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6,(3):135-136
正"类轴子"粒子或非暗物质备选粒子据科技日报2016年5月6日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科学家对NASA费米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大量观测记录进行分析后发现,一种假设的暗物质"类轴子"粒子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相关研究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科学家认为,暗物质可能由"类轴子"粒子(ALPs)组成,ALPs由某种特定的量子相互作用而产生,尽管其质量不足电子的十亿分之一,但太空中可能充满了这种粒子。不过,由于无法直接观测ALPs,但当其经过磁场时,有极小几率变成光子,为了试验上述想法,科学家对从英仙座星系内  相似文献   

2.
众眼看宇宙     
马静 《航天》2014,(10):64-64
触须星系 这个被称为NGC4038群的集团中共有5个星系,正在发生碰撞的两个星系被称为触须星系。这幅涵盖了大约五十万光年天区的壮丽影像为我们呈现了新诞生的星团以及被重力潮汐力所抛出的长条状物质。由于星系碰撞而产生的恒星、气体以及尘埃组成的两条长长的尾巴,很像昆虫的触须而被人们戏称为“触须星系”。在这个耗时数十亿年的冗长的事件中,这两个星系(NGC4038和NGC4039)内的恒星却不会发生碰撞,只有它们巨大的分子云气和尘埃云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Milk Way这个庞大遥远的星系,中国人把它叫做"银河",而西方则称之为"奶路".不同的文化,对同一个星系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诗意阐释.文章从几个方面比较了中西神话传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王山而 《航天员》2009,(3):64-65
在上期的“太空谜云”栏目中,刊登了王山而的《暗物质:隐形在宇宙》一文,其对太空中神秘暗物质的介绍,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其实,早在2007年9月,NASA太空网就把宇宙中的10种神秘物质或现象列为了当代科学界最关注的太空10大未解之谜,“暗物质”仅是其中之一。此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太空10大未解之谜中其他未解之谜,敬请关注!本期,我们推出的是:  相似文献   

5.
众眼看宇宙     
马静 《航天》2014,(9):60-61
雨伞星系NGC 4651 NGC 4651 是一个位于后发座的螺旋星系,它是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并且位于该星系团的外缘。因为该星系有一个从盘面向东延伸的由多条星流组成的和雨伞相似的结构,因此又被称为"雨伞星系"。我们现在知道,这把巨大的"伞"其实是比NGC 4651小的多的星系被潮汐力撕裂后的残余。  相似文献   

6.
力限控制缓解“过试验”原理分析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加速度控制的振动试验中,在产品的共振频率处存在"过试验"现象。文章通过对基础运动激励下试验件的结构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过试验"产生的原因,说明在一阶共振频率处控制振动台作用于试验件的力可以解决过试验问题。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承力筒力限控制振动试验,对力限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空间间接探测是暗物质探测的重要手段。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通过测量电子能谱结构、伽马射线谱线等对暗物质进行间接探测。为了满足空间实验要求,精确测量电子、核素及伽马射线的能谱结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采用4个子探测器,从上到下分别是塑料闪烁体阵列探测器、硅微条径迹探测器、锗酸铋晶体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它们协同工作,保证了探测效率、本底抑制能力和粒子分辨力。卫星各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部分指标处于世界同类探测器先进水平。根据运行前530天的数据,得到了能量高达5 TeV的电子能谱精细结构,并首次在空间发现了电子能谱在0.9 TeV的拐折行为。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横向振动试验的力限条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力限振动试验技术可以缓解振动过试验现象.在横向力限振动试验中,除了界面横向力以外,界面力矩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监测和控制参量.文章介绍了力限振动试验的基本原理以及简单二自由度方法、复杂二自由度方法和半经验方法;然后基于模态有效质量概念提出了力矩限设计策略;最后,计算了某航天器有效载荷的力限条件和力矩限条件,结果显示力...  相似文献   

9.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09,(8):58-59
为纪念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19周年,美国航宇局发布了这张精彩的相互作用星系(阿尔普194)照片。这几个星系连同它们之间的“宇宙喷泉”(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延伸范围超过100万光年。这三个星系中,真正发生碰撞的是上面的那两个星系(右边那个小星系也是背景星系),尽管“喷泉”看似流向了下方的星系,但实际上它是一个遥远的背景星系,与上面两个毫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1,(11):64-64,F0003
这张取自于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可以在哈勃数据库的宇宙照片资料中下载。照片的主角是两个碰撞的星系,并清晰地揭示出了它们缠绕的旋臂。这个特殊的星系对编号为Arp272,不过除了中央的NGC6050以及右上方的IC 1179,左边的第三个小星系有可能也是碰撞的参与者。整个碰撞发生的范围大约为15万光年,比整个银河系还大一半!星系碰撞并不罕见,这是因为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空隙往往只有星系大小的几百倍甚至几十倍,要比恒星相撞的概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  相似文献   

