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particle measurements that have established that plasma is being transferred across Earth's magnetopause in both directions. The paper reviews the nature of th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as well as the implications regarding the transfer mechanisms and their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2.
范洁川 《飞行力学》1998,16(1):80-84
阐述了在飞行试验中测量附面层转捩的重要性;介绍了四种在飞行试验中显示和测量机翼附面层转捩的方法;给出了F-14A飞机用热膜,附面层耙,液晶和表面总压管等方法测量附面层转捩的结果,并对以上四种测量结果者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说明热膜法能精确地确定飞行状态下机翼附面层转捩位置;附面层也能比较精确地进行测量,且能提供与表面摩擦仍关的参数,液晶法能人出附面层转捩的整体图形,表面总压管不能确切地指  相似文献   

3.
飞航导弹分层仿射型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顾文锦  韦峰  姚洪 《飞行力学》1999,17(3):17-22
飞航导弹模型可以自理成一种四层非线性、时变块对角结构,但其中一、二层模型不是仿射型模型,这在控制理论的应用上受到限制。应用优化线性化对这两层模型进行仿射型处理这样就和是到了飞航导弹的四层非线性仿真型模型。这种模型非常适用于一些控制理论的应用。例如,可以为结构控制理论来实现对导弹的分层控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强极值原理将带电导静电场内,外等值面边值问题化为几个常规的椭圆型Dirichlet边值问题,并建立它们相应的第一类Fredholm边界积分方程,由这些方程的解的线性组合可构成原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几种基于不同类典型速度型有代表性的层流和湍流边界层积分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的考察以及对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讨论了它们的特点,评价了它们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高马赫数下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GAO—YONG可压缩湍流方程组数值模拟了入射斜激波/平板湍流边界层相互干扰现象,计算了来流马赫数为5.0,激波入射角度分别为15.876°、23.287°两种不同激波干扰强度下的流场。计算程序中的对流项、扩散项分别采用二阶ROE格式和二阶中心差分格式离散,并用多步Runge—Kutta显式时间推进法求解空间离散后的控制方程。计算较好地模拟了高马赫数下的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的流场结构,位移边界层厚度,动量损失厚度等,也比较准确地预测了平板壁面压力、摩阻系数等气动力参数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航空发动机叶片缺陷孔洞的几何形状复杂、位置分布散乱且曲率变化明显,使用单一判定准则难以完整地提取其边界特征点.为实现叶片缺陷孔洞边界的精准提取和孔洞边界线的平滑拟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判定准则的航空发动机叶片缺陷孔洞边界特征点的提取算法.该算法采用K–Dimension tree(K–D树)建立点云的空间拓扑结构,以采样...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有限差分计算求解了NS方程,对超声速二维平板边界层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模拟.流场的来流马赫数为4.5.平板从尖前缘开始,流场在前缘处产生一道前缘激波.数值计算模拟了边界层对成倍频关系的双频扰动波的吸收问题.通过计算发现,在一定频率下边界层内可出现小激波.计算给出了小激波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钻削制孔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种类的缺陷,其中分层损伤是最难以控制的缺陷,严重影响机械连接的有效性和材料的使用性能。将铺层规则尤其是防分层规则应用于层合板铺层顺序优化中,使用Memetic算法得出防止碳纤维板分层的铺层顺序,并设计CFRP制孔试验加以论证。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铺层角度对分层缺陷有重要影响,优化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可有效减少分层、毛刺缺陷。  相似文献   

10.
表面热膜测试技术由于其高频响特点,且能反映边界层从前缘到尾缘的连续瞬态变化过程,在边界层测量中很具优势.概要介绍了表面热膜的使用方法,深入探究了表面热膜探针测量的不确定性,发展了一套表面热膜测试技术的使用方法.利用多通道表面热膜探针测试技术,研究了某一负荷分布下边界层的发展过程,准确捕捉到了边界层的分离和转捩位置,表明了表面热膜探针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二维旋转湍流边界层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修正的DOROD-FEM方法对不可压流体二维旋转湍流边界层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实验数据较符合的边界层形状因子和壁面摩擦系数的计算结果。采用单向耦合(One-way Coupling)方法,计算了固粒在湍流边界层和无粘流中的运动轨迹,给出了壁面被固粒撞击后的冲蚀磨损分布,分析了近壁流场性态与壁面冲蚀磨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is an accessible region for improving our knowledge of the dynamics of collisionless plasmas. We focus here on the magnetopause a typical plasma discontinuity. We discus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describ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magnetopause by means of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which translate in situ data into spatial information. We review short- and long-duration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discuss the ideas behind them. The emphasis is on long-duration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n a multi-spacecraft context.  相似文献   

13.
空气热力学参数对可压缩边界层线性流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详细讨论了空气热力学参数的不同近似方法对可压缩平板边界层线性稳定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M=3以上的线性稳定性问题必须采用适当的热力学参数近似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平板附面层在有和没有涡流器情况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两种情况下的附面层速度分析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涡流器排的近下游,传热性能有很大提高,附而层的速度分布有很大改变,壁面处的速度梯度大大增加,而温度梯度大大减少,原因是旋涡发生器产生的流向涡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主开发的大涡模拟程序NUL-TURBO,对MT1高压涡轮导叶的跨声速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对半叶高位置叶片表面等熵马赫数分布实验数据对比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无气膜冷却两种情况下叶片表面流场的拟序结构。结果表明:无气膜射流时,叶片吸力面近尾缘位置存在分离转捩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发卡涡"森林"现象;有气膜射流时,射流出口位置叶片表面边界层直接转捩为湍流,并发现了叶片压力面逆转捩过程中存在的涡拉伸形态。  相似文献   

16.
流动分离的控制是当今流体力学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研究外激发小扰动对基本定常分离流的二阶时均整流效应,结果表明:在合适的St/Re比值下,一个足够大振幅的激发扰动可以推迟甚至抑制分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湍流边界层速度分布的显式表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不可压缩湍流边界层内的Reichardt立方律,得到了比现有的A.J.Musker和A.Liakopoulos的公式更加符合Spalding公式及实验数据的湍流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显式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层流边界层C型失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平板层流边界层中,一个二维基本波和一对三维亚谐斜波的非线性作用,利用修正的弱非线性理论求出这些波的幅值、幅角的演化方程。文中主要观点是:高次谐波的能量不能瞬时被激发,而是由低次谐波通过非线性作用逐步产生的。本文积分有关方程,计算出基本波和亚谐斜波的参数,得到一段扰动演化曲线,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涡流发生器研制及其对边界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介绍了涡流发生器的机理和用途,涡流发生器研制和使用的一些重要参数,并进行了分析和验证。通过风洞试验段侧壁边界层和马赫数分布测量及半模型试验,证明该涡流发生器的研制是成功的。在风洞试验段侧壁安装涡流发生器情况下,在马赫数0.4至0.9范围,使涡流发生器下游880mm处侧壁上的边界层约减薄了71%,而且对流场均匀度没有影响,并使半模试验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在激波区使用自适应壁对跨声速翼型上的激波/边界层干扰进行控制,可改变机翼的气动性能。这种被动控制可通过在翼型的激波区开一凹腔,其上覆盖一弹性橡胶膜柔壁来实现。本文给出用N-S方程数值模拟这一自适应控制翼型的跨声速粘性绕流,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本特殊情况(物面边界局部地区在求解过程中有变化)的处理办法。并探讨了自适应柔壁对当代跨声速翼型绕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