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用落震试验的方法,对摇臂式和支柱起落架的起转载荷系数和回弹载荷系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起转载荷系数和回弹载荷系数随飞机下沉速度和飞机着陆速度变化的一般性规律,给出了某A型、B型飞机主起落架起转载荷系数和回弹载荷系数的初步数值。  相似文献   

2.
起转和回弹载荷的模拟是影响起落架落震试验结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在立柱式落震试验台上进行不同模拟跑道的起落架带转落震试验,得到了某些典型起转和回弹载荷模拟情况下的落震试验结果。通过对这些落震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了在立柱式落震试验台上进行落震试验时合理的起转和回弹载荷的模拟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在立柱式落震试验台上进行起落架落震试验时,使用合理的起转和回弹载荷的模拟方式,可以将机轮与模拟跑道之间定点摩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3.
起落架缓冲性能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起落架缓冲性能设计是起落架设计的核心问题,具有良好缓冲性能的起落架,才能使飞机和起落架在着陆、滑跑和地面操纵过程中具有较低的疲劳载荷、较好的稳定性、舒适性和较高的可靠性。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好坏主要依赖于缓冲器的设计是否合理,而缓冲器参数(包括充填参数和结构参数)配置得恰当与否,对缓冲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某种优化设计方法优选缓冲器参数使起落架缓冲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起落架着陆载荷及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直升机起落架着陆时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起落架冲击载荷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分析了着陆下沉速度、旋翼拉力系数、轮胎压力及缓冲支柱通油孔面积等参数对起落架冲击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升机下沉速度提高时,起落架参数应作相应调整以降低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5.
飞机支柱式起落架落震仿真及缓冲器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支柱式起落架缓冲器的各个参数,包括缓冲支柱的初压力、初容积、油孔面积、活塞面积、缓冲支柱行程等。介绍起落架落震时缓冲器轴向载荷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飞机型号利用初始参数通过AD-AM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以起落架缓冲器的油孔面积作为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给出最优值。  相似文献   

6.
摇臂式起落架作为起落架的重要形式,对其进行着陆响应分析可为起落架缓冲性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应用粘弹性杆建立摇臂式起落架结构动力学简化模型,并采用MATLAB程序建立线性与非线性摇臂式起落架数值求解模型;应用ANSYS/LS-DYNA显式动力学求解技术进行起落架着陆响应分析;对比研究起落架上端节点的载荷历程曲线、位移历程曲线及输出功量曲线。结果表明:着陆过程中载荷曲线和位移曲线收敛过程较短,曲线较为平滑,说明着陆过程较为平缓;从功量曲线的吸能面积比率可知缓冲器的吸能效率较高。研究结果对起落架系统缓冲性能的初步分析以及机身连接处接头细节设计的载荷输入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飞机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试验、设计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齐丕骞  牟让科 《航空学报》1998,19(3):332-334
 提出了一种飞机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试验、设计一体化的工程方法。利用起落架落震试验结果,自动识别缓冲器空气压缩多变指数和油孔流量系数等不可测参数,以便建立准确的起落架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缓冲器充填参数和油孔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使得起落架着陆最大冲击载荷达到最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成功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起落架缓冲性能仿真与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DAMS调用LE500飞机主起落架CATIA-V5模型,建立了缓冲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对LE500主起缓冲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与系统参数优化,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参数优化设计有效地降低了起落架过载。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起落架双腔式缓冲支柱的动刚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直升机起落架双腔式缓冲支柱的数学模型,利用静力试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并由静力试验、激振试验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所建的数学模型能正确反映双腔式缓冲支柱的静载荷随位移的变化规律,动刚度特性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双腔式缓冲支柱的动刚度随静位移呈现严重的非线性特性,振动频率对缓冲支柱的动刚度影响较小,而高、低压腔的充气压力对动刚度会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双气室油液缓冲器的结构型式和工作原理,着重讨论了安装这种型式的缓冲器的起落架在着陆撞击时考虑机轮起转载荷的计算方法,以直八起落架为例,计算出在使用功和最大功状态下的机轮垂直载荷、缓冲器和机轮的压缩量、缓冲器载荷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历程。 比较计算和试验数据表明,这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高泽迥  张日新 《航空学报》1991,12(8):349-357
 本文根据起落架系统的几何、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推导出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维机身式起落架,并具有柔性支柱系统的着陆冲击力学模型。并对其初始条件、对称着陆及不对称着陆情况作了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主起落架纵向抖振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陵  诸德培 《航空学报》1996,17(3):292-296
通过建立主起落架及各元件的力学计算模型,对其在纵向抖振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 ;给出了反映其动态特性的仿真曲线 ;讨论了主起落架支柱刚度等结构参数对主起落架纵向抖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主动控制起落架滑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建立了主动控制起落架的非线性振动模型,并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和合理的目标函数,使系统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主动控制起落架和被动起落架的滑行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刹车与起落架抖动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玉鳌 《航空学报》1997,18(2):228-230
就刹车与起落架抖动的相互影响,分析了现象的实质,建立起了起落架支柱的刚度、机轮转速、滚动半径、振动周期和防滑刹车系统设定的打滑量与刹车力矩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期从整体上解决起落架-机轮刹车装置-防滑刹车系统组成的一个全系统的匹配问题,达到刹车无抖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马春虎 《飞机设计》2002,(4):54-57,62
在研究主起落架支柱在刹车状态下摆振的过程中,我们以双轮支柱式主起落架为例,同时,考虑到了其在纵向振动及扭转振动时自动防滑系统(ABS)的工作情况^[1]。本文在做了一些必要的假设条件下,引入了与起落架机轮,缓冲支柱及减摆器相关的变量和参数,并推导出主起落架刹车机轮振动的数学模型,进而研究与缓冲支柱和机轮参数相关的摆振激发主发生摆振的稳定区域边界。  相似文献   

16.
起落架收放气动载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FL-13风洞对起落架主要元件和某机主起落架进行了吹风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确定起落架主要元件气动力系数的影响因素。为起落架收放气动载荷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安福起 《航空学报》1993,14(2):106-108
扼要地介绍了对某型主起落架结构的损伤容限特性研究。用同~个起落架完成了从疲劳裂纹形成到裂纹扩展、以及剩余强度和结构总体破坏试验全过程。损伤容限设计用于该起落架结构,可以获得更安全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起落架弹性变形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某型飞机主起落架转轮机构的140连杆外场破坏及活塞杆上轴套使用中脱落下来的外场故障,清楚地揭示了起落架弹性变形引起的危害。人们应该对它引起关注。 本文给出了考虑弹性变形影响的支点载荷计算方法和系统内力的计算方法,还对特殊的弹性变形——缓冲器行程的重要性给予论述。  相似文献   

19.
飞机前起落架防摆抗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朝升  沙伯南 《航空学报》1989,10(10):495-500
 本文将试验,计算与外场实测相结合,论证了歼六飞机前起落架损伤折断的主要原因是前轮摆振,采取简单、合理、易行的措施,解决歼六飞机前起落架防摆抗断问题,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聂宏  乔新 《航空学报》1992,13(8):423-426
从理论上探讨缓冲器压缩比的选择范围。提出当缓冲器压缩比(静态对全伸展之比q_(so)、全压缩对静态之比q_(ms))的取值范围为2.5~4.5时,既可以较大限度地减少缓冲器体积,又可以把起落架的动载荷限制在较低的范围内,并为以往经验地选取压缩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