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庄佳磊 《航空动力学报》2019,46(12):27-32, 60
针对飞机电蒸发冷却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不同工况下的抗负载扰动问题,研究了负载转矩前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的转矩前馈控制难点。针对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提出工程化设计方法,通过将观测到的负载转矩补偿到电机电流环输入,实现电机对负载扰动的快速响应,提高了抗负载扰动能力。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设计方法以及PMSM负载转矩前馈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空电子系统中存在的任务请求多、资源利用率低、负载不均衡等问题,通过基于人工蜂群算法,设计并实现航空电子系统负载平衡机制.建立航空电子系统负载均衡数学模型,通过研究人工蜂群算法的四个阶段来求解航空电子系统的负载均衡,将待分配的计算任务指派给当前负载最轻的处理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负载均衡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以固定翼轻型运动飞机为例,在分析其适航取证必须满足电气系统(尤其是电气负载和电源容量)相关适航性技术要求基础上,研究总结了电气负载和电源容量的分析方法、流程及需要关注的问题,以表明电气负载和电源容量相关适航性技术要求的符合性,为固定翼轻型运动飞机适航取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负载激光设备是下一代飞机的重要机载设备,下一代飞机对其应用需求十分强烈.目前大负载激光设备的热管理问题十分突出,这个问题严重限制了大负载激光设备在飞行器上的应用,针对大负载激光设备热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高热冲击背景下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建立了热管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系统在70℃温度上限...  相似文献   

5.
动态负载仿真系统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杰  孙力  杨军  于云峰 《航空学报》1997,18(1):22-25
论述动态负载仿真系统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结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零一四中心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动态负载仿真系统的研制探讨了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精度电动燃油调速系统在负载突变工作时燃油增压与燃油流量调节的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前馈补偿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的抗负载扰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实时对电动调速系统的同步电机输出转速与负载转矩进行观测,并将观测到的负载转矩补偿到同步电机交轴电流,实现闭环调速控制,从而避免了负载扰动影响系统输出转速,减小电动燃油泵对燃油的压力与流量的影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快速加载与卸载实验条件下所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微型机器人受体积制约而难以实现拖曳大负载的问题,设计了1种基于楔形刚毛阵列黏附脚掌原理,具有牵引失效自检测功能的微型拖曳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轮式结构,通过执行机构对黏附脚掌的加载和脱附,将拖曳负载过程与机器人自身移动过程分开,使负载与机器人在平面上做尺蠖运动,实现微型机器人拖曳超过自身重量数百倍的负载.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吕娜  潘武  陈柯帆  张彦晖 《航空学报》2021,42(3):324228-324228
软件定义网络(SDN)为突破机载网络功能僵化所造成的瓶颈提供了新的契机。针对软件定义机载网络控制域内控制节点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延和负载均衡的传输节点迁移策略,将故障控制节点所管控数据平面中的传输节点迁移至其他正常控制节点,恢复网络的正常管控。以迁移时延和负载均衡率为目标,建立迁移优化模型,提出基于时延和负载均衡的传输节点迁移算法,指导数据平面中的迁移动作,最终对两个性能目标进行综合权衡。实验结果表明,与距离就近迁移(DCM)策略和分布式逐跳(DHA)策略相比,所提策略在迁移时延和负载均衡率2个方面进行了合适的折中,避免出现迁移时延过大或控制节点负载失衡的情况,有效解决机载网络故障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旋转超声波加工过程中负载的变化会引起振幅衰减,进而造成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降低。本文针对非接触供电旋转超声加工系统在加工过程中振幅衰减的问题,首先,通过静态加载实验,获得了负载对超声振子电学参数的影响规律;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超声振子的非接触能量传输系统的加载实验,得到负载对能量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子的电学参数受负载力大小、负载力方向和被加工材料特性的共同影响而发生改变,超声振子电参数改变引起了非接触供电超声系统输出功率的改变,进而导致了振幅衰减的问题;本文采用了串联谐振下主边串联电容、副边并联电容的电路补偿方式来减小振幅的衰减。