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重比15一级发动机关键技术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阐述和分析了推重比15一级涡扇发动机总体、风扇和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加力燃烧室、喷管等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
现代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已达到了10,甚至更高。为了提高推重比,需重新设计发动机的循环参数、提高总增压比和涡轮进口温度。发动机循环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总增压比增加不大,涡轮进口温度将比以前提高不少,即燃烧室的工作压力变化不大,但温升将比目前增加。先进燃烧室的特点先进燃烧室的主要特点是温升高。发动机制造商将高推重比发动机的结构可靠性、耐久性、可维护性和性能列入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要求热端部件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这就使燃烧室的设计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方骁远  邢菲  徐磊磊  邢盼  王培勇 《推进技术》2013,34(11):1513-1519
为探究级间燃烧室对各种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利用热力循环原理分别计算了在有无级间燃烧室的情况下涡喷、涡扇和涡轴发动机的性能结果并与实际型号做出对比。通过计算获得了上述三种发动机在加入级间燃烧室后的单位推力和耗油率随飞行马赫数等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加入级间燃烧室后对各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提升都在10%以上,个别涡轴发动机可达30%。同时若能将加入级间燃烧室后增加的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则对于各型发动机均可提高其推重比。   相似文献   

4.
涡轮级间燃烧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涡轮级间燃烧室的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加入涡轮级间燃烧室可提高发动机推重比和热效率.减低NOx等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航空发动机结构发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今后10~20年内发动机结构和材料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接着对推重比10一级发动机中采用的新结构及其强度设计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预测了推重比12~15一级发动机中可能出现的新结构及强度问题;最后分析了发动机结构及材料与强度设计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第四代战斗机及其动力装置的战术技术要求,分析了国外推重比10-级发动机的设计技术,并通过对飞机推重比和发动机推重比的关系、飞机推力与飞行器阻力之间的夫系,对我国推重比10-级发动机提出了技术要求、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7.
陶瓷基复合材料浮动壁燃烧室应用进展及结构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飞机性能,半个世纪以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及其燃烧室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服役中的军用飞机发动机推重比已由初期的2提高到10,未来发动机推重比可望提高到20.本文就是在分析了国外几种有代表性发动机的基础上,参考了有关文献,对高推重比发动机主燃烧室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技术途径之一,即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作为未来高性能浮动壁燃烧室陶瓷瓦片的可行性进行了方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的先进涡轮技术(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推重比10一级加力式涡扇发动机研制成功,推重比15~20的发动机预研计划使航空工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推重比10一级发动机的涡轮进口温度已达到1580℃~1680℃.美国国防部开展的“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IHPTET)计划和  相似文献   

