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李宁 《飞碟探索》2009,(11):62-63
文明的定义是什么?单从字面的解释就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如果前面再加上定语,比如说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古罗马文明等等我们就可以理解文明是指在一个时间阶段,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类文化经济总称。可是如果我们把文明解释中的人类给替换成生命的话。我们会得出另一种文明的解释,就是被动记忆文明和主动记忆文明。  相似文献   

2.
浩瀚宇宙,星汉灿烂,宏观微观,奥妙无穷 尽管人类足万物之灵,创造了独特的地球文明.但是,当我们放眼浩森太空,不觉思绪茫茫.就空间而言,其距离以光年计,也显单位太小;就时间而言,宇宙的历史以亿年计算,也显不足.太阳系的"大"放在宇宙中,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点.相形之下,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块狭小空间,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只是宇宙巾极为短暂的一瞬.  相似文献   

3.
候涛 《飞碟探索》2011,(8):10-11
姆大陆是一个假设的大陆名称,据说存在于现今地球的一个海洋上,但是在人类历史出现前就消失了。姆大陆这一概念最初由旅行家和作家奥古斯塔斯·勒·普朗根提出,他宣称多个古代文明,例如古埃及文明和中美洲文明都是由姆大陆的避难者所创造,并且将姆大陆定位在大西洋。这一概念由英国作家詹姆斯·丘奇沃德推广和扩大,不过他认为姆大陆位于太平洋。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经了多少磨难砥砺、多少彷徨求索,终于从结绳记事的远古跋涉到如今的多媒体电脑时代。然而,人类在如此文明的福荫下却在对文明历史的回望中陷入困惑,容易把人类祖先智慧的杰作视为外星文明的赐与。诚然,人类原先只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根本不知讲究氨基酸的搭配...  相似文献   

5.
刘岩 《飞碟探索》2011,(11):42-43
在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物理学家尼古拉依·卡尔达舍夫将人类的文明进程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文明就是可以在自己居住的星球自由活动的文明,人类到20世纪40年代大型客机问世后就达到了这个文明层次。第二类文明就是在自己居住的星系内自由旅行的文明,人类在20世纪70年代登陆月球,但是,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尚无力涉足。  相似文献   

6.
白剑 《飞碟探索》2011,(2):36-38
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的先祖是谁?先祖们早期的发祥地在哪里?从人类拥有记忆并懂得追溯自己的历史开始,这个难解之谜就一直困扰着人类自己。自尊心驱使着人类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前赴后继地探索着这个人类最大的谜团。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否是地球上的第一代人类,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名门正派的传统科学家们往往以一种毋庸置疑的态度予以肯定,而否定论者则以大量的史前智能现象加以辩驳和诘难。然而由于否定论者找不到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兴衰循环的必然机制,因此他们的观点往往很难被主流社会所接纳。   其实,姑且不谈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史前文化的存在,就是从地球几十亿年漫长的生存岁月和当代地球人类短短几万年的飞速发展历史,就可以间接判断出我们不会是地球上的第一代人类。因为地球上智慧生命的发展进化,不会在过去几十亿年几乎停止不…  相似文献   

8.
荒漠涂鸦     
戴清 《飞碟探索》2008,(5):35-36
那些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奇妙的岩画,是洪荒时期的艺术作品,也是各民族文化的结晶,呈现出人类社会悠远的历史、神秘的认知与独特的生活理想。在远古时期,这些或许是人们随心所欲的涂鸦之作,但在后世,却成了震惊世界的艺术杰作,也成为人类最为隐秘的文化符号和研究人类远古生活与文明进程的标本。在阿尔及利亚纳杰拉高原的边界上,就有这样一处世界遗产遗址。这个岩石山丘保存了14000年前~2000年前的数千幅风格各异的岩画,  相似文献   

9.
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倪毅人类一直渴望着能与外星上的文明生物取得联系。从1942年起,科学家就用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3万瓦)向太空连续发射信息,但至今未收到任何答复。近35年以来,宇航员也试图接收其他星球的信息,遗憾的是都没有成功。科学家们认为,这...  相似文献   

