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考虑泵后推进剂温度和密度变化的情况下,建立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非线性稳态工作的数学模型,以设计点参数为初始值采用离散牛顿法对大范围参数扰动下氢氧发动机的静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包括真空推力和真空比冲在内的重要参数的变化情况做相应的分析;在引入故障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中常见的典型故障模式进行稳态故障效应仿真和分析,为该发动机的故障检测与诊断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故障监控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了大推力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稳态故障仿真模型,开展了发动机故障仿真分析,提取了发动机故障监控特征参数。通过对筛选的可能危及发动机安全工作的故障模式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各种故障模式下发动机测量参数对故障的敏感性排序,通过对测量参数相对偏差的相关性分析,获得各测量参数间相关系数和高相关性测量参数组,基于测量参数的敏感性排序和相关性综合提取出发动机故障监控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运载火箭助推分离系统FMEA,得出其关键故障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分离动力源失效的典型故障模式,根据刚体火箭动力学、运动学理论,建立Adams仿真模型,对四种不同安装位置上的分离动力源失效分别进行仿真,得出分离动力源失效的典型故障模式对火箭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肖利红 《航天控制》2001,19(1):31-36
从系统冗余的角度研究了提高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可靠性的途径 ,介绍了平台 -捷联主、从式冗余姿态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切换和重构的模式。对平台 -捷联冗余方案进行了半实物仿真试验 ,试验中用典型致命性故障模式分别在几个特征秒和不同通道加入系统 ,记录和观察飞行过程中姿态控制系统对故障的适应能力和响应特性 ,同时研究了故障诊断阈值等对系统的影响。仿真试验证明 ,冗余方案正确、可行 ,在主、从系统出现一度故障的情况下 ,系统控制软件能正确诊断出故障 ,并且把故障部分切除 ,使系统处于稳定飞行状态  相似文献   

5.
卫星动量轮闭环系统的UIO双观测器故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于卫星动量轮闭环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UIO双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观测器残差向量的变化来分离执行机构、传感器及系统参数故障,并且可以通过隔离观测器反映出传感器的故障模式.文中首先对闭环系统故障诊断特点、UIO故障诊断方法及卫星动量轮闭环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分析了UIO双观测器法应用的条件;然后引入卫星动量轮闭环系统的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利用本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成功地诊断并分离出执行机构、传感器及系统参数的故障,并在传感器故障时可以确定出故障模式.  相似文献   

6.
将基于双状态传播器的状态χ2检验法(SCST)结合Fuzzy ARTMAP神经网络应用于GPS/INS紧组合导航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参数识别。首先,采用双状态传播器的状态χ2检验法对组合导航系统进行故障检测,得到故障的特征模式,并给出了双状态传播器重置时间间隔选择的充分条件;然后,利用Fuzzy ARTMAP神经网络结合特定的飞行器机动对故障模式进行分类,给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对于飞行器按照不同轨迹进行飞行的情况,也可有效的识别故障源。最后将分类的结果送入另一个Fuzzy ARTMAP神经网络进行故障参数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针对组合导航系统中陀螺、加速度计、GPS信号的一度故障,此方法能有效进行检测和隔离,并能准确估计出故障发生时间和故障幅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从故障仿真数据中提取常见故障的效应参数症状,建立发动机的集合覆盖多故障诊断模型。根据当前发动机已有测量参数的症状与假设故障的相应参数效应症状的对比结果,对各假设故障赋以相应的奖征值,然后综合诸参数的奖惩值得到相应假设故障集的合理笥指标值值,基于该指标值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启发式的假设故障产生与测试。最后,基于所提取的效应参数症状进行了仿真故障数据样本的多故障诊断分析,并与经参数优选后的多故障诊断结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月球着陆器着陆可靠性,需识别潜在的故障模式对稳定性着陆带来的影响。建立了着陆器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着陆器着陆时的七种极限工况,作为故障模式分析的基础;针对动力下降段三种典型故障模式,即主发动机延时关机、储箱残留液体着陆和触月信号延迟发出,建立与延时关机对应的上抛、平抛运动和数学关系,与残留液体着陆等效的单摆模型,施加触月信号延迟发出所产生的推力曲线,利用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储箱残留液体着陆影响较小,另外两种故障模式使着陆时抗倾倒性能和缓冲性能恶化,增加着陆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ISO-KELM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模型。首先引入Tent混沌映射、动态策略和柯西变异3种方法对原算法进行改进。然后,采用改进后的蛇优化算法(ISO)对核极限学习机(KELM)惩罚因子和核函数参数进行寻优,构建了ISO-KELM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模型。最后选取包含5种典型故障模式的某液体火箭发动机历史试车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ISO-KELM模型的故障检测准确率为95.2%,高于SO-KELM故障检测模型和传统BP神经网络故障检测模型,可有效检测火箭发动机的故障状态。同时也表明了ISO相比于SO,收敛速度更快,寻优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的故障建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航天器工程中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与建模.首先给出几种典型故障作用模式的具体数学形式,然后分别采用状态描述矩阵对执行机构和传感器故障进行刻画,其不同的取值对应上述不同的故障模式.另外,使用有界范数和凸面体两种形式对系统故障数学建模.通过对航天器工程中的部件故障建模可为故障诊断和容错设计提供必要的数学描述.最后通过实例简...  相似文献   

