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航空公司的里程计划应该是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的核心产品,而常旅客计划则对航空公司具有战略意义。本应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可国内航空公司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负面效应。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航空里程计划,做到双赢,是航空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常旅客计划”是航空公司为吸引经常乘坐飞机旅行的人士,以提供里程奖励的方式对他们乘坐本公司航班而进行奖励,从此来增加或保持公司的客源。目前在国际上常旅客计划已成为各主要航空公司的重要营销手段。作为最早推出常旅客计划的航空公司之一,美西北航于8月5日和首都旅游、新闻界人土就其“环宇邀游里程累积计划”进行研讨,目的是让更多的中国乘客了解这类计划。环宇进游里程累积计划(WorldPerksMileageProgram)是美西北航及其联盟伙伴荷兰皇家航共同推出的常旅客计划。该计划于1986年开始在美国实施,两年后在亚洲实施。现共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近两年来,常旅客计划已成为航空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常旅客计算机信息系统也成为各航空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西南航空公司常旅客系统建设听一些关键因素以及其主要功能、技术特点,并展望了常旅客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所带来的会计问题以及中国航空公司建立常旅客计划会计的紧迫性与可行性;研究与分析了美国、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以及国际上主要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会计实务;最后着重研究了中国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会计的内容、会计政策的选择,同时提出了适合中国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的会计实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民用航空运输中的竞争日益激烈。各航空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争先寻求各种增强实力、发展自身的办法。国外有专家指出,航空公司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注重四大基本战略;产权联盟(E q u i t yAlliances);常旅客计划(Frequent Flyerprogram);收益管理系统(Yield Manage-ment Revenue )和轮辐航线网(Hub-Spoke Web)。其中,常旅客计划在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已经开发并投入运行。同民航其他系统一样,常旅客系统是模仿并从国外引进的,减少了自行开发研究的时间。但是,它的收益效果却是不能仿效过来的。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具有良好收益效果的常旅客系统,是摆在航空公司面前的一大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AnAnalysisoftheFrequentFlyerSystem一、常旅客系统概述国际航空界第一个常旅客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出现在美国。70年代美国政府放松对民航运输业的管制以后,一些中小航空公司纷纷压低票价,引发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大战。原先属于大航空公司的客源纷纷流向低票价的航空公司,单一的价格策略使得像美利坚航空公司(AA)一样的大型航空企业陷于困境。如何根据航空公司客源的构成,通过不同结构的票价吸引旅客,固定客源从而提高收益,是航空公司要面对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和收益管理的出现,造就了航空信息管理系统的两…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如何利用当今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对中国民航企业的常旅客计划服务进行了探讨。在解释了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之后,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常旅客计划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从“以客户为中心”的角度,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创新常旅客计划进行了讨论,目的是帮助航空公司打造具有经济效益的常旅客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旅客构成的调查与分析是航空公司市场研究的重要部分。要做好市场开拓,没有充分的旅客构成研究,是很难实现的。大家知道,常旅客系统和收益管理系统是国外航空公司提高其收益的最重要手段。他们通过研究旅客的构成发现,一部分为数不多的商务旅客在其整个旅客运输收入中,始终占有较高的收入比例。常旅客计划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吸引这些经常坐飞机的旅客加入航空公司的俱乐部,根据其累积里程的多少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从而为公司稳定高票价客源,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航空客运收益管理也是把产品按不同的价格适时地卖给不…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飞客茶馆旅行网(以下简称"飞客茶馆")迎来网站成立5周年,作为最大的中文常旅客交流平台,飞客茶馆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常旅客计划是航空公司、酒店等行业向经常使用其产品的客户推出的以里程或积分累积换取免票、免房奖励为主的促销手段,被公认是吸引商务旅客、提高公司竞争力的一种有效市场手段。为提升常客计划的品质,改善常旅客的体验,飞客茶馆开设了返利、预定、知道、发现等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服务永无止境。在众多服务性行 业中,航空公司业往往代表着 最高的服务水平。为了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航空公司在服务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引导全球高档服务的新潮流。近年来,“无缝隙服务(SeamlessService)”成为世界上一些大型航空公司或全球性航空公司联盟对外宣传的时髦语汇;从2000年开始,我国大陆航空公司中也有数家开始引入“无缝隙服务”的概念。 如何理解“无缝隙服务” “无缝隙服务”的定义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我们从航空公司的实物宣传品(如常旅客计划介绍)和航空公司的网站上都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1.
