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未知动态环境下搜救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步长模型预测控制的有人机/无人机协同搜救方式。根据环境的动态变化性和探测的不确定性,建立了表示环境确定度和目标探测概率的动态搜救图模型,根据态势信息选择时间域步长,并根据有人机/无人机协同搜救任务特点,设计了搜救收益指标,并利用粒子群优化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影响飞行员与飞机的高效率协作,对战斗机实现人机优势互补、加速OODA (观察、调整、决策、行动)作战闭环有重要意义。基于运行场景分析,通过研究人与机的能力特征和人机交互信息流模型,提出了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人机功能权衡分配方法。分析飞机运行场景下,人的操作使用行为,识别关键任务,综合匹配人与机的认知-感知能力特征,对比关键任务中同一活动人机分别执行的利弊实现功能分配的优化。给出的人机功能分配的方法和模型,为解决战斗机复杂作战环境下提高人机适配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辛  张坤 《航空工程进展》2018,9(3):428-433
保障设备通用化是航空装备系统减小保障规模、发挥最大保障效能的重要途径。通用化保障设备选型则是通过在真实的使用环境开展初始试用和评价,在备选型号中优选出合格供应商、适用的型号。对于航空装备系统的保障能力需求,首先构建通用化保障设备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分析竞争性试验的设计需求和原则,设计适用于外场评估的试验方案和流程。同时,给出可操作性评估准则转化的一般过程,形成基于关联度的统型竞标试验权重确定方法。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大幅提高我国航空统型保障设备面向多机型对接的试验流程的规范化,缩短试飞周期,具有重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考虑人机匹配模式的舰载机甲板机务勤务保障调度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析超  韩维  张勇  宋璟毓  赵振宇 《航空学报》2018,39(12):222314-222314
舰载机甲板机务勤务保障是全周期起降保障作业的关键环节,为提升机群保障能力并减轻传统人工制定保障计划的负担,研究了多类人机匹配模式下舰载机甲板机务勤务保障调度算法。首先,系统分析机务保障所采用的单机机组模式、大机组模式和一体化联合保障模式等人机匹配模式,基于保障流程约束、资源转移和保障范围等各类资源约束,面向实际保障需求,以机务勤务作业完工时间、保障人员累积转移时间和闲忙比方差和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适用多类人机匹配模式的舰载机甲板机务勤务保障调度模型;其次,将机务勤务保障调度问题抽象为典型的资源受限项目调度问题,基于考虑资源转移的串行调度机制,设计了双种群遗传算法,对调度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最后,保障场景案例实验表明,调度模型和算法可实现不同人机匹配模式下的机务勤务保障优化,显著提升各项保障目标。在同等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保障模式具有更高的保障效率和较好的人员负载均衡性,且该优势随着转移入场飞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人员累计转移时间最长;单机机组保障模式的优缺点与一体化联合保障模式相反,大机组保障模式则介于两类模式之间。  相似文献   

5.
文中对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维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并分析了影响导弹发动机安全使用的因素。提出了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安全使用的保障措施,指出提高操作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是避免安全使用问题发生的根本,加强设备管理、改善贮存条件、完善操作细则是避免安全使用问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基于航天员地面单人便携训练、多人协同操作训练、空间在轨操作辅助支持以及远程协同支持等工程任务需要,开展混合现实训练与支持技术研究。设计了航天员混合现实训练与支持的工程实现总体技术框架,针对航天员地面训练环境、在轨任务环境以及远程支持环境等特殊因素,对混合现实头盔头部位姿实时估计技术、多人协同操作技术以及远程支持场景匹配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试验验证和航天员体验表明,技术方法有效、用户体验良好,满足空间站航天员地面与长期在轨典型性训练和支持任务需求,提高了训练支持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任务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任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问题展开研究。结合有人机/无人机协同控制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自然语言接口方式的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任务控制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模块的关键内容,设计了面向有人机与无人机交互过程的任务指令格式,提出了基于优先级的任务模式调度策略,针对无人机的典型任务模式,讨论了航路规划的计算方法选择,最后构建了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任务仿真环境。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整体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维修备件库存控制方法研究,针对需求服从泊松概率分布的维修备件多-单(Multiple-Single)协同库存控制系统,在成本约束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带有调度的维修备件协同库存控制优化数学模型及其仿真算法。在成本已知情况下,数学模型及其仿真算法能够在给出多-单协同库存控制系统最佳服务水平的同时优化协同库存控制参数s,S,为提高装备或设备维修备件保障服务规划的可执行性和服务水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包晓宁  赵培林  张保中  胡志文  兰于清  薛飞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4-523464
