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定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通常利用星历表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参数来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其优点是,不需要在雷达视场中使用任何位置确知的参考点,并且与卫星的姿态数据无关。在已经导出的目标定位公式的基础上,用解析法导出了计算定位误差的完整公式,并对定位误差的来源进行了详细讨论,还介绍了定位精度的评估方法,弥补了现有文献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目标定位方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论述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中,利用卫星星历表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参数对目标定位的方法,并用解析法推导出目标相对于星下点位置的计算公式,以及目标的地球经纬度坐标公式。此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在星载SAR的视场中使用任何位置确知的参考点,并且与卫星的姿态数据无关。还介绍了目标距离-多普勒参数的决定方法,并讨论了目标定位误差源,以及定位精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论述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中,利用星历表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信息对目标定位的方法。利用解析法推导出目标相对于星下点位置的计算公式和目标的地球经纬度坐标公式。本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在星载ASR的视场中使用任何位置确知的参考点,并且与卫星姿态数据无关。还对目标定位的误差进行了完整的分析,导出了显明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星载遥感器对地面目标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多种星载遥感器对地面目标的定位问题。以目标相对于星下点轨迹的方位角和遥感器的视角作为相对定位的结果参量,与卫星轨道参数相结合,导出了地面目标经纬度的通用化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关于地面目标定位误差的完整分析,讨论了各误差分量的计算方法,导出了一套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定位误差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SAR)星等斜距民我普勒频移的曲线相交和扁椭圆地球模型、多普勒频率漂移与卫星至目标斜距联立方且的解,详细阐述了SAR星地面目标图像像定位原理。着重分析了平台星历、回波时延、目标高度、多普勒中心频率和时钟等误差与定位精度的关系,最后举例说明误差源的属性。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作了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了SAR图像目标识别问题的复杂性,讨论了SAR目标识别系统的一般方案与方法,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和人机协作的识别框架,进而展望了SAR图像目标识别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模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模糊信号来源的同时,论述了分辨率,测绘带宽,模糊度,脉冲重复频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提出了在总体设计中如何选择脉冲重复频率以减少模糊的方法,最后给出了计算方位模糊比和距离模糊比的实用算法及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运动效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雷达回波的多普勒参数和距离徒动特性的一般关系式。详细论证了卫星运动对多普勒参数和成像的影响,导出了描述速度误差、加速度误差和姿态误差的一系列定量计算公式,并就运动误差的补偿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欺骗干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星载SAR的回波产生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几种星载SAR原始回波信号生成算法的原理,利用研究的算法生成了几种相干干扰信号,并进行了算法仿真。 相似文献
10.
11.
地形起伏对星载SAR像素定位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点目标数据仿真,分析地形起伏变化对点目标方位向、距离向位置偏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 用斜距变化值和多普勒参数变化值对像素偏移值进行修正的方法,给SAR像素定位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提高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几何校正精度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合成孔径雷达 (SAR)距离方程和多普勒方程 ,用 SAR成像参数可实现 SAR图像的几何校正。星载 SAR平台存在定位误差 ,特别是在轨迹向和垂直轨迹向 ,将影响几何校正的精度 ,主要是降低图像的几何逼真度及增大目标定位误差。文中提出了采用有限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抑制卫星在轨迹向和垂直轨迹向的定位偏差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 SAR图像的几何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卫星速度远快于飞机,传统的条带式已不适用于星机双基地SAR。有文献提出一种"双向滑动聚束式",但该模式存在成像场景长度短、成像算法复杂等缺点。利用星机双基地SAR接收机端信噪比高的特点,提出两种新的工作模式,分别是"卫星宽波束、飞机反向滑动聚束式"和"双宽波束式"。当仅展宽飞机波束时,"双宽波束式"演变为"宽波束接收式"。从理论上分析两种工作模式的可行性,并计算得出典型参数下的技术指标。相比于"双向滑动聚束式",在方位分辨率相等的条件下,这些新模式的场景长度都明显增加。但除"宽波束接收式"外,所提两种新模式将使返回卫星的单基地回波无法使用。文末分析了几种工作模式的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15.
由于小卫星接收天线面积受限,星载双基地SAR图像的模糊比与传统大卫星SAR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研究了星载双基地SAR模糊特殊性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功率在发射天线方向上强度分布的先验信息,以本文定义的信号模糊噪声比(SANR)为优化目标,推导出最优天线阵权矢量。用实际卫星参数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最优天线阵权矢量的天线方向图可有效地抑制模糊功率,改善总模糊比最多可达15dB。 相似文献
16.
17.
一种检测SAR图像边缘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算法不能很好地解决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边缘检测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将Haralick曲面拟合法和改进的广义模糊算子(GFO)两种算法相结合,分别独立求出SAR图像边缘,然后将分别求出的图像边缘合并,得出最终边缘,用实际SAR图像对该算法进行检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星载毫米波顺轨/交轨In\|ISAR空间目标三维成像问题。由于传统的RD成像算法在目标尺寸较大和分辨率要求较高时不能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故将波数域成像算法引入运动目标成像处理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继而将顺轨/交轨三天线ISAR图像分别进行干涉处理,获得了目标上各散射点的三维位置。作为二维成像、图像配准等重要环节的基础参数,对低信噪比下的目标检测和三维运动参数估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速度估计精度要求。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了顺轨/交轨In-ISAR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