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机电磁环境效应的特性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飞机设计中电磁环境效应基础专业的技术领域和专业构成的演变出发,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电磁环境效应的特性以及与飞机使用和安全的关系,重点论述了飞机研制中来自电磁环境效应的威胁及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高强度辐射场(HIRF)环境特点与干扰类型进行分析,采用理论计算、计算机仿真技术(CST)的仿真分析及实测等方法分别对某型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显示单元的外部强电磁辐射场孔缝耦合、场线耦合及芯片前端电路影响关键芯片的相关规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关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可通过分析孔缝、场线耦合获得进入关键芯片前端电路的电磁干扰能量,再结合关键芯片前端电路网络对干扰的插入损耗分析,获得关键芯片在外部强场激励下的感应电压。  相似文献   

3.
由于飞机系统日趋复杂,使用的无线电频谱越来越宽,对机上电磁干扰的分析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本文介绍了电磁干扰分析程序,并对飞机电磁干扰的耦合路径进行了分析,以便在系统设计中作为基本问题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梁爽  张斌  聂暾 《飞机设计》2020,40(4):5-8
为对隐身飞行器的探测手段进行研究和指导隐身飞行器的研制,研究其电磁散射特性。采用外形逆向建模、理论预估和散射测量、强散射源减缩相结合的手段,对隐身飞行器的隐身性能进行预估。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适合在隐身飞行器研制方案设计阶段使用。  相似文献   

5.
奖爽  张斌  聂暾 《飞机设计》2020,40(3):53-57
为对隐身飞行器的探测手段进行研究,指导隐身飞行器的研制,研究其电磁散射特性,文中采用外形逆向建模、理论预估和散射测量、强散射源减缩相结合的手段,对隐身飞行器的隐身性能进行预估。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适合在隐身飞行器研制方案设计阶段使用。  相似文献   

6.
飞机电气线路互联系统中,电缆线束屏蔽端接处理的方式决定着电磁屏蔽的完整性,直接影响飞机电磁兼容和防护效能。针对部分现役飞机线束中存在的多根电缆屏蔽层引线串联端接的情况,从电磁屏蔽原理出发,对"pigtail"效应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相关行业标准,给出电缆线束屏蔽端接处理方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磁弹射器的舰载机起飞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应用电磁弹射器的舰载机弹射起飞过程,综合考虑了电磁弹射器的推力、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力和载舰的运动,建立了舰载机弹射起飞的数学模型,并据此,分析了上述各种因素对舰载机弹射起飞安全性的影响,计算得到在满足舰载机弹射起飞安全准则的条件下,各种起飞因素应该满足的适应范围。研究分析表明:在风浪较大的恶劣天气条件下,通过适当地增加电磁弹射器的电磁推力和前起落架的突伸力,可以有效抑制舰载机的航迹下沉现象,确保舰载机的安全起飞过程。  相似文献   

8.
飞行器表面缝隙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沛霖  刘战合 《航空学报》2008,29(3):675-680
 在常规飞行器的各类电磁散射源中,缝隙属于弱散射源,但对于隐身飞行器,缝隙电磁散射不可忽略。为研究飞行器缝隙电磁散射特性,在不同极化下,将缝隙置于金属平板的对角线,削弱金属边缘电磁散射影响。通过系列雷达散射截面(RCS)测试分析,得到了缝隙电磁散射随缝隙宽度、(多缝隙)缝隙间距的变化规律,以及其极化特性。不同宽度单缝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水平极化,缝隙宽度小于波长的1/4时,缝隙的宽度增加将导致缝隙引起的表面波散射快速增长,反之,呈下降趋势;对于垂直极化,缝隙宽度较小时试件的电磁散射与无缝金属平板接近,当缝隙宽度大于波长的1/2时,宽度增加时,其散射增强。多缝隙测试结果表明缝隙间距会影响散射的空间分布、波峰位置,可以理解为对各单缝隙散射叠加效果的影响。垂直极化影响强于水平极化。  相似文献   

9.
电磁铆接技术在大飞机制造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增强 《航空学报》2008,29(3):716-720
 电磁铆接是一种新型连接工艺,本文介绍了电磁铆接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针对大飞机制造的技术需求,分析了电磁铆接技术在大飞机研制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电磁铆接技术在干涉配合铆接、复合材料结构铆接、干涉配合紧固件安装等方面的应用。实验研究表明电磁铆接形成的干涉量均匀,能够提高结构疲劳寿命,可以安装大干涉量干涉配合紧固件,对复合材料结构铆接可以减少安装损伤。分析了为满足大飞机研制的需要,中国下一阶段在电磁铆接技术方面要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外挂设备会造成飞机外形的变化,从而影响隐身性能,为了研究其带来的不同角度、频率时的电磁散射特性变化趋势和规律,以有、无外挂设备飞行器电磁模型为基础,采用物理光学法,数值模拟不同频率、不同俯仰角下的RCS曲线,分析两种模型RCS曲线分布特性、俯仰角特性,其中引入RCS相对增量概念分析外挂设备影响。结果表明:头向角域,不同俯仰角下有外挂模型算术均值呈"W"型分布,而无外挂模型为倒"V"分布;周向角域,有外挂模型呈倒"V"分布;头向角域相对增量呈"W"分布,相对增量为10~25dB;周向震荡分布,为7~17dB。  相似文献   

