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简讯     
日本研制激光感测器日本三菱电气公司正在研制一种自由飞行器上用的激光感测器,以使之与其他空间飞行器会合。自由飞行器需要高性能感测器,以鉴别临近它的敌或友的飞行器。若在1994年发射的话,该自由飞行器上将装上详查环境鉴别感测器。回收任务的空间飞行器把激光束传输给要回收的卫星。目前的飞行器系统的缺点是工作效率不高。新的激光感测器在对接前相距2米时才工作。如果能研制成功,对两个不载人空间飞行器会合的对接将有很大用处。隆冬译自日本1988.8.10只英文版《翼报与通信》  相似文献   

2.
由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通产省和宇宙开发事业团共同研制的实验和观测两用小型空间自由飞行器(SFU),已顺利进入飞行样机的研制阶段。SFU是一个形状小(呈直径4.46m、高2.8m的炸面圈形结构)、重量轻(发射时4吨,回收时3.2吨)、有效载荷比高(1.2吨以上)、采用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共10个模块)、多功能、可反复使用的空间自由飞行器。许多航天专家都在关注着日本的这个小自由飞行器的研制和在轨实验情况。关于SFU的结构、控制、交会、回收等已陆续做过介绍。这里重点介绍SFU的第1次、第2次在轨飞行实验计划。 SFU用H-Ⅱ火箭发射,在轨完成预定  相似文献   

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和通产省研制的一种重量轻,耗资低、功能齐全、不载人、可重复使用的实验、观测两用小型空间自由飞行器(SFU)将于1993年春用H-Ⅱ火箭发射。在这个自由飞行器上将进行二维展开、电推进、高压太阳电池阵、等离子体、生物和材料试验、氙冷却红外望远镜观测实验、红外天文观测卫星高精度定向、卫星回收实验、药品以及合金材料实验、日本空间舱部分外部舱模型性能鉴定实验等,这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即进行自主制导控制、发射、交会/回收实验,这对日本  相似文献   

4.
日本自由飞行器组织(USEF)现正为1993年用H-Ⅱ火箭发射,而以航天飞机回收的“空间实验及观测的自由飞行器(SFU)”积极筹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8年3月27日报道] 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正在拟议一项今后十五年中花费140亿美元的空间规划。这项规划包括对月球、火星和金星的探索以及日本宇航员参加美国航天飞机的飞行,以进行空间材料加工及生命科学实验。这项规划要求从现在起到一九九二年的十五年间,用七十六枚运载火箭发射八十多颗宇宙飞行器(其中有卫星和宇宙飞船)。该委员  相似文献   

6.
太空实验—观测自由飞行器(SFU)自日本H—Ⅱ3号火箭在种子岛太空中心发射后,在轨道上进行了8个月的观测与实验。 1996年1月13日,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利用“奋进号”航天飞机将SFU收回,发现SFU表面总共留下了129个微小太空垃圾等物质撞击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空间扫描     
日本计划开发无人宇宙实验飞行器拟于2000年发射新一代无人宇宙实验飞行器“USERS”。目前,该飞行器开发的基本思想已经确定,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低成本标准飞行器和民品转宇航用实验机械舱“SEM”,二是大气层环境测量用的实验舱“REM”俄美9月22日举行合作委员会会议双方决定继续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共同实施太空研究计划。上述决定是根据专家向与会者提交的报告作出的。报告有说服力地证明,不应怀疑空间站的可靠性。俄罗斯于9月23日用宇宙-3M火箭发射两颗卫星其中1颗是俄罗斯军用卫星,另1颗是美国通信卫星,这也是美国通信…  相似文献   

8.
日本将于21世纪全面发展高技术密集型的航空航天产业。1998~2000年日本对位于鹿儿岛县内的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及种子岛宇宙中心的火箭发射设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在推进天地往返飞行器着陆场地建设的同时,发展鹿儿岛的航空航天产业。  相似文献   

