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600Mb/s高速数传接收机全数字实现方案,对采用Costas环的载波恢复算法和采用并行数据转换跟踪环的码同步算法作了介绍。测试结果表明,该接收机在码速率小于350Mb/s时,解调损失小于1.5dB;在码速率为600Mb/s时,解调损失小于3dB。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一种用于GMSK解调的全数字中频接收机方案,并重点讨论了载波同步和位同步两个部分。载波同步选用了判决反馈环,可实现特定BT范围内的载波恢复。又根据GMSK信号线性近似后与OQPSK形式一致这一特点,借鉴OQPSK位同步中用到的数据转换跟踪环(DTFL),设计了适用于GMSK的位同步环路。仿真和硬件实现结果均表明该方案是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SAR时间同步误差的影响分析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同步是空间同步和相位同步的工作前提,是实现星载分布式SAR干涉测量的核心问题.基于多项式时间同步误差模型,给出了含时间同步误差的数字回波信号仿真模型.采用理论分析与全数字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时间同步误差对于涉测绘带损失、双站SAR成像以及干涉测高精度的影响.基于包含SAR载荷和时间同步样机等实物在内的半实物仿真系统,提出了采用不同设备连接方案的误差隔离和溯源试验评估方法,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到时间同步误差对干涉测高的准确影响结果.最后综合得到对时间同步分系统的输入输出指标要求.本文工作对时间同步的工程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将GCR(4/5)编码制作为串行数字磁带记录的码型所遇到的困难是没有现成的、高可靠的帧同步码。本文提出一种GCR编码制帧同步码的设计方法,并推荐一个15位字长和20位字长的帧同步码。  相似文献   

5.
光纤焊缝跟踪数字传感器通过其特殊结构设计的信息采集器将连续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省去了A/D转换,提高了抗干拢能力,控制精度达0.2mm。经计算机数字处理,能准确地计算出偏移量的大小和方向,克服超调与欠调,实现步进电机的精确调控。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研制背景和作战性能。介绍了研制过程中所采用的最新数字技术和超小型固态电子器件,以及雷达导引头的发射机/电气转换装置、射频处理器、接收机/距离相关器、频率基准装置、数字部件接口等在研制中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超声测厚中的A/D转换,是个较为特殊的模拟量——数字量的转换问题。通过对几种可能的A/D转换方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积分法和脉冲展宽法均是可行的,其中以脉冲展宽法为优选方案。并且,对超声测厚系统中的模数转换器在调试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也作了梗概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风云二号原始云图数据同步分路器是对突发性的原始云图数据进行实时的预处理,把一路串行数据流变成同步于SSD的21路并行码流,输送给SD/B系统中的数字锁相环和云图缓冲处理计算机,使它们协调工作,提供出展宽云图发送到各个接收站用作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9.
同步定时器是CDASS/DB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用高精度数字锁相环,精确地恢复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采集的原始云图数据的同步基准信息。数字锁相环由用高速器件组成的相位比较器和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的滤波器构成,采用标准频率计数方式,完成对模拟太阳(SP)和数字太阳(SSD)的锁相及卫星上时钟频率测量等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SAR相位同步误差的影响分析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位同步是分布式SAR系统必须考虑的突出问题之一。建立了双向脉冲交换相位同步全数字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相位同步误差信号。基于全数字仿真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相位同步误差对InSAR测高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地面半实物仿真试验得到实际分布式SAR系统相位同步误差及其对InSAR测高的影响,实测相位同步误差标准差为2.6度,引起的InSAR相对测高精度损失在厘米量级;并且半实物试验结果与全数字试验结果一致,表明了相位同步方案及其影响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工作对分布式SAR相位同步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要地论述了数字计算机用于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的实践,从方案论证、方案模拟试验到用数字计算机实现控制的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阐明了脉冲数字系统要求数字计算机所具有的主要功能.根据功能要求,又提出数字计算机速度要求、精度要求、存贮器容量要求和关键外部设备A/D转换装置的要求.数字计算机用双倍字长和串行规划法进行计算来满足精度要求.用中断处理和多寄存器、预取的办法解决计算速度问题.根据任务要求确定存贮器容量和A/D装置形式.最后介绍了数字计算机实现运载火箭姿态控制任务的概况. 用数字计算机实现姿态控制有很多优点.