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息时代的飞行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扼要论述了作为信息时代的飞行力学--计算飞行力学的产生背景、问题表述、理论框架和计算系统,以及计算飞行力学在未来飞行器发展和运用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飞行软件测试用例设计首先按等价类划分法的原理划分等价类,并结合边值分析和因果图等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能较好地达到软件功能覆盖准则要求,文中结合飞行软件的特点拓宽了等价类的内涵,使等价类划分法成为飞行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普遍适用的方法,从而为习行软件确认测试的充分必提供技术和方法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飞行力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四梅  关世义 《宇航学报》2003,24(3):227-234
介绍了俄罗斯飞行力学的传统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总结了俄罗斯飞行力学研究的一些特点;以公开发行的飞行力学刊物为依据,分析了俄罗斯当前飞行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俄罗斯在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林松 《上海航天》2000,17(3):23-26,32
根据某导弹战斗弹遥测系统的设计,论述了战斗弹遥测系统遥测参数的确定原则,对遥测参数在导弹习行靶试时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数据处理要求和处理形式。该战斗弹遥测系统采用FM/FM-FM遥测体制,现已成功地应用于某导弹的飞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对遥测数据的处理精度优于10,满足系统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植衡 《宇航学报》1989,(1):99-104
本文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表明能控能观性概念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中有重要实用价值;第二是研究有关能控能观性概念应用的几个共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神舟载人飞船热控分系统设计和在轨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神舟载人飞船热设计特点和难点,简要介绍了飞船的热控方案,并对热控分系统的飞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评估其在轨工作性能。飞行试验表明,飞船在临射前待发段、主动段、自主飞行段、返回再入段及轨道舱留轨各阶段,热控分系统均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全船仪器设备温度及密封舱空气温湿度均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旋转充液系统全飞行过程非线性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虑一类刚认耦合的旋转充液系统的飞行动力学问题,在依据力学变分原理给出基本方程,导出全飞行过程运动状态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可能通过对Navier-Stokes方程求解和液体流动的惯性波振动特性,给出液体的反作用力矩。经过仿真实验,分析角运动的时间序列,给出了比较详尽的飞行不稳定机制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宇航学报》2006,27(6):F0002-F0002
一、概况 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是我国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领域各位专家、科技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全国性学术组织,从建立至今吸纳了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总装二十九基地、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21个单位的著名专家、技术人员。该专业委员会是联系我国宇航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9.
大气层外拦截器末段轨控发动机开关控制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处于末段飞行的大气层外拦截器设计了轨控发动机开关控制律。拦截器在飞行过程中轨控推力以持续定常方式或小脉冲方式施加在垂直视线的方向,目标具有一定的机动能力。首先分析了拦截器轨控推力作用下视线转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脱靶量的要求设计了拦截器轨控发动机开关控制律,其中考虑了目标机动、瞄准点切换以及小脉冲工作方式对视线转率的影响。仿真表明了该控制律理论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空间实验室连续偏航飞行模式的特点,分析长期姿控喷气对轨道的影响,设计大尺度航天器的天线相位中心修正算法,同时建立空间实验室组合体连续偏航飞行时姿控喷气的经验力补偿模型,解决了连续偏航飞行阶段的动力学精密定轨和预报问题。然后利用动力学建模分析了连续偏航期间的姿控喷气影响,其中每圈累积的速度增量在轨道系各方向上均小于1 cm/s,由轨道解算和遥测计算可知速度增量的量级一致。最后利用建模算法分析比较了空间实验室连续偏航飞行阶段的轨道精度,增加经验力模型补偿后的定轨精度优于10 m,预报1天的精度相比无经验力模型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1.
视觉导引的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无人直升机着舰问题,提出了基于视觉导引的自主着舰方案;建立了一套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仿真系统;建立了舰船运动模型,无人直升机六自由度非线性全量模型;设计了着舰特征图案,通过摄像机模型获取舰船上的特征图案;提出快速四点算法实现3D位姿估算,并以此构建视觉信息识别系统,识别直升机与舰船相对运动参数;通过分层控制思想,实现基于视觉信息导引着舰。在此基础上形成仿真闭环,对无人直升机定点自主着舰的全过程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2.
导弹随机飞行仿真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梅  曾颖超 《宇航学报》1995,16(2):67-72
本文研究了导弹的六自由度(6DOF)空间运动制导系统的基本特性,建立了导弹随机飞行模块化数字仿真结构。在随机干扰作用下,应用协方差分析描述函数技术(CADET),分析弹着点的散布,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文中主要讲述了方波控制的导弹的有关问题,但所给方法对其它类型的导弹也是同样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层策略的三维航迹快速规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  周成平  俞琪  邵帅  丁明跃 《宇航学报》2010,31(11):2524-2529
快速航迹规划能力是任务规划系统追求的目标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策略的三维航迹快速规划方法。该方法分为两个层次:全局规划和局部规划。全局规划在综合利用战场信息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规划出最优或次优的引导点集,该引导点列所在的区域为最优连通域,并且在该连通域内能找到可行航迹,全局规划利用引导点列大致指明了最优航迹的走向;局部规划根据全局规划提供的引导信息和战场信息,利用SAS(Sparse A Search)算法快速规划出满足攻击角度约束的平面可行航迹,高度规划采用速度较快的几何规划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比SAS规划方法要快,且生成的三维航迹近似最优。  相似文献   

