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定量分析和表征脉冲多普勒(PD)引信的抗干扰性能,以处理增益为参量,研究了周期调制干扰信号对脉冲多普勒引信的作用效果,明确了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干扰性能的影响因素。理论推导了典型周期调制干扰信号作用下,脉冲多普勒引信从接收回波到相关检测这一过程的处理增益,获得了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干扰性能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既为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干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干扰性能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理论推导、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周期性调幅干扰性能弱于抗周期性调频干扰性能;抗周期调制干扰性能主要受距离门脉冲宽度、多普勒滤波器类型和带宽影响。  相似文献   

2.
屈平 《飞碟探索》2005,(1):9-10
脉冲星是死亡恒星核心坍缩成中子星并磁化之后产生的,它迅速自转的同时,从两极发出射电波,波束有规律地不断扫过地球。在地球止的观察者看来,就是按特定周期产生的脉冲。由于它非常有规律,1967年首次被发现时,这种脉冲曾被误认为是外星智慧生命发来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一种由偏压基值产生电路和偏压脉冲产生电路组成的新型脉冲电子束焊接偏压电源,该偏压电源装置能够实现直流偏压和脉冲偏压自由切换,即在同一套装置上既能够实现常规连续束流电子束焊接,又能够实现脉冲电子束流焊接.偏压基值产生电路控制偏压脉冲基值,偏压脉冲产生电路分别控制偏压脉冲峰值、偏压脉冲频率和偏压脉冲占空比.偏压电源的脉冲频率、占空比、脉冲基值和脉冲峰值均可调节,对应实现脉冲束流的脉冲频率、占空比和脉冲峰值调节.试验证明在平均束流焊透相同材料时,相比连续束流电子束焊接,脉冲电子束焊接热输入减少,焊缝宽度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周期性脉冲信号的频谱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了脉冲信号快沿计测中的问题,讨论了用通用示波器计测脉冲信号时,被测信号的最高频率fM、前沿tr与示波器频带宽度人的关系图和计算公式,讨论了正确选用示波器探头及输入耦合方式.提出了脉冲信号快沿计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付里叶反变换和频域反卷积来精确测定脉冲产生器和取样头上升时间的新方法。建立了一个测量系统,并用它实测了Tek S-52脉冲产生器、Tek S-4和TekS-6取样头的上升时间。测量上升时间的精确度达3.5ps。文章中给出了较详细的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6.
国太 《国际太空》2009,(8):36-36
脉冲星属于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性,其脉冲周期变化率达到10^-19~10^-21,被誉为自然界最稳定的天文时钟。利用脉冲星辐射的X射线信号能够确定航天器的位置、速度、时间和姿态等导航参数,是实现近地轨道、深空探测和星际飞行航天器高精度无缝自主导航的一种新思路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车速台速度脉冲信号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单介绍车速表检测的必要性以及车速表检测台分类基础上,讲解了霍尔元件测量速度脉冲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大量的试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一种科学合理的脉冲信号测量处理方法,使测量结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遮挡”效应产生的原因,介绍了锵决“遮挡”的两种方法:记忆跟踪法和变PRF方法,提出了采用四种重频脉冲交替变换解决遮挡的方法,同时该方法能有效的解决导引头测距模糊问题。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四重频脉冲进行了时域仿真,并对该方案进行了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9.
脉冲涡流检测是近些年涌现出的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技术。针对铁磁性材料的脉冲涡流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组合磁化的方法。通过附加一个直流磁场对试件磁化,改变材料的磁导率,在加载脉冲激励时,可获得更高的检测灵敏度。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组合磁化对检测灵敏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状态转移矩阵的航天器多脉冲悬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航天器相对运动的状态转移矩阵描述,研究了空间相对悬停的多脉冲控制方法,解决了工程实践中连续推力悬停轨道控制技术对航天器控制推进系统要求较高的难题。给出了两航天器在圆、椭圆和双曲线等圆锥曲线参考轨道上相对运动的状态转移矩阵描述。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椭圆参考轨道偏心率对悬停精度的影响,推导了航天器多脉冲悬停速度脉冲控制量的计算方法。数值仿真算例显示,该方法可有效实现一定悬停精度要求下的空间相对悬停控制,且随着一个轨道周期内脉冲数的增加,相对悬停的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方法,并研制出新型超音频复合脉冲GMAW电源,即在传统脉冲GMAW电流基础上复合叠加频率为20~80 k Hz、电流幅值为0~100 A、占空比为0%~100%的连续可调的超音频脉冲电流。设计了并联结构的主电路拓扑及MCU+DSP双处理器数字化控制系统,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电流给定信号与PWM信号的同步输出及不同逻辑组合,可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焊接电流波形输出。对电源输出电流波形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超音频复合脉冲GMAW电源输出电流波形满足不同工作模式的设计目标,超音频脉冲电流频率在80 k Hz时,仍保持较快的电流上升沿与下降沿变化速率。初步进行了铝合金平板堆焊试验,焊缝成形良好。  相似文献   