12.
天浪 《航天员》2009,(5):62-63
这是一种神奇古怪的天体,它在一般光学观测中只是一个光点,看似恒星,却又不是恒星;它的光谱似行星状星云,但又不是星云;它发出的射电信号类似星系,却又不是星系,基于这些特点,天文学家称它为“类星射电源”,又叫“类星体”。  相似文献   

13.
众眼看宇宙     
马静 《航天》2013,(11):62-63
Arp274 Arp274这个三体一组的星系群位于室女座,直径约为20万光年,距离我们大约4亿光年远。中间和右边的两个星系看上去像要发生碰撞,当然两个星系内的恒星不会真的互撞,因为星系内主要是真空区域,而恒星仅仅占据了星系很小的部分。在星系碰撞期间,一个星系的牵引力能撕裂另一个星系,两星系内的尘埃与气体也会合并,当两星系结合以后,星系中心的黑洞最终也将融合。由于两个星系间的距离很大,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将超过数亿年。  相似文献   

14.
正在以"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宇航学会发布2021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1.太阳磁场周期性反转与太阳全球磁场探测太阳活动周期本质上是由太阳磁场的周期性反转引起的,太阳磁场问题进一步制约着太阳物理学科的发展。缺乏观测数据是问题难以解决的关键,需要太阳物理和现代航天技术相结合,打开突破的大门。2.星系生态环境中的反馈效应及"重子缺失"问题在星系演化过程中存在着超新星爆发或黑洞喷流对环境的反馈效应,由于缺乏观测手段,其物理过程仍不确知。  相似文献   

15.
对于赛佛特星系(文中简称WR星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星系的类型,求其金属丰度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HII区星系金属丰度的方法,并据此计算若干赛佛特星系的金属丰度。  相似文献   

16.
云英 《航天》2014,(5):46-49
在茫茫宇宙中,恒星间相互作用,进行着各种各样有规则的轨道运动。但是,有些运动我们却找不着使其相互作用的物质。因此,人们设想在宇宙中也许存着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称之为暗物质。在宇宙学中,暗物质是指那些自身不发射电磁辐射,也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一种物质。人类无法通过现有的任何观测工具来直接观测到它们,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来得知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朱诗嘉  闻新 《航天》2012,(2):42-43
星系是可观测宇宙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亿万颗恒星的巨大集合体;而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星系之一。按照由小到大的形式,可观测宇宙可分为星系、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按照钱学森先生定义,“航天”是指在太阳系内飞行,“宇航”是指在银河系内飞行。所以,了解银河系的运行轨道、银河系周围的邻居以及银河系归属哪个星系群等问题将更有助于探索宇宙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动态新闻     
, 《航天器工程》2012,21(6):142-145
ESA研究"半人马阿尔法"星系的Cheops任务据ESA网站2012年10月19日消息,ESA当日宣布一项新任务计划——希望在2017年发射一颗卫星以探测距地球最近的"半人马阿尔法"星系。这项任务被命名为Cheops(CHaracterising ExOPlanets Satel-lite),是ESA科学项目小型任务系列中的首项任务。Cheops卫星寿命周期为3.5年,将运行于800km的低地球太阳同步轨道上,其观测时间将有一半向科学界开放。Cheops任务将监视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Harmonic的谱估计方法,研究了系统不同构件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时,预紧力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在预紧力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量级的外界激励,会造成系统表现出不同的频率响应特性,呈现非线性时不变特性;大量级的外界激励会造成系统预紧力"失效",刚度降低,导致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产生频率漂移,在共振处放大倍数降低。  相似文献   

20.
光推进是将光能转换为动能的一种推进方式,石墨烯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为光推进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文章介绍了石墨烯光推进技术发展,讨论了石墨烯光推进的电子射流、Knudsen力、激光烧蚀三种作用机理假设,分别计算了电子射流及Knudsen力产生推力的数量级,认为Knudsen力更有可能是光产生驱动现象的原因。针对Knudsen力这一假设,采用悬丝摆动的微小力测量方法,表征了石墨烯海绵表面受激光照射一侧和未被照射一侧的表面温度,两侧表面形成了显著的温差,热量主要在受照射的一侧表面聚集;讨论了真空度等参数对光驱动力大小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光驱动力在微牛量级,低真空度(1~10 Pa)是产生光驱动力的适宜环境,热效应在光驱动里中占据主导作用,间接表明了石墨烯光驱动力主要来自于Knudsen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