10.
星际生态文明———文明的演变刘宗超天体物理学家约瑟夫认为人类的历史是扩张的历史,只有通过星际扩张才能解决生物圈的污染,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因为仅从经济增长方面看,每10~20年将增长1倍,但是生物圈和地球太小,而人类的潜力巨大,已经超出孕育人...  相似文献   

11.
另一种说法     
王鲲 《飞碟探索》2008,(7):13-13
神秘的“外星人遗址”就这样牵动着人们的心弦。这真的就是外星人的建筑吗?许多年前,当人类还没有出现时,外星人就在这里生活吗?它们就通过这样的管道在异乡生存吗?对此,专家们试图从地质学的角度做出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2.
无尽的探索     
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上变化最烈、发展最快的世纪。发展之快、变化之剧往往使人目不暇接。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不明飞行物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了,有些人甚至对它熟视无睹。但是,不明飞行物研究并没有随着时势的变迁而停滞不前,相反却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国内,人们对不明飞行物的关注也不过是二十多年的事情,我们中的很多人有幸亲历了这样一个年代,不明飞行物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飞碟探索》是中国不明飞行物研究历史的见证者,她的历史及演变是中国不明飞行物研究最真实的写照。  《飞碟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大概谁都知道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陨星撞击地球的劫难,这就是发生于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通甫斯的事件,这一事件以流星陨落地点附近的河流通古斯河的名字命名。但是许多年后,当许多探索者们冒险来到此地时,除了发现被削平的树木外,并未发现有陨星。  相似文献   

14.
早在100多年前,地球人类就梦寐以求同另类世界和地外文明建立通信联系。于是,有人建议,在地球表面设上由反光镜片或燃烧的篝火组成的规则几何图形,以便让我们的宇宙“智慧兄弟”——月球人、火星人或金星人发现这些耀眼的几何图形,来证明我们地球文明真的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以此向全宇宙宣告:地球上已存在智慧生命。  相似文献   

15.
每当我开启喜爱的《飞碟探索》类杂志仔细品读,总被遇到的一些所谓正统的“学者”讲的关于“地球之外不可能存在生命”之类的文章气得乱七八糟,那些结论的条件总是以当前人类所处的环境为依据而推断出来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按照“正统专家们”所依据的形成生命的条件来推断的话,其实世界上就没有恶劣环境下人眼看不到的细菌了,因为那不该有。比如在核爆试验区试验结果后,科学家们还是发现了一些微生物在核污染的水内生活,这显然是违反常理的,但它确实出现了,就应该去正视。不知为什么,传统学术界总是固执的认为“形成生…  相似文献   

16.
戴清 《飞碟探索》2007,(10):36-37
1838年,英国在18岁的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下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期,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在当时的英国人心目中,大英帝国俨然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所以当中国、爪哇等地都陆续挖出古代人类化石,并且有专家说非洲是人类化石的宝库时,英国绅士们着急了,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证据将自己定位在文明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海外科学家最近提出一项关于UFO的猜想,认为UFO可能来自以下七种领域:来自地底文明1957年,巴西科学家休基宁提出“飞碟来自地心”的理论。他认为地球内部住有文明程度比我们高的人类,是人类史前文明的劫后幸存者。来自海底文明传说中在12000年前毁灭的大西洲的子孙为了继续生存,他们进化(或利用基因工程变异)成人鱼状生活在海底,他们拥有比地球人类高得多的先进文明。来自银河系他们乘坐宇航飞船游遍银河系,并访问了银河系内一系列有生命的星球,认为地球文明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而地外文明的乘员对地球发生了兴…  相似文献   

18.
柯永亮 《飞碟探索》2011,(12):38-40
玛雅文明孕育出的经典作品 对玛雅文明的研究再次掀起热潮。特别让考古学家感兴趣的是这一时期——长期未被重视的公元前第一个千年——原始社会时期。2002年,在靠近危地马拉的圣巴多罗城,挖掘出的已有2200年历史的玛雅最古老的壁画,让我们首次了解到玛雅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有代表性的宗教概况。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家们认为远古时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不低于80%,地球上的几块大陆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直到农业文明与后来的工业文明的出现.这两种文明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人类对木材的需求量剧增.从取暖到城市建设,从造船到修铁路,工业均需消费大量的木材.这样在4000~5000年的时间内,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就剧降至目前不足20%的水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更低.  相似文献   

20.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造就的古代两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又分为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两河流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