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栋  唐硕 《飞行力学》2015,33(1):21-25
为解决前缘钝化后由于外形的变化引起周围流场改变,导致激波形状发生变化而影响飞行器气动特性的问题,对前缘钝化后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前缘钝化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得出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性能参数随着钝化半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可为乘波构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前缘钝化、化学非平衡效应对斜爆震发动机进气道的工作性能及出口温度边界层分布的影响,采用热完全气体、化学非平衡气体两种模型对不同顶板、唇口前缘钝化半径下斜爆震发动机进气道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基准进气道,钝化后进气道上壁面温度边界层厚度较大,下壁面温度边界层厚度较小;在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下,顶板前缘钝化半径(R1)>2mm时进气道的顶板附近和分离区内离解反应较为明显,唇口前缘钝化半径(R2)>2mm时进气道的唇罩、唇口板附近离解反应较为明显;当钝化半径≥4mm时,两种气体模型下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和静温的相对变化量绝对值大于0.5%,有必要考虑化学非平衡气体效应对进气道出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零件时,最易使人产生误解的是它的“不锈”性质,其实不锈钢品种繁多,并非所有不锈钢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不锈”。在各种金属材料的钝化工艺中,不锈钢一直为人们所忽视,恐怕也与这种误解有关。过去我部各厂很少应用不锈钢钝化工艺,即使应用也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航空工艺技术》85年3期刊出的《不锈钢钝化工艺及膜层质量检验方法的确定》一文,很有必要,对不锈钢军民品零件生产具有参考价值。现本文想根据国外文献和生产实践,从钝化机理角度讨论各种牌号不锈钢钝化溶液的选择和工艺控制规律,供有关厂参考。  相似文献   

4.
唇缘钝化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气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数值模拟方法,详细探讨了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唇缘钝化对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给出了唇缘钝化前后进气道在设计与非设计状态下的气动特性。研究表明:唇缘钝化使进气道流场显著复杂化,恶化了进气道气动性能,降低了进气道抵抗出口反压干扰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随着钝化半径的增大,进气道的流量捕获小幅上升,出口马赫数、总压恢复系数下降;在激波相干结构强烈作用时,进气道出口马赫数和总压恢复系数随钝化半径的增大呈现非单调性变化。本研究可为进气道构型的二次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按外贸钝化液选型方式,对军品不同牌号的不锈钢选用不同类型的钝化液进行钝化,结果表明:采用5种冷轧态不锈钢进行Ⅱ、Ⅵ、Ⅷ类钝化后的试样按军品及外贸规范进行检查,膜层外观、硫酸铜试验、水浸试验均满足要求。在进行三防选材时,尽量选用1Cr18Ni9Ti这种奥氏体不锈钢,及低碳、超低碳的奥氏体不锈钢;尽量考虑热处理改变材料的显微组织(金相结构和沉淀相),材料中形成多相性对不锈钢钝化膜表面的化学不均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文智  李祝飞  杨基明  谭慧俊 《推进技术》2013,34(12):1585-1592
为便于前缘钝化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与性能分析,将CFD方法与特征线法相结合,提出一种高超声速钝化锥/楔流场的快速精确计算方法(CCM方法)。该方法将CFD方法的精度与特征线方法的效率相结合,可进行前缘钝化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快速设计与性能分析。利用CCM方法设计了一种前缘钝化两级锥轴对称进气道构型,分析了前缘钝化对进气道前体波系位置的影响,并采用CFD模拟开展了相应的对比考察和性能参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轴对称进气道,当前缘钝化半径较小时,进气道前体波系位置及流动性能基本不变;当钝化半径增至一定的尺度后,前缘激波向外偏移以及进气道性能参数的下降开始显露并渐趋明显。在设计状态点附近,低来流Ma下前缘钝化对轴对称进气道性能影响更为显著。对于该轴对称进气道构型,前缘钝化半径在10%捕获半径内变化时,进气道流量系数、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等参数变化幅度均在10%以内;进气道自起动Ma数略有下降。   相似文献   

