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23年是属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新出发的一年,伴随着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工程第三步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上行的多项空间应用项目有序展开、成果频现。工程在应用与发展阶段开局之年,圆满完成了计划的各项任务,创造了多个“首次”——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首次中国空间站慢直播,并且开展了多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学实(试)验……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工程“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的谆谆嘱托。  相似文献   

2.
5月18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执行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项目下第三次国际空间站正式货运补给任务的“龙”飞船返回地球,在太平洋上溅落,并被回收。飞船运回了超过1587千克货物。该艘飞船是4月18日由“猎鹰”9火箭发射的,两天后抵达空间站。“龙”是眼下唯一一种能把货物从国际空间站运回地面的货运飞船。俄罗斯的进步号、欧洲的“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和日本的“H-2转移飞行器”(HTV)货运飞船虽能向空间站运送货物,但任务结束后就会在再入过程中被烧掉。  相似文献   

3.
2011年2月25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开启该系列的谢幕之旅,受到举世瞩目。这次飞行还有另一个值得人们关注和期待的原因,那就是它搭载了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起始以来首位上天的人形机器人航天员-2(R2),并将其安全送上“国际空间站”,和有血有肉的其他航天员一起值守空间站,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出力。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在2012年2月初使用“猎鹰”9火箭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其“龙”货运飞船,执行一次飞行验证任务,从而为启动正式的空间站货运补给飞行扫清道路。太空探索公司2006年以来已从NASA“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验证计划拿到了3.76亿美元的资助。  相似文献   

5.
郭丽红 《国际太空》2016,(10):46-53
1998年11月,随着“国际空间站”(ISS)曙光号(Zarya)多功能舱的发射,休斯敦和莫斯科的“国际空间站”飞控人员和工程保障队开始联合行动,实施对“国际空间站”的飞行控制和测控通信支持。此后,“国际空间站”不断发展,参与的国家和组织逐渐增多,其飞行控制和测控通信基础设施也逐渐发展成为分属多个国家和组织、遍布世界各地的地基设施和天基设施组成的系统,支持多种接口协议和标准。本文介绍支持“国际空间站”飞行控制与测控通信的主要地基设施(7个控制中心和2个地面通信网)和天基设施(4个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并在分析“国际空间站”飞行控制与测控通信支持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使重470t的国际空间站与载人火星探索所需的专用硬件和技术发展之间有更多的关联,目前,美国航宇局(NASA)正考虑改变国际空间站发展方向。NASA暂定于2014年对火星作载人探索发射。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与火星有关的系统和技术演示,与“阿波罗”载人登...  相似文献   

7.
7月12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3日深夜,它与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机上5名航天员和原国际空间站上的3名长住航天员胜利会师。 编号STS-104的这次飞行是航天飞机第10次到访国际空间站。此行的目的是为国际空间站送去名为“探索”的联合气闸舱以及与之配套的4个高压气罐。在站上第二批长住客以及由前一架航天飞机送上站的机械臂的帮助下,阿特兰蒂斯号上的两名航天员迈克尔-杰恩哈特和詹姆斯·雷利进行了3次舱外行走,圆满完成了“探索”号及高压气罐的安装和启用等所有预定任务。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技术开发与验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为全球最大的在轨航天器,"国际空间站"(ISS)已实现连续有人驻留超过15年,并在空间应用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际空间站"研究能力可能带来新的探索机遇、促进商业发展并对教育事业产生积极影响。"国际空间站"已在人体学研究、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开发与验证、地球与空间科学、教育等六大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开发领域的应用是其重点。由于美国对"国际空间站"应用的组织管理、项目规划和实施最为系统,因此本文以美国为主,介绍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2022年1月13日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KOSMOS)前总经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2年俄罗斯计划完成多项太空任务,其中包括两项科学探索计划:即自动星际站月球-25(Luna-25)和火星生物学-2022任务(ExoMars-2022),以及“国际空间站”(ISS)合作、多卫星轨道项目“球体”(Sphere)等。此外,  相似文献   