9.
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技术及新颖结构方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传统发动机加力燃烧室都采用V型火焰稳定器组织燃烧,自加力出现到第三代发动机,该方案一直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新一代歼击机性能指标的提高,发动机加力燃烧室需要新的突破才能满足更高推重比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第四代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结构方案,并根据新一代加力燃烧室一体化设计思想,介绍了新颖加力燃烧室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航空动力技术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飞行平台对高推重比、高隐身、宽马赫动力技术需求的日趋紧迫,一些新的推进技术,如级间燃烧室、加力燃烧室火焰稳定器与涡轮后整流支板及带气膜冷却的加力内锥一体化设计、磁流体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等可望为解决高推重比、高隐身、宽马赫动力技术需求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国内应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开展一些前期基础和预先研究工作,以满足航空飞机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依据大量计算和估算研究 ,探讨了提高发动机推重比的改进方案。在推重比 1 0一级发动机参数的基础上 ,进行了发动机性能对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和初步优化迭代计算。依靠气动热力学的进步和配以相应的材料、工艺技术 ,发动机推重比可达到 1 2左右。进一步依靠减重设计和轻质材料的应用 ,发动机推重比可达到约 1 5。通过方案的相对难度比较分析 ,确定了一套可行的、短期可实现的、可达到推重比 1 5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2.
动态消息     
EJ200发动机是由欧洲4国为EF2000战斗机研制的推重比10级的涡扇发动机。3级风扇采用无中间凸台的按损伤容限设计的跨声速宽弦叶片、整体叶盘和单晶材料;5级高压压气机的转子采用三元亚声速叶片、可调进口导向叶片、整体叶盘、单晶材料、等外径通道、全长双层结构机匣和刷式密封;环形燃烧室采用蒸发式喷嘴和先缓扩再突扩的二级扩压器;单级高、低压涡轮采用三元气动设计的低稠度单晶转子叶片和粉末冶金盘;加力燃烧室采用高效的径向火焰稳定器;喷管采用可调的轴对称收敛扩散喷管;控制系统为有故障诊断和健康监控能力的全功能数字式发动机控制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内突扩加力燃烧室方案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一种新型内突扩加力燃烧室方案,具有质量轻、尺寸小、红外隐身功能突出等优点;在分析当前高推重比发动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加力燃烧室的技术水平,根据新一代军用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进气参数,论证了该方案所具有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脉冲爆震作为一项具有研究和应用潜力的新技术,成为国外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研究的一个焦点。脉冲爆震发动机因为其结构简单、推重比高和推进效率高的理论性能以及较低的耗油率等优点,其脉冲爆震技术被研究应用在涡轮发动机燃烧室上,其中一些研究方案已经进行了试验验证,在未来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脉冲爆震技术在涡轮机上作为加力燃烧室应用的原理、优势以及进展、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加力燃烧室方案设计及数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未来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与涡轮后框架一体化的加力燃烧室方案.并用商业数值计算软件对其进行了三维冷态和热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利用涡轮整流支板及壁式稳定器,能够较好地组织加力燃烧室内的燃烧.出口截面温度分布均匀,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推重比、高隐身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需求,提出了1种带气膜冷却的加力内锥、整流支板和火焰稳定器的加力燃烧室一体化设计方法,对一体化加力燃烧室的温升、壁温分布、总压恢复系数、CO排放和燃烧效率分别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加力燃烧室燃烧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能将现有的加力燃烧室长度缩短1/5,并使加力内锥壁温降低33.3茗。为实现高推重比、高隐身动力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F100-PW229的参数,对发动机增设级间燃烧室后进行了非理想循环分析,比较了不同马赫数下级间燃烧室与加力燃烧室的性能差异,分析了部件效率对带级间燃烧室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主燃烧室、级间燃烧室、加力燃烧室的燃烧效率;计算结果与理想循环存在差异:亚声速下,级间燃烧室发动机推力的增加需要相近增量的耗油率,超声速下同等耗油率可增加约10%推力;其经济性、机动性介于常规发动机和带加力燃烧室发动机之间;最后对增设级间燃烧室的发动机进行了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2月22日,英国、德国、西班牙的意大利四国国防部长在波恩签署了理解备忘录(MoU)。这一MoU将导致欧洲开始大批量生产“欧洲战斗”EF2000及其动力装置EJ200发动机。根据这一MoU欧洲最终将生产600架飞机和1500台发动机。罗罗公司承担了发动机1/3以上部件的生产,如燃烧室系统、高压涡轮和中机匣:还参与高、低压压气机,低压涡轮,级间支撑和加力燃烧系统的制造。EJ200发动机净推力为60kN,带加力推力为89kN,其零件比以往设计的战斗机发动机零件减少了约50,并且推重比增加到10,这对提高飞机的机动性和性能有着极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高性能飞机对于高机动性、超声速巡航的需求,针对高推重比、高热力性能发动机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高温升燃烧室。利用分级燃烧、多点喷射、空气雾化喷嘴和发散小孔冷却等先进技术,解决了高温升燃烧室的技术难点。应用CFX软件对其进行了2个工况的数值模拟,得到了燃烧室的速度场、温度场的分布特性、污染物的生成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室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  相似文献   

20.
推重比15一级发动机有关总体性能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从发动机总体性能方面分析了推重比15一级发动机设计研制的关键技术及难点。文章首先根据典型飞行任务,对推重比15一级加力涡扇发动机的最有利循环参数进行了一体化分析。矢量喷管是先进战斗机的特征,本文讨论了实现推力矢量存在的技术难点。降低发动机研制成本和缩短研制周期是发展先进发动机的重要要求。发动机数值仿真技术是解决这些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应给予足够重视。发动机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技术可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并降低直接使用费,本文对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关键技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