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可视化仿真技术是整机振动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计算仿真和实验数据进行动画显示,可以动态地观察到转子系统的振动,转静间隙的变化规律,以及容易产生转静碰摩的部位,从而更加方便地评估发动机振动状态,诊断发动机故障。为了突出整机振动可视化重点,依据有限元梁模型构建二维显示模型,并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建立了航空发动机可视化的部件与整机模型。模型的建立与修改方便容易,同时利用仿真数据驱动动画模型,直观有效地展示了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3.
4.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典型故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问题,根据测试结果描述了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的3种典型故障:转子热弯曲引发的振动故障、转静子碰摩引发的振动故障和甩油孔位置不当引发的自激振动故障,说明了振动故障的特征,经分析认为故障发生的原因为甩油孔位置不当引发的自激振动,给出了排除上述故障的措施,经验证,排故效果良好,证明了采用的排故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5.
某型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某型航空涡扇发动机整机振动过大现象进行测量并应用Matlab语言对该发动机振动信号进行了详细的时域、频域、三维谱阵分析.根据发动机转子各故障的典型特征,认为某型发动机振动异常的主要是因为高、低压转子不平衡和转动件与静止件碰摩造成的.所得出的结论对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支持向量机是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代替传统统计学中的基于大样本的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的一种新型机器学习方法,由于它出色的学习分类能力和推广能力,广泛地应用于模式识别和函数拟合中。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过大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整机振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介绍了SVM理论,然后根据SVM学习方法的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已知的整机振动故障模式数据进行了训练和预测,并建立了基于SVM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故障诊断模型。最后通过对已有故障模式进行诊断预测,证明该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故障诊断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某型航空发动机300h持久试车中的整机振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在 30 0h持久试车中所表现的振动特征 ,分析了振动峰产生的机理 ,讨论了蠕变应变、部件热变形及其不同的台架支撑方式对整机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基于峭度的盲源分离开关算法,对仿真信号进行分离,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并将该算法与FFT分离法结合,对某型双转子航空发动机高、低压转子实测振动信号进行了盲源分离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从而为双转子发动机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信号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三维全息谱思想,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方法,研究航空发动机转子工作弹性线测试及可视化技术。在高速动平衡试验机上,针对航空发动机真实高压转子进行转子弹性线测试和可视化研究,分别在不同平衡状态下测取了转子工作弹性线,实现了转子弹性线的动态显示。研究表明,转子不平衡量对转子工作弹性线的大小和形状具有重要影响,转子弹性线测试与可视化技术可作为转子平衡状态的有效评估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前研究大跨度桥梁涡振性能的主要手段是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而如何利用试验结果对桥梁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也需予以关注。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在阻塞度较小的XNJD-3大型风洞中进行1∶20大比例尺节段模型涡激振动试验,分析了阻尼、风迎角等因素对涡振响应的影响。最后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将振幅换算到高阶模态,引入《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以及英国BS5400规范对桥梁的涡激振动性能进行评价,为今后利用节段模型试验结果来评价实桥的涡振性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空中交通管制是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有效避免空管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找出导致不同等级空管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根据某管制中心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信息,结合其严重性等级进行风险管理研究。首先对该管制中心进行风险识别,在统计并分析其2001—2010年不安全事件的数据后,选择SHELL模型按照人员(L)、人员与人员(L-L)、人员与软件(L-S)、人员与硬件(L-H)和人员与环境(L-E)方面系统地识别出风险因素集;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定量评价,得出不同等级不安全事件风险因素评价结果;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出不同等级不安全事件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传统飞机全机水平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激光跟踪仪系统(Laser Tracker System)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对水平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椭圆超声振动切削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切削实验,研究了切深变量对其切削过程中机理的影响。指出在微小的切深条件下,刀尖钝圆影响不可忽略,其切削过程表现出微细切削特性。一方面,基于微细切削理论,建立了正交椭圆超声振动切削运动学和力学模型,将切削区分为后刀面回弹区、刀尖犁切区、刀尖剪切区和前刀面摩擦区四个区域,并依次对四个区域内不同切深条件下各个切削分力进行计算分析。另一方面,对切削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和切削实验。其结果表明:当切深小于最小切削厚度时,切削过程主要为刀具后刀面的回弹挤压与摩擦和刀尖钝圆的犁切作用,不产生切屑,切深抗力大于主切削力;当切深大于最小切削厚度并逐渐增大时,刀尖剪切和切屑与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作用逐渐凸显并成为主要切削方式,此时主切削力逐渐超过切深抗力并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9.
终端区利用率量化评估是解决终端区运行瓶颈、挖掘运行潜力的重要前提。现有方法大都面向全空域,指标缺乏通用性。聚焦终端区运行特点,构建了终端区利用率评估指标,基于灰色绝对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灰色主成分评估模型,并对传统灰色绝对关联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20个典型终端区数据为基础,经模糊C均值聚类验证了所提方法有效正确,且可区分性更好,能够满足多个终端区间的横向对比要求;结合广州终端区雷达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方法更加细致地反映了沿时间轴的资源利用情况,满足单个终端区的纵向对比要求,可以为终端区的天气影响评估及流量管理优化策略评估提供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