7.
目前常用的光亮镀铜槽液,是以硫酸铜和硫酸为基础加上光亮剂而成.这种槽液最大优点是成分简单,溶液稳定、变化小.只需经常添加少量光亮剂,即可得到满意的光亮铜.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工艺因素缺乏严格控制时,会发生阳极钝化.在槽子旁仔细观察,发现除了镀层质量下降外,同时伴随两个现象.1.电源控制盘上电流表指针自动下降,电流大幅度下降;2.阳极上黑棕色磷膜纷纷落下,阳极表面从黑棕色转为粉红色.这是阳极钝化的典型特征.如何克服阳极钝化现象呢?通过反复的工艺试验、分析测定和调查研究,终于总结出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一、阳极材料这种槽液必须选用含磷0.1~0.3%的磷铜  相似文献   

8.
现在镀锌、镀镉、镀银等的铬盐钝化不少已采用低浓度配方,而铜合金零件的钝化主要还是沿用浓度较高的配方,典型配方是: 重铬酸钠 100~150克/升氯化钠 5~10克/升硫酸 4~6毫升/升虽然目前已在开展苯骈三氮唑钝化工艺,但是实践表明,苯三唑钝化膜耐蚀性能低于钠盐钝化,故还不能代替钠盐钝化。所以对传统钠盐钝化工艺进行改革,还是必要的。我们经过一段摸索试验,提出以下低浓度钠盐钝化的配方和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GH4169难加工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切削参数下刀具钝化对面粗糙度的影响,实验表明:使用钝化刀具加工形成的表面粗糙度较未钝化刀具有所下降,表面质量得以提高;切削深度由刃口半径的0.5倍变化到4倍时,表面粗糙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当切削深度是刃口半径的2倍时表面粗糙度最低.  相似文献   

10.
铜及铜合金在空气中易氧化,失去光泽甚至锈蚀。为了提高铜零件的使用寿命,可进行钝化处理。目前采用较广的是重铬酸钾、硫酸,铬酐、硫酸、氯化钠或重铬酸钠、硫酸、氯化钠等组份进行钝化。所获得的钝化膜较薄,防护性能较差。而且工艺范围狭窄。为  相似文献   

11.
ELID超精密镜面磨削钝化膜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ELID磨削系统的电解反应回路等效模型,提出用极间电流表征金属结合剂砂轮表面的钝化膜状态,分析了钝化膜在ELID超精密镜面磨削电解预修锐阶段、在线电解修整动态磨削阶段和光磨阶段的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种鼻锥钝化高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流动特性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缘钝化尺度是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中的关键参数。针对一种前体锥加弯曲压缩面的高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选取最大尺度为3.2mm(5%唇缘半径)的几种典型鼻锥钝化半径,在马赫数Ma=6来流,及模型安装攻角为0°、4°、7°的条件下开展鼻锥钝化尺度对进气道流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纹影拍摄及压力测量记录各来流条件下进气道前体流场结构及壁面压强分布,并在无攻角来流条件下利用微型扰流器进行边界层强制转捩研究。结果表明,对无攻角来流而言,即使是尺度高达3.2mm的钝化半径对进气道前体流场结构及壁面静压分布也基本没有影响。此来流条件下,几种不同鼻锥钝化半径的前体压缩面均出现小范围流动分离,而添加扰流器后该分离区均消失。钝化尺度的影响随着攻角的增加而显现,尽管不同鼻锥钝化尺度下迎风面流场及壁面压强分布几乎没有差别,但背风面随钝化尺度增大表现为边界层明显增厚、流动趋于不稳定。其中最大钝化尺度R=3.2mm的构型在4°攻角来流时背风面即出现明显的分离区,而7°攻角来流时背风面更是出现大范围流动分离、进气道背风侧不起动,并导致进气道内部壁面压强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乘波构型设计高升阻比飞行器是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布局设计的一种有效途径。受热防护系统设计和材料加工工艺等限制,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乘波构型具有的尖前缘进行钝化。本文针对移除材料和增加材料两种边缘钝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并采用典型外形阐明了这一共性。在此基础上,基于移除材料方法对典型外形进行了一致钝化和非一致边缘钝化,利用CFD方法对两种钝化外形气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流场计算表明:和一致边缘钝化相比,非一致边缘钝化有效降低了下表面高压气体向上表面的渗透,提高了外形所受的升力,降低了边缘所受的阻力,从而提高了钝化外形的升阻比;尖前缘乘波构型最大升阻比位于零度迎角,而钝化之后乘波构型最大升阻比在2°迎角附近取得;随着迎角的增大,钝化外形升阻比变化趋势和尖前缘外形变化趋势一致,非一致钝化乘波构型气动性能和尖前缘乘波构型气动性能较接近,非一致钝化方法得到外形的气动性能优于一致钝化外形。研究可为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的钝化修形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钝化前缘乘波布局及其一体化构型气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最大升阻比为优化目标,在锥型流场中优化设计出乘波布局,并考虑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防热需求,对乘波布局进行钝化设计,利用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两种手段,研究钝化前缘乘波布局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钝化半径内,随着钝化半径的增加,乘波构型的升力特性变化仅为2%,但阻力特性增加近3倍,升阻比降低了将近50%.尽管如此,为了钝化乘波布局,仍维持了较高的升阻比,升阻比为3左右.同时,以二维顶压式进气道为基础,在多级楔锥组合体流场中,设计出满足超燃发动机进气要求的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构型,并进行前缘钝化设计.针对一体化构型进行了数值验证,结果表明:此类一体化构型升阻比大于2.6,同时发动机总压恢系复数保持在40%左右,满足进气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氰化镀铜阳极钝化产生的原因。从分析阳极钝化实质入手,找出解决阳极钝化的有效方法。为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解决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前缘钝化对乘波体非设计点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前缘钝化后的乘波体在非设计状态下的气动性能进行了研究.乘波体的生成基于三维粘性流场,以乘波体上表面底部基线为参数化几何建模对象对乘波体进行设计和优化.采用改进的Tincher钝化方法对优化后的乘波体进行前缘钝化.利用CFD方法对设计马赫数6、巡航高度20 km的乘波体在马赫数4~8、迎角-6°~8°、飞行高度10~3...  相似文献   

