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飞  边东明  张更新  李洪钧 《宇航学报》2013,34(8):1122-1129
设置转发器最佳增益,减小功放非线性影响,提高系统容量是多载波卫星通信系统容量分析的首要问题。对于数字信道化转发器,采用非均匀子信道增益调整的思想独立设置各信道增益可以有效消除大小载波抑制问题,提高卫星系统容量。为此,提出一种直接计算求解各子信道增益的算法。该方法不需要采用复杂的优化过程以及矩阵求逆,因此适合求解任意数量链路增益。理论推导得到链路最佳发射功率为地面站最大可提供功率,通过直接计算非线性等式即可获得各子信道最佳增益。同时考虑到功率利用率问题,通过选取转发器最佳工作点,在最小转发器输出功率准则下可以有效提高卫星功率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具有与优化算法相近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求解复杂度。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采用何种通信协议可取得最大系统容量问题,该文对无人机透明转发和译码转发中继通信系统进行了各态历经性容量比较分析。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分别得到了Rayleigh信道条件下无人机透明转发和译码转发系统容量闭式解;然后,假定无人机位于三种典型位置,分别为源节点附近、目的节点附近或中间区域,对透明转发和译码转发协议容量闭式解进行了比较分析。理论结果表明,当无人机位于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中间区域时,译码转发系统容量大于透明转发系统容量;当无人机位于源节点或目的节点附近时,译码转发系统容量等于透明转发系统容量。Monte Carlo法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文章所得结论可为实际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采用何种通信协议及无人机部署位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空间域最优滤波,探讨了其技术背景与近期的研究现状。对其系统结构、信号模型以及加权向量的计算进行了讨论。同时介绍了空域最优滤波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单纯的线性阵列处理以及与时间域非线性处理相结合的空时联合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近距平行跑到配对进近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缩小垂直间隔后,可用高度层数量增加。相应提高了空域容量。但空域容量增加后,机场和终端区的容量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仍然是影响整个空域容量的瓶颈。在每个机场建多条平行跑道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容量需求则受到经济、政治及环境因素的限制,并不现实。因此,近年来,国外开始着手探讨建立近距平行跑道,采用多跑道配对进近的方式来提高机场容纳能力。初步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5.
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空域容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容量管理是空域管理的重要内容,空域管理部门和空中交通服务单位应当对空域容量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尽一切努力提供充足的空域容量以满足正常和高峰时段的交通需求。国际民航组织建议定期审查空域容量与交通需求的关系,并安排灵活使用空域以提高运行效率和增加空域容量,这正是量化空域资源,缓解空域使用紧张的有效途径。因此,科学而准确地对容量进行评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导航卫星有效载荷自适应滤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导航卫星有效载荷(以下简称有效载荷)抗干扰性能分析,基于卫星导航用户机抗干扰成熟技术,提出了时域、空域和空时域自适应滤波应用方案,对于电磁干扰环境下,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博  周一宇  黄知涛 《宇航学报》2011,32(3):582-591
研究了非合作运动辐射源照射条件下的动目标检测问题。分析了此背景下的地杂波空时频分布特性,并结合非合作系统数据处理特点提出了地杂波环境下的运动目标空时频联合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杂波与目标在空时频三维域上的可分性解决了时频二维域上杂波覆盖目标的问题,将非合作领域中一般的时频检测方法推广为对时域数据的空域-频域二维联合滤波,仿真结果表明当目标信号与杂波信号在空时频三维域不出现重合的条件下,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杂波和噪声,实现地杂波背景下的动目标检测。
  相似文献   

8.
杨莘元  杨杰  蔚娜 《宇航学报》2008,29(6):1974-1983
MIMO技术利用多副收发天线对信息进行发送与接收,在无需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送 功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提高信道传输的可靠性,降低 误码率。对于短波信道,将MIMO与OFDM有机结合,可以发挥两种技术各自的优点。MIMO各种 编码方案中STBC抗衰落性能强,LSTC频谱利用率高,而两者的结合L\|STBC是对两种编码方 案性能的折中。本文将L\|STBC与OFDM结合应用到短波通信中,所得系统抗衰落性能优于ST BC\|OFDM系统,传输性能优于LSTC\|OFDM系统,因此在设计短波通信系统时,可以根据信 道环境和要求来合理的选择通信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22日起,中国民航将在8400米至12500米高度的空域范围内实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其间将由7个飞行高度层增加到13个飞行高度层。采用新的高度层间隔可以增加空域容量,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然而对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特别是自动化系统和设备运行而言,必将带来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空中流量的持续增长,空域拥挤和飞行延误情况日益严重,空管部门着力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空域容量,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减少延误及协助提高航空公司运行效率。从航空发达国  相似文献   

