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20多年来,各国研究火星的科学家发现的许多迹象表明,火星上很可能存在着原始生命,于是重新燃起了人类移民火星的希望之火。为了探索人类登上火星之路,从现在开始将持续不断地发射一些航天器,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对火星进行最频繁探索的开始。美国航宇局于1996年...  相似文献   

2.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我们孩童时常问的话题。人类其实也像个孩童,一直在探究着人类的起源。人类祖先到底是谁?科学家们给出的不同答案会让人们感到莫名其妙,但科学家们却说得振振有词。  相似文献   

3.
美国太空核动力计划重开张--"普罗米修斯"计划一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人类航天活动主要使用化学能源,燃烧化学推进剂推动火箭和航天器飞行。核能源是指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目前能付诸实用的核能源是核裂变反应。单位质量核裂变物质产生的能量是化学能源的数百万倍。利用核能源推动火  相似文献   

4.
航天漫画     
火,不仅给人类带来光明,也带来了文明,生食与熟食就是人类与动物重大区别之一。 《太平御览》一书中就记载了火的发现:“燧人始钻木取火,炝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为燧人。”中国神话中燧人氏取火要比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盗火要现实得  相似文献   

5.
木子 《飞碟探索》2012,(9):56-58
预言人类的未来是件相当艰难的事情,但有一点确定无疑的是,未来都是从今天开始的。英国学者保罗·帕森斯博士对最近科学界众多的重大研究计划进行了大盘点,从中选出了十个最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中对人类生活产生最大冲撞和影响的科学实验计划。毫无疑问的是,一旦这些科学实验取得成功,必将使人类文明步入新的阶段,使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6.
季文 《飞碟探索》2007,(10):54-55
巨大、完整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是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在它的附近是注满了深水的恩帕卡艾火山口和盖伦活火山.人们曾在距此不远的奥杜瓦伊山谷的挖掘中,发现了人类的远祖之一--哈比利斯人.  相似文献   

7.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但是人类对于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的认识可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已。目前,在人类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事物,有待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待于地球人类知识的积累,才能真正解开其中的奥秘。而频繁出现在地球或陆地或海洋的不明飞行物,给了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类以充分的想像空间。这些常常出现在地球上的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可以说,它们从有史料文献记载到今天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然而人们真正将它们投入科学研究的历史也只是近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是从非洲进化而来的,这个判断来源于早期人类各时段头骨化石的不断发现。为何早期人类化石会集中在非洲呢?笔者通过对非洲地理位置与古气候的分析找出以下理由。  相似文献   

9.
人类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首先是从金星开始的,虽然只有约22个探测器成功造访过金星,但它们已初步揭开了金星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0.
梦天 《太空探索》2013,(2):24-26
天文观测的三次变革人类的天文观测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从肉眼观星进入到利用光学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它以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为标志。第二次变革是从人类只能观测天体的可见光进入到接收天体的无线电波,它以20世纪30年代射电望远镜的诞生为标志。第三次变革是从人类局限于在地面上观测天体到进入太空开展天文观测,它始  相似文献   

11.
在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彻底变革了人类宇宙观念之后的400年,一架正在建造的巨型望远镜将会给人类带来有关宇宙的更多、更新、更深层的认识。这架坐落于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顶上的30米望远镜计划(TMT)在2018年完工,一旦建成,将使天文学家能更清晰地看到暗弱的天体,并将能够识别出即便在哈勃极深场中看上去仍然很模糊的、极为遥远的结构——至今还没有人知道这些天体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金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所以人类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首先是从金星开始的.人类已向金星发射了31个空间探测器,其中22个成功,9个失败.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怎样开始的?人类自脱离了野蛮开始认识周围世界起,就一直在思索生命的起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是宇宙中最为神秘的问题之一。20世纪初,科学家找到了一些零碎的证据,才证  相似文献   

14.
人类起源之谜是科学史上的六大悬案之一。早在19世纪,第一个提出人类起源问题的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人类的进化过程有缺环,即人类不可能直接从猿进化而来。之后,日本科学家则明确指出:在猿与人之间应有一种“类猿人”。但这一理论一直未得到证实,原因是从未发现过类猿人化石。在这一问题上,科学史上还曾经闹过一个笑话。20世纪初,英国自然史博物馆的青年学生马丁·欣顿,将现代人的头骨进行染色加工,戏弄他的上司史密斯·伍德沃德先生,谎称这是从英格兰苏塞克斯郡皮尔当发现的类猿人遗骨。谁知这位著名…  相似文献   

15.
火卫二(Deimos)是火星自然卫星之一,研究人员利用火星探测器对其地形地貌开展了大量研究。首先对火卫二的基本参数及起源假说进行了介绍,进而全面梳理了与火卫二相关的航天探测活动,重点对地形地貌探测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围绕火卫二地形地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火卫二表面分布有撞击坑、风化层、明亮的反射物质及块状物,并存在物质移动。最后针对火卫二探测不全面的情况,给出了中国关于火卫二探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兆龙  陈百超 《深空探测学报》2016,3(2):129-133,144
火星土壤既是火星表面探测活动的主要探测对象,也是表面探测器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火壤的物理力学特性将直接影响着陆器着陆缓冲系统、火星车移动系统等的设计。此外,在着陆器和火星车等表面探测器的地面研制过程中,需要研制模拟火壤,形成模拟的火星表面环境,开展相关的着陆器着陆缓冲性能、火星车移动性能等验证试验。迄今为止,人类已经有多个探测器登陆火星,获取了大量的有关火壤的信息,也研制了多种模拟火壤。通过对已有火壤和模拟火壤的物理力学特性分析,梳理出火壤物理力学特性的参数范围,可为我国火星探测器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06,(3):17-19
至今,人类已开展过2次大规模发射彗星探测器的活动,第1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第2次是从1999年到现在从技术上讲,第2次与第1次相比发生了质的飞跃,对世界范围内的其它空间探测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充分表明,当代彗星探测器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寻根溯源     
瘐晋  周洁 《飞碟探索》2001,(1):15-18
人类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根: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同谁又是近亲……类似的话题,一直令人类十分关注,颇费思索。最近,人类在寻根史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下面这些结论主要是近几年的考古成果,有的还只是停留在一种假设阶段,有的已经被现代科学所确认。但无论如何,都像重磅炸弹,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35亿~38亿年之前:来自火星的“先祖”细胞  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天文学家,目前正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是由陨石带来的?  芬兰研究人员莫利威…  相似文献   

19.
地球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那里是否存在生命,甚至是有智慧的生命?这是从古代先哲到现代的科学家都孜孜探究的问题.在时光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哲学的思考与凤毛麟角的观测上,人类已经进入到了利用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技术时代.  相似文献   

20.
U档案     
《飞碟探索》2008,(2):30-30
那是凌晨2时30分。整个房子好像都着了火。我跳下床拉开窗帘。看见一个火团飞离,我唤醒丈夫,告诉他有一架飞机坠落,马达满天飞。我丈夫躺着没动。因为他知道飞机坠毁时,发动机不会满天飞,所以他告诉我那是UF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