17.
前言钢铁零件镀锌后,一般都需要进行钝化处理。钝化膜可以增强镀层的耐蚀和装饰性,防止手印污染,提高漆膜的结合力。室外试验证明,经过钝化的锌镀层,其承受气候变化的能力也比未钝化的零件显著优越。自一九三六年,“CRONK”溶液问世,镀锌钝化就一直应用铬酸盐/硫酸型溶液,膜层颜色有乳白、黄、棕等。第二次大战时,为了满足军事需要,出现了耐蚀性更高的草绿色钝化。而后又出现了配方复杂的其他铬酸盐钝  相似文献   

18.
乘波构型被视为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理想气动布局,但其在实施钝化修形后气动力性能损失严重,使得其实用价值受到影响。根据乘波构型的典型气动加热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边缘钝化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提出的边缘钝化方法可使乘波构型在满足防热需求的同时,气动力性能得到改善;采用经过优化设计的钝化方法,钝边缘的乘波构型仍可作为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的重要候选布局。  相似文献   

19.
酸环境电解去除包套是热等静压成形复杂钛合金构件的关键工序之一。针对目前酸环境电解对热等静压钛合金性能影响研究较少的现状,研究在40℃的硫酸溶液中,不同电解时间对热等静压TA15钛合金表面钝化膜、氢含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时间分别为15、30、45、60 d时,热等静压TA15钛合金表面钝化膜厚度逐渐增加,到60 d时钝化膜厚度达到了175.3μm;氢含量在15 d时增幅非常小,平均值低于2×10^(-5),30 d后则显著增加,到60 d时平均氢含量达到5.4×10^(-4);热等静压TA15材料屈服和抗拉强度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塑性变化不大。硫酸环境电解直接影响热等静压钛合金材料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后续需强化工艺控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化学腐蚀实验方法研究了Ti-6Al-4V(ELI)合金在w(HCl)=3.5%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估算了钝化膜厚度;测试了H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得到了相应的腐蚀速率.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钛合金/电解质界面建立电化学模型,进行了阻抗的数值模拟及钝化膜厚度的估算.同时,分析了HCl溶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