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1986年空间预算为906.59亿日元,加上国库支付的783.22亿日元,总计1689.81亿日元。日本科技厅要求把研制自由飞行器和空间站列入年度计划内,并迫切期望建立空间站综合计划中心,就此,从7月起日本空间研究委员会作了审议。重新评定的空间计划如下;1.使日本与空间站对接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日本空间预算年度是每年4月开始,政府已确定了1991年全年空间预算比1990年预算增加了9.6%,总额为1776.66亿日元。科学技术厅预算为1317.69亿日元,比以前增加了10.3%。但为了保证1991年以后预算的国库承担额,对自由飞行器和气象卫星5减少了18%的费用,即987.49万日元。各省厅预算分配额如下 1.科技厅 1989年增加了10.3%,即1317.69亿日元。这期间的预算支付有技术试验卫星7的研制费,这个预算使会合对接技术系统的研  相似文献   

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和通产省研制的一种重量轻,耗资低、功能齐全、不载人、可重复使用的实验、观测两用小型空间自由飞行器(SFU)将于1993年春用H-Ⅱ火箭发射。在这个自由飞行器上将进行二维展开、电推进、高压太阳电池阵、等离子体、生物和材料试验、氙冷却红外望远镜观测实验、红外天文观测卫星高精度定向、卫星回收实验、药品以及合金材料实验、日本空间舱部分外部舱模型性能鉴定实验等,这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即进行自主制导控制、发射、交会/回收实验,这对日本  相似文献   

4.
由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通产省和宇宙开发事业团共同研制的实验和观测两用小型空间自由飞行器(SFU),已顺利进入飞行样机的研制阶段。SFU是一个形状小(呈直径4.46m、高2.8m的炸面圈形结构)、重量轻(发射时4吨,回收时3.2吨)、有效载荷比高(1.2吨以上)、采用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共10个模块)、多功能、可反复使用的空间自由飞行器。许多航天专家都在关注着日本的这个小自由飞行器的研制和在轨实验情况。关于SFU的结构、控制、交会、回收等已陆续做过介绍。这里重点介绍SFU的第1次、第2次在轨飞行实验计划。 SFU用H-Ⅱ火箭发射,在轨完成预定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由飞行器组织(USEF)现正为1993年用H-Ⅱ火箭发射,而以航天飞机回收的“空间实验及观测的自由飞行器(SFU)”积极筹  相似文献   

6.
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最近提出了一份报告,强调研制空间平台的必要性,并要求各省厅在1987财政预算年度内申请资金,开始研制空间平台。报告把“自由飞行器”称为空间平台,作为空间站的一部份。空间平台有三种:第一种是与空间站同一轨道的空间平台;第二种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部省空间科学研究所已制定了利用正在研制的“自由飞行器”实验太阳发电的计划,目前在研究太阳空间发电概念。大概过程是:用抛物面镜收集太阳光,驱动卫星上装备的发电机,使发出的电力供自由飞行器变轨时用。太阳发电比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集光部分面积比太阳电池翼板缩小三分之二,这样空间阻力小,且重量轻。日本期望此法成为将来空间站上最佳电力生产方法。太阳发电实验计划将在1994年发射的第二颗“自由飞行器”卫星上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1987年财政年度内正酝酿建立一个半独立的“太空站综合计划中心”以参加美国太空站的制造及有关计划。该事业团为此将需要至少几百名工程师和500~600亿日元的预算。太空站综合计划中心将从事研制自由飞行器(即不载人空间实验室)与实施空间商业化。此构想的实现有赖于大幅度增加空间研究的预算(目前每年空间预算限定在1200亿日元)。  相似文献   

9.
据《北海道新闻》1988年5月18日和《计测制导》1987年第6期期刊报导,原计划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的小型实验、观测用空间自由飞行器(SFU),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影响,很难保证按期发射,因此决定改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纯国产大型火箭H-Ⅱ3号机按原计划在1993年春发射。这颗自1982年开始可行性研究的空间自由飞行器在有效载荷应用方面作了重大改动。在调研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是以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为主,通产  相似文献   

10.
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决定继续进行日本的航天飞机研制计划,这个计划可能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高度机动实验性空间飞行器系统中一个小型不载人飞行器的,要求研制一种双发动机,用液态氧或液态氢作为燃料。这个飞行器长14米,重2,536公斤,无人驾驶并有一个三角型小机翼。科学家们认为它需要9,000万美元,五年时间才能建成。根据设计方案它将在150-300公里的高度上飞行。  相似文献   