10.
曲佳  钱钱 《国际太空》2009,(4):34-35
2009年全球航天业的挑战在于:认识到政府和私人航天项目2008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使商业航天和太空探索并驾齐驱。2008年世界航天业取得诸多成就,包括:①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②欧洲航天局(ESA)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圆满完成首次飞往“国际空间站”货运任务;③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法尔肯-1火箭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1.
邸乃庸 《太空探索》2009,(12):51-53
2002年11月,奋进号航天飞机将长、宽、高、重量部与右舷第一组构架结构(S1)相同的左舷第一组构架结构(P1)运送至国际空间站,组装在SO构架结构的左边。同时为国际空间站送来了3名第六批长住航天员,并接回第五批长住航天员。  相似文献   

12.
晓曲 《国际太空》2014,(10):53-55
在过去10年中,中国经历了技术的稳定进步,这使其载人航天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让世界对其温和崛起打消疑虑,中国正寻求在外空的探索与利用上开展合作。中国正以空前规模将其未来的空间站宣传为一个国际协作项目。1中国谋求空间站的国际合作如果中国空间站(CSS)计划作为国际合作与全球领导力的一个平台得到中国领导层的有效管理,那么这对中国来说在内外政策上能够获得附加利益。  相似文献   

13.
崔志 《国际太空》2005,(6):18-20
“哥伦布”(Columbus)实验舱是欧洲航天局(ESA)为“国际空间站”建造和运行提供的主要设施之一,定于2006年由航天飞机运往“国际空间站”。“哥伦布”实验舱升空的准备工作不仅需要完成实验舱本身空间段的准备,而且需要完成其他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地面段(由“哥伦布”控制中心和用户支持操作中心组成)、  相似文献   

14.
太空新航线     
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参加美听证会6月14日,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航宇局航天员约翰·菲利普斯通过卫星参加了美国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天航空分委员会的听证会,从而成为第一位在太空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的航天员。对大多数国会议员来说,这也是他们首次有机会与“太空客”直接对话。当天菲利普斯在国际空间站上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有关太空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重点是国际空间站为准备未来长期载人飞行发挥的作用。另外两名曾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过的美国航天员亲临听证会现场并发表了载人航天技术能够造福社会以及国际空间站会激发年轻一代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一林 《国际太空》2005,(6):21-22
欧洲航天局(ESA)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两大重要设施:“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和“哥伦布”实验舱。ATV首发飞行时间几经推迟,现定于2006年春。目前地面的准备工作和“国际空间站”为迎接ATV到来的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将于今年秋季完成。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美国政府“太空探索新构想”的提出到可具体实施的星座计划的出台,美国上下不断对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ISS)的使用期限和重返月球、飞往火星战略目标等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国外动态     
<正>猎鹰-9火箭发射货运龙CRS-27飞船3月15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龙-CRS-27(Dragon-CRS-27)货运飞船搭乘猎鹰-9(Falcon-9)火箭发射升空,执行该公司第27次“国际空间站”(ISS)商业补给服务。3月16日,飞船顺利对接和谐号节点舱。此次任务共发射7个航天器,包括“龙”(Dragon)货运飞船和6颗搭载发射的小卫星,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约2852kg货物,包括乘员补给、科学实验设备和材料等。  相似文献   

18.
<正>俄罗斯离开现役“国际空间站”(ISS)项目后,俄罗斯轨道服务站(ROSS)将成为其在太空领域的前哨。目前,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COSMOS)已经确定了ROSS第一阶段的基本构型和参数。预计2024年秋季,ROSS的“科学和能源模块”(TEM)将搭乘安加拉-A5M(Angara-A5M)运载火箭入轨。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时间2023年5月22日5:37,美国公理空间公司(Axiom Space)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执行第二次“国际空间站”(ISS)私人航天员任务。“载人龙”飞船经过约15.5h飞行后,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Harmony)节点舱天顶点对接。飞船搭载的4名航天员以私人航天员身份在轨开展了为期8天的短期考察任务。5月30日23:05,搭载Ax-2乘组的自由号(Freedom)“载人龙”飞船从“国际空间站”脱离对接,经过12h飞行,“载人龙”飞船在佛罗里达海岸安全溅落。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6,(1):18-19
第二节 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正在由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日本、加拿大、巴西6方16国合作建造的国际性载人空间站的专用名字。国际空间站在1984年由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时.取名为“自由号”.意在同苏联的“和平号”唱对台戏,表示它是“自由世界”的空间站.以后一度改名为“α”(希腊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母,意为No.1)空间站;后来.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建造.最后确定使用现在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