生命保障系统为适应新型战斗机发展需求,围绕"以人为保障对象"系统特征,采用基于系统工程的需求/功能分析方法,从飞机总体、生理、六性、飞管、任务等需求出发,提出系统需求,开展需求分析向工程实践转化研究,确定分解了系统、成品的设计及指标要求。通过系统架构优化、提高快速响应能力研究,建立大系统综合的系统架构。基于数据共享、控制融合的飞管平台以及氧气介质传感器技术,结合六性、FMECA和FTA,开展数字协同环境下生命保障系统综合设计,系统电子信息化程度取得突破,具备高度综合的全数字显示与控制、自主诊断和状态监测能力,获得高效维修保障能力,为实现玻璃化座舱、快速出动、快速布防、跨区域作战、自主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与类人机器人月面联合探测概念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人机联合探测中涉及的类人机器人、遥操作、人机共享控制、地面验证等技术发展现状;对月面类人机器人与航天员联合探测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研究,规划出了月面人机联合探测系统结构、探测模式和探测任务等;并对类人机器人技术、人机协同操作技术、遥操作控制技术和地面仿真验证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飞行器末制导中的几个热点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国防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作战需求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飞行器的末制导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了当前的末制导作战需求和挑战,着重讨论了飞行器末制导控制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多源信息条件下的制导控制、多飞行器协同制导控制、特殊限制条件下的制导控制以及制导控制综合设计与评估问题,并且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可能的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基于VB6.0开发平台的跨平台软件集成。根据SGS装置的特殊需求,考虑到电机控制软件、HPGe探测器谱仪控制及谱分析软件、Monte Carlo模拟计算软件、线性方程组求解软件以及电子表格软件各自的特点,对装置软件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使得由上述各功能软件集成得到的装置软件在正确有效地完成装置任务的前提下,采用并行方式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操作,充分节省装置的工作时间,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机信息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飞机维修手册标准规范中编制信息需求分析和内容验证要求不明确,手册内容完整性、准确性、可操作性不足等问题,从信息需求分析、技术内容信息码选取、内容验证等方面对维修手册标准规范进行优化完善,将飞机研制过程中故障模式与失效影响分析、使用与维修任务分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修理级别分析、保障设备/设施需求分析等保...  相似文献   

14.
现有航空装备保障研究缺乏对军民协同保障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有限理性的条件,构建在装备发展部的参与下军地双方基于知识共享的协同保障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装备发展部的参与下军地双方对航空装备协同保障的策略选择,并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三方策略选择的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装备发展部参与的初始意愿度、政策制定、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5.
有人直升机/无人机协同是陆军航空兵直升机装备新型作战样式。总结了国外有人直升机/无人机协同研究总体情况、美国陆军和海军有人直升机/无人机协同详细发展历程、德国和法国演示验证情况,以及有人/无人协同相关的驾驶舱人机工效优化、数据融合与辅助决策、效能评估专项支撑课题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下产品生产过程越来越柔性化,具备高度灵活性和自动化水平的人与机器人协作已成为制造业关注的研究热点。在产品装配中,灵活性要求较高以及操作复杂的装配仍然需要人完成,而机器人具有操作可重复性好、高负载、准确性高的优势。在时间和/或空间共享环境下,利用机器人辅助工人装配,减少人体工程学压力和工人工作负荷,实现优势互补。基于这些认识,本文对时空共享的人机协作装配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了近年学者围绕4个热点,即人机协作之间的任务分配、人机协作意图识别、人机协作路径规划、人机协作装配系统的安全设置展开的现状研究,并对这4方面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肖光明  张超  桂业伟  杜雁霞  刘磊  魏东 《航空学报》2021,42(9):625710-625710
舱内热环境的有效预测是优化飞行器热控与防热设计、减小系统冗余并保障飞行器热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国家数值风洞(NNW)工程支持下,针对目前舱内热环境多尺度、多机制复合传热特点及其数值预测面临的精度与效率提升难题,发展了多区域协同推进的时空耦合模型及流/固界面的自适应分辨率识别算法,建立了基于热格子Boltzmann方法(TLBM)与有限体积法(FVM)相互耦合的舱内复合传热跨尺度预测方法,开展了典型飞行器仪器舱的综合热分析,验证了耦合方法的计算精度及效率。研究表明,相关方法可实现舱内热环境的局部精细化与整体大规模的协同模拟,用于开展整体自然对流与设备局部热量传递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掌握不同环境参数对舱内热质传递过程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飞行器热防护/热管理一体化设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驾驶舱人机功效的设计主要是指有人驾驶的直升机。人机功效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直升机的使用效能、驾乘安全性、可操纵性和可维修性。人机功效涉及面很广,在设计应用上它对整机及各个系统都有相关的技术要求,因此人机功效设计是一个多学科、集成的综合应用技术。本文重点就直升机驾驶舱的人机功效设计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航天器总装过程对地面通风设备控制密封舱内的大气温湿度和通风、保证舱内环境要求并保障舱内操作工人的新鲜气体供应的需求,研究了航天器地面通风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的设计与确定方法。结合理论推导与工程实践,给出了如何从载人航天器自身主要技术参数出发,通过迭代计算得到能够满足要求的地面通风设备主要技术参数。某载人航天器地面通风设备设计过程对该结果的应用验证了其有效性,可为后续航天器地面设备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当前航空兵部队人机的现状,分析了导致人机矛盾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兵员紧、装备新、任务重、保障难、要求高等问题,运用马尔科夫模型提出实行专业、人员优化的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克服人、机矛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