12.
研制出一台150 kV/30 kW高压脉冲电子束焊机,介绍了控制脉冲束流产生的偏压脉冲电源拓扑电路结构及脉冲束流频率、占空比、束流基值、束流峰值的调节控制技术.在0~1 kHz频率范围内,该电源可输出最大幅值200 mA的脉冲电子束束流,且工艺参数调节方便.分别采用脉冲束流与连续束流电子束工艺焊接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对不同工艺的焊缝形貌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连续束流电子束焊接工艺相比,采用脉冲电子束焊接工艺的焊缝熔深增加,深宽比增大;对于脉冲电子束焊接工艺,占空比给定时,随着束流频率增加,焊接缺陷减少.试验结果表明:脉冲束流频率、占空比是影响焊缝成形的关键工艺参数;脉冲调制方式控制偏压是获得高压脉冲电子束的理想控制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瑞士Berne大学1988年1月-1989年12月发布的15个太阳微波脉冲事件的观测资料,分析其时间轮廓的3个主要特征:脉冲度、不对称性和半功率宽度频率响应.这些特性,可以定性地用非热电子的连续注入模,和不均匀的源模型给出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从基本的大气运动方程出发,采用二维全隐欧拉格式(FICE)建立极坐标下二维声重波传播的数值模式.对小振幅高斯形态声重波传播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式能够再现声重波波包向上的稳定传播过程.应用此数值模式模拟了在没有背景风场和存在背景风场条件下中高层大气对10km高空处近似脉冲点源扰动的响应过程,获得了中高层大气对低层大气脉冲扰动响应的图像.结果表明,电离层高度对重力波扰动的响应不但出现在激发源激发之后,还与激发源具有较大距离,扰动的幅度随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有背景风时,顺风情况下重力波波动传播路径较逆风情况下平缓,且传播的水平距离比逆风情况下远,波动的振幅较逆风情况下弱,逆向背景风场能够加速重力波向上传播.同时,模拟还表明脉冲扰动正上方可以激发产生一种以6 min为主要周期,具有声学分支特性的快速波动.本文模拟的扰动结果与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引起的电离层TEC扰动具有类似的图像.   相似文献   

15.
对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PT)的微推力测试技术,并对几种典型的进行单脉冲冲量、平均推力等参数测量的推力测试系统和手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对PPT微推力测试过程的细节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PPT微推力测试和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卫星编队的多脉冲队形重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研究了椭圆轨道燃料消耗最优的多脉冲编队队形重构问题.首先,基于Lawden方程的解析解,推导了多脉冲机动的数学模型.然后构造燃料最优目标函数,将总脉冲写成关于各脉冲作用时间和前n-2次脉冲大小的函数.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将结果转换到时间域,确定最终各脉冲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最后进行了数学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利用交会对接固有动力学特性,施加第一脉冲推力使追踪器自动到达目标器位置;第二脉冲推力使两个飞行器相对速度降为零。这种控制称为双脉冲。该文根据双脉冲控制原理寻找燃料消耗最省的交会对接时间,最后还进行了大量数学仿真,比较各种初始条件下交会对接动力学特性和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18.
火卫一周期准卫星轨道及入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火卫一的准卫星轨道(QSOs)因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火卫一探测任务最为实用的轨道。在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下,利用庞加莱截面和KAM环迭代方法探究了准卫星轨道的周期轨道族,并给出不同能量准卫星周期轨道的初始条件。针对火卫一周期准卫星轨道入轨,提出一种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对准卫星周期轨道调整速度后进行反向积分,直至离开火卫一邻近区域,从而得到由火星环绕轨道向火卫一周期准卫星轨道的转移轨道,并调整转移轨道参数对燃料与时间消耗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周期准卫星轨道能量处于特定区间时,存在特定速度脉冲区间,可利用火卫一引力实现较少燃料消耗的轨道转移;在该速度脉冲区间中,通过选取较小的速度脉冲,可缩短转移时间。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太空总署马素太空飞行中心的一组天文学家在五月份的“大自然”杂志宣布,发现一颗距离地球4万光年的中子星周围,有超强力磁场,这是在宇宙中有史以来被发现的最强力的磁场。这颗中子星的编号为SGR1806-20,是属于一种叫做“柔和伽马射线重复者”的中子星。它是在散发出柔和伽马射线时,被“洛斯X-射线时间探索者”人造卫星所发现的。这一发现证实宇宙有“磁星”的存在,这是一种特别种类的中子星,拥有非常强力的磁场,它的磁场是普通中子星的100倍,比地球的磁场更要强1000兆倍,天文学家相信有1/10的中子星是“磁星”。中子星被发现有强力磁…  相似文献   

20.
太赫兹脉冲计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赫兹(以下简称THz)波位于微波到红外光学的过渡区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民用和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高速器件产生或传输的超快脉冲宽度已达皮秒量级,带宽已进入太赫兹频段。传统技术和方法无法解决此类器件的校准问题,而结合光电技术的时域电光取样(EOS)技术则为太赫兹脉冲计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对此类新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