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放弃了1994年向火星发射不载人漫游者飞行器着陆火星的计划,而提出了1992年用不载人实验室着陆月球的计划。但苏联仍想在1996年使火星漫游者飞行。1994年拟发射轨道探测器,并释放一个专门气球和几枚长时间持续研究太空的探空火箭。法国将参加研制气球,其直径28米,体积5000立方米,充填氦气,从火星轨道器中释放,以气动制动和降落伞方式降落在大气中。它将在晚上降到火星表面(白天天气热)。气球上有一个重15公斤的气球仪器吊篮,其可用10公斤重制导绳索命中  相似文献   

2.
定于1994年发射两个火星探测器的“火星94”计划,是美、苏、西欧、东欧、日本等22个国家参加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苏联负责火星探测器的发射。该计划利用苏联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将参与国际开发的探测装置运往火星,以研究火星上有无生命以及火星的内部结构。此项目由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奥西比奥负责。这个计划打算发射2个火星探测器。探测器上将配备以下测量设备:1.可在火星上空漂浮进行火星大气观测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与法国的学者和技术人员,已连续6年时间在研究火星探测计划。这一探测计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计划于1994年10月发射火星-94探测器,该探测器是由莫斯科的拉博奇金设计局制造的;第二阶段于1996年10月用质子号火箭发射法国制的气球探测器(探空气球)和俄罗斯制的火星漫游车。预定都在空间飞行300天后到达火星。第一阶段在火星-94探测器上搭载由20个国家制造的重约450公斤的科学材料和仪器。用这些材料和仪器在火星-94轨道上作为期1年的火星大气及其环境的调查。俄  相似文献   

4.
1988年7月6~14日,在莫斯科召开的“未来火星研究国际讨论会”上,苏联发表了1994年发射下一个火星探测器的决定。就发射而言,若使用大型火箭“能源号”的方案,则从1994年到2010年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于1994年把带有着陆舱的大型探测器送到火星上;接着2000~2005年发射能带回土壤和大气样品的探测器;最后2005~2010年完成有人火星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5.
安德鲁飓风不仅将佛罗里达数以万计的房屋夷为平地,而且几乎葬送了美国航宇局一项重要计划: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因为毁灭性的飓风将大量沙尘带到了卡纳维拉尔角,堵塞了“火星观察者”探测器的管道。经过一番清理后,火星观察者探测器终于在9月25日格林尼治时间17时05分由大力神Ⅲ型火箭发射升空。这次发射被推迟了近两年。按计划,这个重2573克,耗资5.11亿美元的宇宙飞船在经过近一年的星际飞行后,将于1993年8月24日抵达火星,定点在一个高240英里的极地轨道。1993年12月16日起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5月5日,一枚宇宙神V-401型号火箭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起飞,助力洞察号火星探测器飞向火星。在经过205天、飞行4.8亿公里后,2018年11月26日,“洞察号”成功降落火星表面!人类距离成为一个能跨越行星生存的物种,再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拟有2个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2013年11月5日发射的印度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计划于今年9月进入近火点372千米、远火点80000千米的椭圆形火星轨道。2013年11月18日发射的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探测器也计划于今年9月进入近火点150千米、远火点6200千米的火星轨道。印度首次探测火星印度"曼加里安"火星探测器的研制只用了15个月的时间,耗资仅45亿卢比(约7300万美元)。它的工程目标是:验证火星探测器设计、规划、  相似文献   

8.
苏联原定1994和1996年向火星各发射两个探测器,现改为只各发射1个,这是在法国图卢兹召开的法苏空间合作例会上苏联方面明确表示的。在该会议上,苏联表示1992年计划在和平号空间站上法苏共同进行的“心宿二(Antares)”微重力实验按期进行。 1994年的“火星94”,是向火星发送  相似文献   

9.
1996年11月7日,美国“火星全球勘测者”(GMS)在卡纳维拉尔角由“德尔它Ⅱ”火箭成功发射,开始了为期10个月、航程6.69亿公里的火星之旅,这标志着,自“海盗”号以来,沉寂了20年的火星探测又掀热潮。 自从1993年,“火星观测者”抵达火星轨道即将开始探测之时丢失后,美国决心要重返火星,制定了系列探测计划。第一项便是1996~2005年每隔两年向火星发射一次“火星全球勘测者”。另外还有“火星探路者”,它虽然比GMS晚发射,但它走捷径,将先抵达火星。俄罗斯、日本和西欧也不甘示弱,纷纷推  相似文献   

