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7000万年以前,庞大的爬行类动物统治着地球.它们是一些硕大无比的晰蜴,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蜥蜴类动物.它们在地上爬,在水里游,在天上飞,它们的统治曾持续了1.5亿年.与此同时,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人类的出现才不过600万年.这说明,这类爬行动物物种为了适应环境和自身的进化,所用的时间远比人类长得多.此外也不能断言说这些动物在进化上是个失败.因为一个延续了1.5亿年的物种,可以认为是已经对环境充分适应了.  相似文献   

2.
船舷 《飞碟探索》2014,(12):24-25
说到生命和进化,我们想到的一定是动物、植物,或细菌、病毒。但有谁能想到,枯燥的数字也一样具有生命,也能复制、进化呢?数字进化的发现者、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克吉斯·阿加米说,数字是没有DNA的生命,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外的第四种生命体,别看它们是些无声又无形的家伙,可在复制进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神奇本领,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3.
澳洲大陆的有袋类以其集中于有胎盘哺乳类而著称于世,其中大多是袋鼹、袋小鼠和袋猫之类,也有一些集中于袋鼠类,它们与鹿的进化地位相近.这就使得澳洲大陆没有“袋虎”或其它大型有袋食肉动物格外令人惊奇.难道在第一个欧洲探险者登上这块大陆前.这些动物就已完成了进化并灭绝了吗?  相似文献   

4.
《飞碟探索》2008,(6):5-5
美国弗里堡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塔德鲁兹·卡维茨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学习的副作用可能对动物的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5.
正飞行是进化最激动人心的成就。当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受到生存环境恶化的威胁,它的基因又恰好发生了一连串偶然的突变,于是获得了向天空发展的机会。陆地生存的困难由此得到缓解,物种延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环境的选择下,这些动物向天空进化的能力不断增强,昆虫、鸟类始祖逐渐掌握了一些的空气动力学的知识,它们不断调整自身,越来越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最终成为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飞行动物。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和动物都需要睡眠,睡眠几乎是所有动物共有的行为,如果破坏睡眠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方面的缺陷。尽管可能有很多因素导致睡眠缺失,但是我们对睡眠和感官处理间相互作用的神经基础还知之甚少。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墨西哥洞穴鱼,以期弄清其调节睡眠缺失的进化原理。他们在研究睡眠是如何进化的,实验以墨西哥洞穴鱼为  相似文献   

7.
欧阳 《飞碟探索》2008,(11):26-26
俄罗斯生物学家弗拉基米尔·维塔利耶夫认为人类胚胎的照片就跟外星人的形象一模一样。他是所谓逆向进化理论的鼓吹者,认为人不是由动物进化而来,而是恰恰相反,动物是由人进化而来,这样才能对人的肚子里发生的怪异现象做出解释。这种怪异现象就是指人的胚胎在成长过程中先变成软体动物,后变成蝌蚪、有鳃的鱼、蜥蜴、有鳍的海豚,变成有拱嘴和卷尾巴的小猪,变成全身长毛的猴子。维塔利耶夫甚至认为宇宙深处存在这种条件:那里婴儿的坐胎期为地球的9个~10个星期。婴儿出生后.发育成小矮个、大光头、大眼睛的类人动物。这就是说,外星人实际上是不足月出生的人。 不过,本刊特约作者陈跃先生对此则有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型进化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进化神经网络模型大多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网络进化设计.而研究表明,这种进化神经网络存在遗传编码、遗传操作及网络结构限制等很多问题;而采用进化规划是一种很好的途径.鉴于此,为了克服传统进化规划算法的不足,结合作者提出的快速免疫进化规划提出了一种网络连接权值及其拓扑结构同时进化优化的新型进化神经网络模型.最后,通过典型的异或分类问题(XOR)比较了该模型同BP神经网络及传统进化神经网络的计算性能,发现它不但计算精度好,而且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地质学家阿卡捷米克·杜加尔·吉克索恩的《人类之后,未来的动物》一书,把读者带到了5000万年之后的地球——动物世界中去……就其体裁而言.这是一部非常接近科幻小说的书,但实际上它是作者根据今天科学研究的结果,对人类因某种原因突然消失后.未来地球上动物的进化情况进行的一次颇为有趣的描述。 这位地质学家预测,在将来的某个地质时问,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域会逐渐缩小,最终将在海洋中露出一条宽大的峡带,把亚洲与大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未来多种动物进化的最终结果的预言,当然并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和详尽无遗。但是,科学所拥有的丰富的实际资料,可以允许对它们做出具有相当把握的判断。尽管那些神奇的、怪异的、不可思议的未来动物是一种假说,但是没有谁能够全盘否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