11.
日本除按预定计划研制几种类型的运载火箭外,还在研制各种新型卫星。在载人飞行方面,它也不甘落后。现将日本有关未来空间载人计划与日本空间研究所月球探测计划作一概述。空间载人和不载人计划日本正继续发展准备载人和不载人的未来空间技术。准备载人的技术包括日本航天员在美国航天飞机上和在国际空间站的日本实验舱(JEM)上将进行日本的各种空间实验。正在进行的空间计划还包括研制不载人的地球空间周游系统(ESRT)。这项计划将由H-2运载火箭和空间自动遥控装置及交会与对接(RVD)技术予以保证。这些基础实验将在第7…  相似文献   

12.
雨水 《太空探索》2012,(7):64-65
2011年11月1日,中国用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并与开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在此次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所属的国内、国外以及国际联网测控站圆满完成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测控、空间交会对接测控和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等任务。  相似文献   

13.
日加紧研制工程试验卫星一Ⅶ日本工程试验卫星一Ⅶ(ETS一Ⅶ)拟于1997年发射。在未来的空间活动中,需要有向航天器运送补给、回收物资以及在空间组装航天器等新技术。ETS-Ⅶ是为掌握这些技术,实施交会对接(RVD)试验、空间用机器人(RBT)试验而研制...  相似文献   

14.
7月20日,日本的一个顾问委员会向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日本继续研制一种以有翼飞行器为基础的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预计会支持这一建议。报告中说,日本应当利用机器人领域的高级技术,集中力量研制一种无人运输系统。这种系统对日本的空间开发是合乎逻辑的,将使日本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能力。报告又说,但是,研制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和空间飞行器有巨大的技术风险,因此,建议利用目前正在研制的H-2型一次性使用火箭作为主要的发射系统。  相似文献   

15.
当空间站时代到来时,各种飞行器,包括载人空间飞行器将飞行在低地球轨道。为了这些飞行器的飞行,只由地面站直接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因此,日本决定研制自己的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以促进日本的空间活动。另一方面,日本认为:国际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些情况下,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正在进行日本数据中继和跟踪卫星系统(DRTSS)的研制。该卫星的飞行目的如下: 1.传输不能由星上磁带记录器存储的地球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宇宙空间研究计划的日程表上,近10年主要的空间活动有:1991年7月派3名宇航员搭乘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进行空间材料试验;1993年试射新研制的H-2型运载火箭;1995年利用H-2运载火箭发射不载人的“希望”号航天飞机;1998年向自由号空间站发射日本独自研制的日本实验舱,及承担向太空发射重达8吨的英国自由号空间站同轨平台的任务。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建造与自由号空间站相配套的  相似文献   

17.
歌今 《国际太空》1997,(8):20-25
1前言日本不仅为“阿尔法”空间站独自开发了日本实验舱(JEM),而且制订了发射不载人平台、月球轨道站计划。为向这些空间基础设施补充物资、加注燃料,更换轨道替换单元,回收产品、回收和维修卫星,还必须拥有天地往返系统。因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正在研制HOPE航天飞机(日本最近决定中止HOPE航天飞机的开发,但计划明年开发火箭飞机,它是集火箭和飞机的功能于一身,每次升空费用不到Ic亿日元。——编者),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不过要完成上述诸多任务,交会对接(RVD)、空间机器人技术是关键之关键。日本自7O…  相似文献   

18.
交会对接技术是实现太空梭、太空平台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太空人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是两航天器交会对接近距离平移靠拢段唯一能够提供六自由度相对导航信息的敏感器,由安装于追踪飞行器上的相机和安装于目标飞行器上的合作目标组成,采用角反射器作为合作目标标志,完成两飞行器间的相对位姿的解算.对其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回光能量测试等进行了讨论,该方案已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任务中成功验证,后续针对空间站及光学舱任务进行适应性修改.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休斯顿空间中心官员透露,美国航宇局(NASA)正在考虑1994年5月用发现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会合并且一起飞行,为1995年6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和平号空间站交会对接作一次预演。1995年6月阿特兰蒂斯航天飞机和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1975年阿波罗飞船和联盟号飞船的交会对接,因为和平号空间站有大型太阳电池翼。为此有必要在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STS-63任务时,作一次与和平号空间站的会合并飞。STS-63飞行任务中带有空间实验室一3及其它有效载荷,包括斯巴达-2自由…  相似文献   

20.
地月转移自由返回轨道的稳定性分析对载人登月任务轨道设计及中途修正策略规划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地月会合坐标系下,推导了地月转移自由返回轨道的偏差传递方程,并基于标称轨道数据和解析方法,得到了轨道偏差随时间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轨道偏差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特别是在绕月飞行后,偏差量迅速增加,偏差累积将使飞行器无法返回地球。因此,工程实际中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自由返回轨道,飞行器在地月飞行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中途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