10.
<正>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携带大口径相机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左图)是美国宇航局于2005年8月12日发射的一颗火星人造卫星,2006年3月10日进入火星绕转轨道,经过5个月的大气刹车及轨道调整,最终轨道高度为250~316公里,周期为112分钟。其主要工作是对火星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为未来的火星地面任务寻找合适的登陆地点,以及为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11月26日14时52分59秒,经过近5亿公里长途跋涉,美国宇航局洞察号着陆器成功地在火星赤道以北的埃利西昂平原着陆。着陆点距好奇号火星漫游车不远。这是2012年8月5日好奇号漫游车成功登陆火星以来首次有人造探测器落在火星表面上。人类  相似文献   

12.
因天气恶劣和计算机故障而两次推迟发射的“火星探路者”号飞船,于1996年12月4日凌晨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开始了其5.56亿公里的火星征程。 “火星探路者”是继21年前“海盗”号完成火星探测以来第一个在火星上着陆的航天器。按计划,它将于1997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登陆火星,同时释放一个带有6个轮子、重达10千克的名为“旅行者”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3.
美国载人火星飞行计划□□美国航宇局约翰逊空间中心最近提出了一个在2007年(人类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50周年)开始的载人火星飞行计划(具体见表1)。计划派一个6人乘员小组登上火星工作500天,在此之前,需先在火星的适当位置建立一个可在两年内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2月5~7日在日本名古屋召开了“国际火星讨论会”,会上苏联科学院航天科学研究所(IKI)所长L.莫亨、美航宇局(NASA)艾姆斯研究所的B.哈伯利以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研究所教授J.努森分别代表苏联、美国、欧空局(ESA)公布了各自的火星探测器的新构思与做法说明。苏联在火星94探测器上搭载马尔斯霍德 (MARSKHOD)94漫游者车在苏联计划1994年发射的火星94(MAR-94)上,将载有MARSKHOD94,以取代原来观测气球、摄像机及绕火星运行的卫星  相似文献   

15.
繁星 《太空探索》2004,(3):20-21
继美国总线布什宣布登陆火星太空宏图后,欧空局在2月3日正式宣布了欧洲雄心勃勃的极光火星探测计划:力争在2011年发射欧洲第一个火星取样探测器,采集500克的火基岩石回地球进行分析.力争在2033年实现欧洲航天员登上这颗红色星球的梦想。这个计划与美国火星探测计划的时间表相一致,这表  相似文献   

16.
“火星—96”飞船坠入海底 1996年11月16日,刚刚欢呼“火星—96”发射成功,不过几小时却从太空传来这个火星探测飞船半途夭折的噩耗,俄罗斯这次企盼已久的火星探险一开始就遭到失败。 俄罗斯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研制的“火星—96”飞船,是跨世纪寻梦火星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项飞往火星的国际性考察计划,除俄罗斯为主外,还有奥地利、比利时、美国、英国、法国、德  相似文献   

17.
1994年11月30日凌晨1点02分,中国的“东方红三号”卫星顺利地升空了。她由“长征三号甲”火箭推举着,经过24分钟飞行,进入了近地点205.8公里、远地点36220公里的椭圆形预定轨道。 至笔者发稿时止,“长三甲”火箭队已圆满完成任务,开罢了篝火联欢晚会,打点起行装,撤离西昌凯旋  相似文献   

18.
火星探测将是21世纪头十年世界航天的重头戏,美国和俄罗斯都制订了火星探测计划。美国在1976年海盗号成功着陆火星之后,1997年又发射了探路者和火星漫游车“索杰纳”。人们对开发火星的热情越来越高。 鉴于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耗资巨大,在火星计划中,为节约巨额资金和减少宇航员的风险,将首先由火星车作为先遣部队和开路先锋,率先登上火星。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在2005年8月10日发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其外形图见封面)。MRO到达火星以前,将经历7个半月的行星际旅程,预计于2006年3月切人火星轨道。它将利用火星大气的制动作用逐渐降低轨道高度,最后经过轨道机动,进入约450km高的圆形轨道,即科学观测轨道。MR0正常的科学探测活动为2年,之后将扩展科学探测活动,并作为“凤凰”(Phenix)着陆器(计划于2007年发射)和“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将于2009年发射)的通信中继器。  相似文献   

20.
载人火星飞行是当今人类向往的一个伟大目标。为此,美、苏两国都在积极地进行该领域的探索。1986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人类2000年前后登上火星的计划。而苏联为了实现载人火星飞行,不止一次地利用“礼炮”号和“和平”号太空站进行长期载人空间飞行试验,争取早日登上火星。为了实现人类登上火星的宏愿,美国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又制订了“火星观测者”(Mars Observer,缩写:MO)计划。该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