11.
典型布局飞机电磁散射特性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磁隐身对飞行器战场生存力具有重要影响,作战任务不同,对应的飞行器布局形式也不同,而飞行器布局形式会影响其电磁散射特性。建立四种典型布局形式和电磁模型,基于物理光学法,数值模拟不同布局飞行器的RCS曲线,并分析RCS分布特点;对常规和特殊布局模型,研究其电磁散射的频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飞机布局决定RCS分布形式,在前向角域内,布局A-1、A-2、B、C、D的电磁隐身性能呈震荡提高趋势,RCS均值从7.770 0dBsm震荡降低至-30.067 3dBsm,布局B的RCS均值为-10.434 7dBsm;而不同布局的后向和周向角域电磁隐身性能依次提高,后向RCS均值由常规布局的22.702 5dBsm缩减为-25.093 8dBsm,周向由7.039 1dBsm缩减为-15.137 3dBsm;在高频区域,频率增加对RCS曲线分布特点影响较小,但曲线震荡性更加明显,RCS算术均值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有人机座舱指控人机交互技术是有人机设计使用的重要部分。对有人机座舱指控人机交互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3种典型交互应用场景的交互需求,并针对有人机座舱指控的环境约束及使用特点介绍了基于视觉、语音、眼动凝视的人机交互技术,指明了当前有人机座舱指控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飞机电磁干扰产生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分析,结合飞机生产过程中排除电磁干扰的经验,对在飞机研制生产过程中有效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飞机制造协调路线是一种重要的工艺文件,是联系互换协调方案制订和容差分配的纽带。飞机制造协调路线的数字化设计对于开展计算机辅助容差设计,以及实施飞机数字化工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飞机制造协调路线的设计知识进行分类,建立其知识表示模型,并运用知识推理技术实现知识的应用。其次,建立了制造协调单元的图符库,运用图符智能捕捉技术辅助制造协调路线的交互式创建。最后,建立了飞机制造协调路线信息模型,进而实现了面向容差分配的规范化尺寸协调工艺文件自动生成,为计算机辅助容差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联立求解空气动力学基本方程、飞行动力学运动方程和弹性结构振动方程,在时间域内模拟和分析了大展弦比飞机纵向动力学稳定性问题。结合动网格技术,气动力计算采用基于欧拉方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构变形和飞行姿态位置变化统一为模态表示方法,通过松耦合将飞行器姿态稳定性和结构变形稳定性施行了模拟。以某大展弦比机翼飞机为算例,研究了其刚体运动和机翼的弹性振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大展弦比机翼的飞机,其机翼的低阶弹性模态易与飞机飞行中本身的刚体模态发生耦合,从而导致飞机机翼的气动弹性发散以及飞机本身刚体运动稳定性的改变。对于这类飞机,在其气动弹性和飞行稳定性的分析和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两种运动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海波 《航空发动机》2003,29(3):38-40,34
简述了某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和完善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磁脉冲武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电磁脉冲武器的作战效能以及对飞机的电磁效应.研究了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并在最后谈及飞机电磁脉冲防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飞机雷电直接效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的雷电直接效应对飞行安全构成危害,在飞机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危害。对比了金属飞机和复合材料在雷电直接效应上的差异,分析了雷电直接效应对各种复合材料的影响,并对燃油系统、电力系统和推进系统等关键部位的雷电危害机理及危害程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可为飞机雷电防护设计及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机上大感性负载和电源接触器在进行通/断电及工作模式转换过程中,电源汇流条上会产生电瞬变干扰信号,继而导致同一汇流条上其它设备的敏感。通过对商用客机电瞬变电磁兼容性机上验证方法的研究,给出了商用客机机载电瞬变干扰源和敏感设备的选取原则和方法,介绍了电瞬变电磁兼容性机上地面试验验证方法的实施流程,为CCAR/FAR-25部第25.1431(d)条款的试验验证提供了技术支持,并指导完成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商用客机首次电瞬变电磁兼容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20.
在模型旋翼台和风洞中,针对倾转旋翼机旋翼/机翼的两个主要干扰状态(悬停和低速前飞)进行了试验,分别测量了悬停状态不同机翼安装角和旋翼总距角、前飞状态不同机翼安装角和吹风速度等试验条件下的倾转旋翼拉力、扭矩以及机翼上下表面压力分布,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倾转旋翼机旋翼/机翼气动干扰的特性问题做了些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