11.
卫星信道中APSK星座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新  雷菁  雍玲 《上海航天》2006,23(5):33-37
为通过高阶调制信号增加卫星信道的容量,在给出幅度相移键控(APSK)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最小欧氏距离最大化和平均互信息最大的原则对APSK星座进行优化。给出了APSK最小欧氏距离和不同星座普遍适用的信道容量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最小欧氏距离和信道容量仅与相对半径有关而与相对相位无关。信噪比相同时不同APSK星座的信道容量差别很小,卫星信道中星座的优化可考虑功率利用率为主。  相似文献   

12.
依据山农的经典论证方法 ,证明山农信道容量定理仅适用于低通信道 ,不适用于带通信道。对于带通信道 ,信道容量将随信道通带的中心频率而改变。所以带通信道的信道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山农信道容量定理公式中的信道带宽恒为信源所发出的消息信号的带宽 ,是信道带宽的理论最小极限 ;它不同于现代通信工程中传输已调制信号时所需要的信道带宽。这是本文所证明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将限制信道容量定理的普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从图像信息容量和图像功率谱看 CBERS-1卫星图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信息容量和图像功率谱这两个方面评价了CBERS-1的图像质量。并通过将同一地区的CBERS-1图像和TM图像进行比较,客现反映了CBERS-1卫星的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CBERS-1图像在信息丰富程度和图像综合的纹理特征上与TM图像质量相当,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谢福寿  雷刚  王磊  厉彦忠 《宇航学报》2016,37(12):1507-1512
为了降低低温推进剂损耗,提高利用效率,降低发射成本,提出了4套运载火箭低温推进剂地面加注系统的冷量利用方案。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了非稳态数学模型,并以能量品质高低作为衡量方案优劣的标准,通过实例计算对比分析了各个冷量利用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得出4套冷量利用方案从热力学角度出发都是可行的,其中方案A和方案D最优,方案A可应用在目前现有低温推进剂地面加注系统中,而方案D则可应用于未来重型运载火箭低温推进剂地面加注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6.
信道带宽与功率互换原理是信息论的一条重要原理。然而本文将证明这条重要原理在扩频调制的通信体制中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样本限制下卫星部组件识别域适应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化场景下自适应迁移的目标识别算法.卫星部组件的识别模型框架为YOLO,迁移算法包括3个策略:基于特征关联性的样本加权策略,基于模型的参数自适应策略和最优特征变换自适应迁移策略.基于以上策略,YOLO模型建立域特征空间的相似性,选择性地迁移源域知识,同时在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遥测数据异常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俊夫  皮德常  张强 《宇航学报》2021,42(4):522-530
为解决卫星遥测数据异常检测面临的数据不平衡且缺乏有标签样本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迁移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源域卫星的遥测数据对1dCNN进行预训练,使得模型的卷积层具有卫星状态特征的提取能力;然后将训练好的模型迁移到缺乏标签数据的目标域卫星中;利用目标域有标签样本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从而实现了对目标域测试集样本的异常检测。为了使1dCNN能够适应遥测数据样本的不平衡性,引入了代价敏感训练策略,建立动态损失函数,从而提升代价敏感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s 1dCNN)对于异常样本的识别能力。以某两个卫星的电源分系统遥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异常检测迁移方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阴影遮挡对太阳电池阵发电能力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太阳电池阵的在轨发电能力会由于舱体等对太阳光的遮挡而受到影响。文章通过建立太阳电池电路模型,利用Saber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得到太阳电池单串电路遮挡片数与功率输出的关系曲线,利用MatLab进行了基于每个单串电池电路的遮挡计算,最终计算得到自主飞行阶段的阴影遮挡造成的太阳电池阵功率损失率。比较新计算方法与传统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法的计算精度更高,尤其是在被遮挡的电池片数量较少时,新方法的优势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