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解决振幅衰减问题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型测控雷达改造后天线重量增加引起的伺服性能降低问题,详细分析天线重量增加对伺服系统环路带宽和负载转矩的影响,提出调整伺服系统内部各环路参数的解决方案,使得系统与负载之间在转速、转矩和惯量上能够相匹配,并对系统进行了阶跃响应测试,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高速电主轴功率与负载转矩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负载扭矩软测量的方法.采用电主轴定子电压、定子电流、空载电流和主轴转速作为辅助变量,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负载扭矩软测量模型.以航空发动机离合器轴承试验台扭矩检测为例,对软测量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一定精度要求,为解决高速电主轴拖动系统扭矩传感器昂贵和不易安装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民用飞机变频供电系统的设计和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中,负载特性的模拟是一项关键技术,为适应变频供电系统负载特性的综合测试和验证对负载模拟的符合性需求,论述了一种适应变频供电环境下的变频模拟负载作为模拟飞机115/200V、(360~800Hz)三相四线制变频供电系统负载的综合电气特性,并为之设计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在线优化阻抗参数,提高负载的闭环特性和自适应能力,确保变频供电系统负载电气特性参数测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2.4m风洞中具有同步协调控制要求的子系统的特点,为了解决具有大质量、大惯性、大负载、负载严重不等以及风洞运行过程中有强烈气动干扰等特点的系统的同步协调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同步控制器和一种智能误差补偿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系统的同步协调控制指标优于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直升机绞车收放时缆位保持问题,建立了负载出水回收进舱阶段缆位的动力学模型。由于浮力与洋流作用突然消失,负载出水后发生摆动,将负载的摆动作为带有理想约束的质点系动力学系统,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动力学模型。考虑直升机悬停提升的情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负载摆动时的缆位变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组合传动发电机试验的负载特点,总结了组合传动发电机试验负载管理的一般要求,并进行了负载系统设计、负载管理策略研究,最后通过用Labview和西门子S7-200小型PLC组成的上下位机体系结构实现了负载自动化管理并在某组合传动发电机通用试验台上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电机车牵引电机速度控制性能,提高系统抗扰性能和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提出了在控制系统的速度控制器中用积分滑模代替传统PI控制。设计了负载转矩观测器对负载转矩实时观测,将观测值加入到控制中,提高了在负载突变时的速度控制能力。仿真表明,负载转矩观测器能快速、准确地观测负载转矩,带负载观测的滑模转速控制对负载扰动和转子电阻有较强的鲁棒性,有效地抑制了滑模控制的固有抖振。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BLIM)的逆系统解耦控制性能受负载和参数变化影响的问题,在转子磁链定向逆系统解耦控制的基础上,采用自抗扰控制器(ADRC)替换经典的PID控制器,将BLIM模型中的交叉耦合项、本体参数变化和负载视为“扰动”,统一用ADRC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估测,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器(NLSEF)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了ADRC,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解耦控制性能;同时,对电机参数和负载变化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组合起动/发电(IS/G)系统是多/全电飞机(M/A EA)的关键子系统,而开关磁阻电机(SRM)被认为是实现飞机IS/G系统的首选机型。研究了负载对开关磁阻起动/发电(SR S/G)系统电能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特点,所涉及的负载被划分为三类:传统负载、特殊负载和恒功率负载,给出了突加、突卸负载时SRM的输出电压和相电流曲线。同时,对恒功率负载下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9.
负载扰动对电动舵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飞行器的飞行过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滑模变结构方法来控制电动舵系统。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给出了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到的控制方法对负载扰动有很好的鲁棒性。所以这种方法适合飞行环境复杂和负载变化剧烈的飞控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交流(AC)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利用Saber软件基于真实结构及器件的仿真方法仿真速度慢、三相AC SSPC带整流桥负载无法仿真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建模仿真方法,只考虑AC SSPC对外工作行为,不依赖于真实结构及器件,利用Saber软件控制单元建模。分析该模型的工作行为,验证了各种负载的兼容性及保护特性,实现了三相带整流桥负载的仿真。与基于真实结构及器件的模型对比,仿真速度和收敛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