9.
1982年,世界各国共发射143个宇宙飞行器,而苏联占了119个(失败2个)。 1.载人空间活动 1982年,苏联共进行了九次载人空间飞行。首先,苏联发射了改进型礼炮-7号空间站,取代了“超期服役”的礼炮-6号。其次,联盟-T5的宇航员别扎沃伊和列别杰夫打破了1980年由波波夫和柳明创造的185天空间飞行记录,在空间停留了211天。另外,苏联还将一名女宇航员送入了太空。 2.非宇宙号应用卫星苏联大部份不载人的空间计划编入宇宙号系列内,但一些应用卫星除外。1982年,苏联的应用卫星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部省空间科学研究所已制定了利用正在研制的“自由飞行器”实验太阳发电的计划,目前在研究太阳空间发电概念。大概过程是:用抛物面镜收集太阳光,驱动卫星上装备的发电机,使发出的电力供自由飞行器变轨时用。太阳发电比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集光部分面积比太阳电池翼板缩小三分之二,这样空间阻力小,且重量轻。日本期望此法成为将来空间站上最佳电力生产方法。太阳发电实验计划将在1994年发射的第二颗“自由飞行器”卫星上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世界各国共进行了116次发射,发射成功的宇宙飞行器共166个,其中苏联发射75次,发射宇宙飞行器96个,占全年各国发射总数的57.83%;美国发射27次,发射成功宇宙飞行器41个,占全年发射总数的24.70%;其他国家和组织发射和拥有的宇宙飞行器共29个,占全年总数的17.47%。现将1990年10~12月发射宇宙飞行器列表于下:  相似文献   

12.
现将日本1980年7月《火箭新闻》和《宇宙开发事业团宇宙活动月报》有关卫星连续发射失败的报道,综合整理如下: 日本1978年初首次用N火箭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静止实验技术卫星,之后便积极准备继续用N火箭发射重130公斤的静止实验通信卫星1和2,进而掌握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技术及跟踪技术,以期在八十年代中期拥有自己发射国内通信卫星的能力。但遗憾的是,事与愿违,1979年12月用N火箭发射的“菖蒲-1”实验通信卫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宇宙空间研究计划的日程表上,近10年主要的空间活动有:1991年7月派3名宇航员搭乘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进行空间材料试验;1993年试射新研制的H-2型运载火箭;1995年利用H-2运载火箭发射不载人的“希望”号航天飞机;1998年向自由号空间站发射日本独自研制的日本实验舱,及承担向太空发射重达8吨的英国自由号空间站同轨平台的任务。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建造与自由号空间站相配套的  相似文献   

14.
诸葛炎 《太空探索》2011,(10):30-33
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已进入发射实施阶段,在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后,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继续实施空间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并将在2020年建造长期载人空间站。本刊特编撰"空间交会与对接"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9年4月9日报道] 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已修订了宇宙开发事业团和东京大学制订的近期空间发射时间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飞行项目。它们是:  相似文献   

16.
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并决定在轨道上与美国空间站对接的日本空间舱,是一个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种实验用的组装式多用途实验室,广大用户将利用其微重力、高真空、高洁净环境进行材料实验、生命科学实验、地球观测、天体观测和理工实验等。它由加压舱、外部舱、气闸、机械手、后勤舱等组成。原计划JEM将于1994年发射并完成在轨组装等任务,由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以及美国空间站研制计划没能按期进行,使整个开发计划推迟,因此美国、ESA、日本等国经过协调,确定空间站的组成部件  相似文献   

17.
1981年4月25日,苏联从拜克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一艘命名为“宇宙1267”的空间飞行器。该飞行器的成功发射,引起了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的极大关注。美国战略分析家在宇宙1267发射后不久就一再强调指出:该飞行器是苏联组合式空间站的第二次轨道飞行试验,它标志着:苏联空间站的发展可能接近了一个重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日本电信卫星公司已达成一项协仪,其基本内容是;(1)对“直播卫星-3”实行保险。发射保险费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电信卫星公司平均分担,而卫星寿命保险费则由日本广播协会和日本卫星直播公司支付。(2)发射时间推迟一年半,即从原计划的一九八九年一月或二月推迟到一九九○年七月或八月。(3)如果卫星上的所有三个转发器都出故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日本近期的空间计划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是个致力于和平利用空间活动的团体。在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以及用自己的火箭发射的飞行器把日本国民送入太空方面有可能名列亚洲前茅。日本获得这些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研制空间运载火箭,即日本自己的火箭。为达到这些目的,日本已获得来自美国的技术,不久前已有了自己的氢氧型火箭。其它国家认为这是一项值得炫耀的进展,但对日本来说,这仅仅是日本空间计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二年四月,航天飞机将装载欧洲的综合性“空间实验室1号”飞往宇宙。“空间实验室1号”是美国航宇局和欧洲空间局合作研制的。此外,在实验阶段,日本和印度也将参加。目前正在为一年零几个月后的正式试验稳步而顺利地进行准备工作。装载“空间实验室1号”的航天飞机有六名乘员,将从肯尼迪宇宙中心发射到高度为250公里、倾角为57度的轨道,连续飞行七天。六名乘员中除船长外,有一名驾驶员,两名飞行计划专家、两名实验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