11.
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鹏翾 《火箭推进》2004,30(5):10-17
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以开式循环发动机为原型样机,建立了工作过程数学模型,开发了数值仿真软件。通过与试车实际数据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试车数据基本吻合。还仿真了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给出了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发动机的邦联特点,提出了其工作状态过渡的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利用随机模拟结果,对发动机的邦联特性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京浩  胡小平  韩泉东 《火箭推进》2007,33(6):12-16,42
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利用两种典型的贝叶斯分类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TAN分类器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进行分类,对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试车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了故障诊断,结果和实际试车情况相符,从而验证了贝叶斯分类器可以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4.
基于振动检测的发动机故障诊断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振动检测的发动机故障诊断算法,分析发动机发生故障时振动信号所具有的特征和故障诊断指标选择,对振动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状态识别和诊断决策分别进行了介绍,研究出采用振幅和频率两参量包络曲线法诊断发动机故障的算法,通过发动机热试车验证了采用发动机振动检测来判断发动机故障的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运载火箭并联双机是一种常见的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Thrust Vector Control, TVC)方案,发动机与伺服机构可组合出不同的控制布局。针对液体运载火箭典型的4种并联双机摆发动机控制布局,开展了故障动力学建模仿真研究,基于运载火箭比例微分(Proportional Differential, PD)姿控方法,比对分析了不同故障模式的姿控配平结果,优选了并联双机摆发动机控制布局,最后应用控制重分配技术验证了故障下放宽滚动通道性能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推力矢量布局故障适应能力不同,姿态重构技术在发动机推力较大故障下仍可保证运载火箭良好的姿控性能与稳定能力。  相似文献   

16.
某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益飞 《上海航天》2004,21(5):34-38
为分析某液体火箭三子级发动机推迟关机的原因,建立了发动机稳态故障的模型。用添加稳态故障的方法分析了燃气发生器和燃烧室氧化剂管路流阻系数,以及氧化剂温度对发动机参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氧化剂泵后温度升高是导致此三子级发动机故障最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型知识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洪刚  吴建军  陈启智 《宇航学报》2002,23(2):41-43,49
提出了一种基于定性模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建立发动机的定性偏差模型。以及对故障模式进行效应分析组建发动机的诊断模型知识,然后通过检测模型与系统实际行为的一致性进行故障诊断,用某实际大型发动机的故障数据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定性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复使用是降低航天发射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可重复使用液体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对发动机功能的需求,探讨了动力系统方案;对比了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等推进剂组合和不同循环方式,认为几种发动机方案均可满足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需求;研究了重复使用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提出应重点研究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高温组件热结构疲劳寿命评估及延寿技术、运动组件摩擦磨损技术、结构动载荷控制与评估技术、快速检测评估与维修维护技术、健康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二次或多次起动技术与大范围推力调节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