它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用数字计算机实现的网络精度高、误差小,校正特性精度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连续系统中,多级运载火箭要用多套带不同校正网络的放大器,现在只需要一个数字计算机,在完成制导计算任务的同时完成各级姿态控制任务.原来要采用专门的调零装置来调去一级发动机零位,用了数控后,计算机不增加设备,就把这个任务完成了.随着开关电路集成度的提高,计算机可以做到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随着控制任务难度加大,用数字计算机可以实现用线性电路难以实现的控制方案,例如自适应控制方案. 数控系统的分析综合方法是成熟的,箭上计算机发展的现状已具备了实现数控方案的条件.我们在箭上计算机实现了姿控系统的要求,并测试其特性,测试结果见附录一.当特性符合要求后,再用该计算机做姿态控制系统的半实物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见附录二.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着重研究数字匹配滤波器的性能及在位同步提取环路带宽控制中的应用.先从理论上分析数字匹配滤波器的性能,并与模拟匹配滤波器的性能进行比较。继之,又用计算机模拟数字匹配滤波器的实现过程,重点研究了数字匹配滤波器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与理论上定量分析一致。随后,用电路实现了易于工程应用的数字匹配滤波器,并针对误码性能及数字匹配滤波器输出的各种状态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模拟结果相符。最后,该数字匹配滤波器在位同步提取锁相环路带宽的控制中,成功地实现环路带宽的自适应控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 PCM/ DPSK遥测信号的全软化解调原理 ,对其算法进行了理论设计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软件设计 ,完成了数字下变频、滤波抽取、定时误差提取、内插法码同步和差分判决的全软件化实现  相似文献   

14.
距离-速度同步拖引干扰是对抗PD雷达的有效方法.讨论基于正交双通道DRFM的距离-速度同步拖引干扰的数字实现方法,设计了一种干扰控制器的FPGA实现方案,并给出两个核心模块(延时模块、移频模块)的具体设计.最后给出了仿真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PCM/FM信号的特点,提出一种软件提取码同步信号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数字瞬时测频法检测信 号每采样点的频率,根据该频率与中心频率之差提取双边沿信号,并用一个除N记数器,得到完整的码同步信号。文中 给出全数字码同步器原理图、MATLAB仿真的性能曲线图和VC实现的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6.
空间电源数字孪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孪生系统是一种详细描述现实系统的数字化模拟系统,基于虚拟空间中的模型理解、预测、优化和控制现实系统,与现实系统具有实时性、同步进化性和交互性.为满足未来空间飞行器智能化、高机动性、多目标任务的特点,需要提升空间电源系统智能化监测管理能力.本文分析了空间电源数字孪生系统的构成要素,从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新型传感技术以及...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7,(3):123-129
为实现卫星移动通信数据传输,并改善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文章提出了应用数字签名机制的卫星移动通信数据传输方案。该方案结合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接口标准第2版(GMR2)的通信机制,通过在数据帧中增加同步位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问题,利用增加状态位和同步位的方式实现2.4kbit/s到3.0kbit/s的数据率转换,同时引入数字签名机制,提前验证通信双方身份的可靠性,进一步保证数据安全传输。通过设计实例和测试方案验证了数据传输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案能保证数据在卫星移动通信网络中安全传输,可为卫星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CM-FM调制技术是遥测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调制体制,遥测接收机是遥测系统的重要单机。针对目前遥测接收机系统复杂、体积笨重、操作不便、采购成本高昂的痛点,设计了一款通用便携遥测接收机,采用了任意采样率转换技术、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方法CORDIC(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鉴频、多普勒频移控制技术和位同步控制技术,具有硬件资源消耗少、支持任意码率可调、易于集成和小型化设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帧同步器的码率覆盖范围在100bps~2Mbps内,且连续可变。同步检测采用全数字相关器。在同步选取及同步保护方面采取了同步对策和抗干扰措施。产品适应目前我国全部遥测视频体制。本文介绍其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并着重阐述各主要环节中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雷达数字动目标跟踪系统对模数(AD)转换电路的要求,讨论了AD转换芯片(ADC)的信噪比、孔径时间、采样速度和孔径抖动等关键技术指标,并据此确定合适的ADC。还结合实际的高速高精度AD电路的设计,介绍了AD转换电路的电源、数字与模拟电路的隔离、信号驱动等电路的设计原理,以及印制板电路布线和布局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实测数据表明,设计的AD电路应用于雷达数字动目标跟踪系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