宇航学报》2012,33(11):1623-1629
研究发现精密GPS卫星钟差时序满足三阶平稳假设,由此提出了计算卫星钟差分形维的多阶分形变差法,进而提出了基于分形维确定垂直比例因子的精密卫星钟差分形插值算法。将新方法应用于2010年8个节气日的32颗GPS在轨卫星钟差分形维计算,并选取Block IIA、IIR和IIR\|M各2颗卫星进行钟差插值精度比较。结果表明,分形维可作为定量描述卫星钟差动力学特征的不变量指标;分形插值算法优于三次样条和切比雪夫算法,可以满足快速与高采样率精密卫星钟差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提出了一种新的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即基于分形特征的辐射源目标识别。介绍了分形的相关理论,给出了分形维数中盒维数与信息维数的计算步骤,而后采用距离函数进行判决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分形特征的辐射源信号识别算法能得到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4.
首先阐述了在自然景象的齐次平稳高斯随机场模型下进行景象适配性分析的不足;然后建立了景象的离散分数布朗随机场模型,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分形特征;接着推导了景象的分形特征与基准子图的二维相关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基于分形特征的景象适配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大量仿真试验验证了分形特征和基准图的正确匹配概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景象匹配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速传输图像压缩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高速传输图像压缩系统的设计和硬件实现方案。编码方法用一种改进的 SPIHT压缩编码算法 ,基于一片十万门 FPGA实现压缩核心算法的硬件。该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帧尺寸为 1 2 8× 1 2 8,8bpp,帧频为 1 0 0 f/s的连续图像进行高速实时压缩 ,若作优化还可达到更高的帧频 ( >1 5 0 f/s)  相似文献   

16.
一种分形DGS单元结构设计及其在微带电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DGS单元——Minkowski分形哑铃DGS单元,并将其应用于微带电路的设计中。利用HFSS软件对相关电路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尺寸的一阶分形单元电路(缺口深度P=2/3)与普通的哑铃形DGS单元电路比较,谐振频率降低了1.1GHz。利用此分形单元设计电路,可以达到电路小型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电子装备多通道数字信号高速采集与存储系统的无损压缩方法.该方法具有实现简单、压缩率高的特点.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应用中,该方法能将海量采样数据压缩至原来的25%左右而不影响系统的处理速度,验证了该压缩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多向编织碳/碳复合材料的强度与断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细编穿刺三向C/C复合材料的拉压特性,分析相应的微观破坏模式,实测了C/C复合材料中Z向纤维束力学性能的统计分布规律。结果表彰:细编穿刺三向C/C复合材料在拉伸和压缩载荷作用下具有双模量和呈现非线性。Z向强度受穿刺纤维束纤维根数和间距控制,用最弱环连接理论考虑Z向纤维强度的统计分布,预报σ-ε关系与实验符合较好。XY向强度由碳布强度贡献,其破坏主要是碳布层间的拉剪断裂。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缠绕管件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应力分析发现轴压条件下缠绕管件受压端面存在明显应力集中现象,由此预测管件受压端面边缘效应会导致管件轴压强度下降,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端头加强和未加强管件的轴压强度分别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出端头加强管件的轴压强度明显高于未加强管件的轴压强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缠绕管件轴压性能实验,实验结果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缠绕管件进行端头加强后,可有效减轻端面效应对轴压强度的负面影响,轴压强度可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分形几何的概念提出以来,分形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分形几何方法的引入使一些蓬勃发展的新学科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分形几何和目标检测与识别领域的结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在简要介绍分形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从一维序列分形分析和分形图像处理两个方面对分形理论在复杂自然背景下的目标检测与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