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电子技术》2015,(2):92-94
各有关单位、专家、学者: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有效载荷专业组的工作安排,拟定于2015年9月下旬在重庆召开"临近空间信息技术研讨会暨2015年卫星有效载荷技术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通信与导航有效载荷专业组、重庆大学、飞行器测控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空间电子学分会、中国宇航学会空间电子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现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推动航天智能感知技术发展,紧跟智能技术前沿,拟于2019年6月在北京召开第十届"航控论坛"。本届论坛在中国宇航学会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的指导下,由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和宇航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论坛将邀请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会,围绕"智能感知技术"主题,发布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共同探讨智能感知技术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分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23日,由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和宇航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八届"航控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体系条件下的控制与信息技术",来自上级机关及用户、中国宇航学会、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的14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包为民院士担任  相似文献   

4.
郝宁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5):F0003-F000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信息网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环境工程与可靠性专业组2012年学术交流会于9月21日在山东青岛隆重召开。会议由网长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和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办。  相似文献   

5.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0,(4):F0002-F0002
<正>7月14日至18日,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返回与回收专业组2010年学术交流会在成都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等15家单位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返回与回收专业组顾问唐伯昶总师、专业组组  相似文献   

6.
长征运载火箭制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制导方法的发展和当前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满足轨道控制需求,制导方法起步于外干扰补偿制导,历经隐式和显式的摄动制导,逐步过渡到目前的闭环最优制导,并且发展出多个分支。传统迭代制导通过预测最佳入轨点、实时修正剩余飞行时间以及在线轨迹规划等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入轨控制;轨道预测修正迭代制导则通过跨飞行段取消位置与速度约束,并补偿对轨道的影响,实现了大推力直接入轨火箭的高精度控制;二次曲线直接制导通过改变程序角形式,增加控制维数,满足了终端姿态约束要求。最后结合我国未来重型运载火箭的任务特点,提出了在不同任务场景下采用统一的制导方法的设想,并以凸优化和联立法作为实现手段讨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马卫华 《宇航学报》2020,41(7):860-867
本文对导弹/火箭制导、导航与控制(GNC)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归纳了不同阶段GNC关键技术的突破与跨越,重点对惯性导航、组合导航、摄动制导、闭路制导、迭代制导、频域设计、全数字设计、冗余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多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应用成果论述。〖JP2〗对未来GNC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并提出了七项关键技术。针对更聪明、更自主的弹/箭控制技术发展需求,提出并分析了“会学习”弹/箭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6月27~28日,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通信与导航专业组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工程院第三届"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展望"院士论坛在西安成功召开。杨士中、沈绪榜、陈鲸、吴一戎、段宝岩、何友、郝跃、尹浩、欧阳晓平等院士以及业内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相关研究院(所)、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共100多人参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院长、空间  相似文献   

9.
“会学习”运载火箭的制导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学习”运载火箭具备“边飞边学”和“终身学习”的特征。对于“会学习”运载火箭制导控制技术具备的5个能力需求,即飞行状态在线辨识与感知、制导控制在线重构、经验知识自学习、“终身学习”和箭上强计算能力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支撑“边飞边学”的在线辨识与控制重构、轨迹在线规划、目标在线变更等技术和支撑“越飞越聪明”的数据挖掘、自我学习、持续优化和决策评估等技术。最后,对“会学习”运载火箭的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红外型空空导弹智能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晨  林忠贤 《宇航学报》1996,17(3):91-95
本文论述了红外型空空导弹应用智能控制的理论基础及结构特点,以多级智能控制的框架和机理设计出以比例导引为主、智能控制为辅的变指令智能制导律,并编制计算机软件以数字仿真的形式验证变指令智能制导规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卫星应用》2010,(2):64-64
各有关单位:在国家加速发展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环境下,为推动我国卫星应用的发展,鼓励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卫星应用专业技术和产业化经验交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卫星应用专业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专业信息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卫星应用专业组、《卫星应用》杂志社拟于2010年9月联合主办“2010年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与研讨会”,会议由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地点待定。  相似文献   

12.
运载火箭动力系统故障下制导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爽  刘旭  叶松  林子瑞 《上海航天》2022,39(4):76-93
动力系统故障是导致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从动力系统故障建模、自主制导和容错控制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动力系统故障下运载火箭制导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发展新型制导控制算法提供了思路。建立了推力下降故障和执行机构故障的数学建模,并对比了国内外先进运载火箭的制导控制性能;总结了动力系统故障下自主制导所涉及的轨迹优化和制导算法;在被动、主动容错控制框架内,回顾了典型的故障诊断、控制重构、容错控制和震动抑制方法;同时,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自主制导和容错控制方面的应用;结合“会学习”的运载火箭概念,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运载火箭自主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智慧火箭的制导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目前国外几种相控阵地面制导雷达的现状、发展概况及工作性能,尔后对相控阵雷达的技术发展趋势作了重点叙述.认为,未来相控阵制导雷达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致力于实现全空域工作,增强自适应控制雷达参数的能力,降低成本,减轻重量,以及解决多功能与雷达参数最佳选择之间的矛盾等.为此,需从两个方面着手工作:一是从系统设计中寻求技术途径;二是研究实用的相控阵天线阵.  相似文献   

14.
赵斌  梁乐成  蒋瑞民  周军 《宇航学报》2022,43(5):563-579
针对制导武器终端角度约束下的制导方法和制导控制一体化方法进行综述。首先,对比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终端角度约束定义,针对二维、三维交战场景构建了面向终端角度约束的制导及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的状态空间模型;其次,针对终端角度约束下的制导方法以及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与对比;最后,针对终端角度约束制导和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中存在的多约束落角控制、信息估计、落角范围估计、协同制导等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贠敏  仇楠楠 《卫星应用》2009,(4):25-25,41
10月2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卫星应用专业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专业信息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卫星应用专业组联合主办的“2009年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  相似文献   

16.
李爽  江秀强 《宇航学报》2016,37(5):499-511
进入、下降与着陆(EDL)导航、制导与控制(GNC)对于成功着陆火星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详细地介绍了火星EDL的技术需求与GNC面临的挑战;然后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历次成功火星任务的EDL导航、制导与控制方案;接着有针对性地梳理了我国现有航天工程任务中可加以利用的技术基础;最后,在对比分析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的火星探测工程EDL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研发给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导弹的制导方式是按照多种规律制定的,有的建立在早期概念的基础上,有的建立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在早期概念基础上的制导方法通常称为古典的制导方法;运用现代控制理论求出其规律的制导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分析了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对导航、制导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以及导航、制导控制系统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导航计算中采用的主要计算公式、校准方法和制导控制函数适合应用的形式。文中简单说明四框架惯性平台系统的两种框架配置形式及捷联式惯导系统适合在轨道飞行段使用,并给出速率捷联系统解算姿态角的解算式;文中还说明在轨道飞行段采用星光技术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以及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系统冗余技术使用的必要性及冗余技术对计算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郭金海 《固体火箭技术》2005,28(1):F002-F002
叶定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系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先后在国防部五院四分院、七机部四院、航天四院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所长、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四院科技委主任、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宇航学会理事长、火箭发动机与固体推进剂专业组组长。  相似文献   

20.
任树芳 《中国航天》2009,(12):41-41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2月4~8日在南海之滨三亚举行。本次年会由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