比率分析法是目前西方财务报表分析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以国外航空公司特别是英航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就国外被广泛采用的重要财务比率进行了分析,并选择了国外几大航空公司的比率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中国航空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提供比率分析方面的比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航空公司运行安全进行科学的评估是确保公司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对航空公司运行安全评估以及公司自评提供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航空公司运行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评价指标,客观地、系统地建立各因素之间的层次模型,然后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航空公司运行安全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美15个航空公司2000~2006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了测算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6年这些公司的生产效率总体上都有所提高,中国航空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4.3%,美国的平均增长率为6.1%;综合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对中美两国航空公司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美国航空公司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技术变革与创新,中国航空公司的发展动力主要为对已有技术的运用以及组织管理效率的提升。中国航空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除继续强调综合效率的重要性之外,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技术进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利用经济学理论对航空公司实施多级票价体系的定价策略进行分析,得出多级票价体系的实施可以使航空公司和旅客实现共赢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经济数学模型来指导航空公司如何制定多级票价体系。最后指出了航空公司制定多级票价体系的关键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面等待策略的航班时刻规划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面等待是空中交通管理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机场实际容量的约束,从地面等待策略的思想提出了航班时刻规划专家系统,即通过修改航班时刻表中高峰时段的航班,以达到平滑交通流量的目的。最后根据全国航班时刻表,选择了10个主要的繁忙机场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世界三大航空联盟的特点和战略定位,然后研究了航空战略联盟集团接收中国航空公司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入盟给中国航空公司和消费者带来的益处,最后针对入盟航空公司和未入盟航空公司.提出了发展策略和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欧美低成本航空公司成本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欧美取得巨大成功、具有代表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与中国航空公司成本结构之间的差别.认为中国航空公司成本结构仍存在下降空间。通过比较研究找出中国航空公司成本控制中的弱点,进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若干关于中国航空公司成本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缩短航空器在飞行区的滑行距离,可以降低航空公司运行成本,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而均衡各航空公司的滑行距离,可以提高航空公司在机场运行的公平性,提升航空公司整体竞争力。从航空公司运行成本和公平角度出发,建立基于航空公司运行成本最小化和运行最公平的停机位多目标优化指派模型。采用生物地理学算法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对随机指派、成本最低、最公平、公平指数小于0.1,公平指数小于0.2等五种情况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当公平指数小于0.1时,停机位指派不仅有效降低航空公司运行成本,并大幅度提升航空公司间公平性,说明该模型能够更好的对停机位指派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国内航空公司航油套期保值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研究发现国有三大航空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出现巨额亏损共性原因是:低估风险,投机趋利;航油套期保值知识掌握不够.交易原则不熟悉、操作技能欠缺,没有及时止损;过量进行航油套期保值,加剧风险;风险控制意识的薄弱,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建议国内航空公司实施航油套期保值策略,加快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确定合理航油套期保值比例,以避险为目的,以锁定航油成本为目标,最终实现避险趋利。  相似文献   

20.
基于缝隙市场理论和博弈理论,新建了缝隙市场竞争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国民航运输业在规制放松过程中不同市场结构下新航空公司和原在位航空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行为,证明了新航空公司运用缝隙市场竞争策略既可以较大可能地避免在位者的挤压,也能最大程度地获得规制者的优先容纳。缝隙市场竞争策略是新进入者参与市场博弈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