14.
Skoog AI 《Acta Astronautica》1982,9(12):727-740
The delivery of fully qualified 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Life Support System (ECLS) flight hardware for the Spacelab Flight Unit was completed in 1979, and the first Spacelab flight is scheduled for mid 1983.

With Spacelab approaching its operational stage, ESA has initiated the Follow-on Development Programme. The future evolution of Spacelab elements in a continued U.S./European cooperation is obviously linked to the U.S. STS evolution and leads from the sortie-mode improvements (Initial Step) towards pallet systems and module applications in unmanned and manned space platforms (Medium and Far Term Alternatives).

Extensive studies and design work have been accomplished on life support systems for Life Sciences Laboratories (Biorack) in Spacelab (incubators and holding units for low vertebrates).

Future long term missions requi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osed loop life support systems and in order to meet the long range development cycle feasibility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Terrestrial applications of the life support technologies developed for space have been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飞行器能源昼夜闭环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能量为核心,建立太阳能飞行器的获能模型;通过对太阳能飞行器飞行剖面特点的分析,设计飞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飞行方案,并建立相应的耗能模型;考虑目前储能电池技术水平,根据产能和耗能模型,建立储能模型,完成了能源闭环模型的设计;参照Zephyr 7太阳能无人机的结构参数对论文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取了飞行过程中能量变化规律,同时对飞行姿态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太阳能飞行器昼夜飞行高度的不同设置以及飞行姿态角的优化,太阳能飞行器可以实现跨昼夜持久飞行。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矢量数据的三维航迹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其忠  闫利  苏康  陈晓东 《宇航学报》2006,27(4):704-708
提出了基于矢量数据的三维航迹规划方法。通过将威胁数据以矢量的方式与地形等高线结合起来对规划空间进行灵活表述,使得航迹规划可以充分考虑地形/威胁的影响,同时在规划时考虑了低空飞行器性能及其他约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完成三维航迹规划,给出的结果既满足各种约束条件又符合人的直觉。  相似文献   

17.
变构型跨介质飞行器就是既能满足在水下航行又能满足在空中飞行要求的飞行器,在具备水下航行隐蔽特性的同时也满足在空中飞行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要求。变构型跨介质飞行器可以通过改变其翼型结构适用于空气中与水中航行。该飞行器结合了无人机和潜艇的优势,可以实现多次出入水跨介质作业,在军事领域应用于战场关键信息侦察、突防和精确打击,在民用领域应用于海上灾难救援、深海地质探测等。从军事和民用方面分析了变构型跨介质飞行器的优势及用途,总结了国内外变构型跨介质飞行器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梳理了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发展建议,为后续跨介质飞行器研究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螺栓连接件使结构易于安装或拆卸,同时还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中。然而,螺栓在复杂服役环境中很容易发生松动,因此准确监测螺栓预紧力对于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基于超声导波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逐渐成为螺栓连接松动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典型的螺栓预紧力导波监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导波能量耗散法、时间反转法、接触声学非线性法和混沌超声法等方法,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同时,通过实验将目前应用较多的导波能量耗散法、时间反转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时间反转法的监测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火星的低气压环境为飞机可能应用于火星探测创造了条件。四旋翼飞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空中悬停、可重复起降等众多优势,成为火星探测应用的研究方向之一。文章针对火星四旋翼无人机关键的动力系统,用二维CFD仿真软件建立了螺旋桨模型,仿真分析了桨叶倾角、转速和半径等因素对桨叶升力的影响,并进行了螺旋桨初步方案设计。针对方案还开展了稀薄大气环境下的试验,测试了螺旋桨的升力,获得了与仿真分析一致的结果。文章研究可为火星四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进一步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