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和平卫士“式导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太空探索》1994,(6):14-16
“和平卫士”式导弹是美国空军的大型多弹头固体洲际弹道导弹,代号为MGM—118A,原名先进洲际弹道导弹,即MX导弹。1971年初由战略空军司令部提出研制,1973年底开始进行为期4年的技术预研,1979年6月由卡特总统批准开始工程研制,1983年6月进行首次飞行试验,1986年底开始装备,现共装备50枚,部署在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的原“民兵Ⅲ”导弹发射井里,是美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攻击前苏联SS—18导弹发射井等加固目标。  相似文献   

2.
9毫米轻型冲锋枪(简称9毫米轻冲)是中国长风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继92式9毫米手枪研制成功后,自行设计的全新小型单兵战斗武器。它发射DAP92式9毫米手枪弹和世界上通用的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以火力杀伤200米内的有生目标。全枪短小轻便,结构先进,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首次在国内冲锋枪上采用弹筒供弹的方式。轻型冲锋枪主要装备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侦察兵等特种作战部队,也被世界各国警察和武装警察用作防暴、治安武器,是不可缺少的跨兵种、  相似文献   

3.
59式100毫米高射炮是苏联KC-19M2式100毫米高射炮的仿制改进产品。用于对付高度在12000米以下的空中目标,也可对地面和水上目标进行射击。该高射炮试制工作始于1958年,同年制出样炮,1959年投入小批量生产。1963年进行国家靶场定型试验。1964年批准定型,称为1959年式100毫米高射炮。59式100毫米高射炮是一种雷达和射击指挥仪控制的自动高射炮,配用电击发装置,  相似文献   

4.
轻型/微声冲锋枪是一种轻型自动枪械,主要装备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侦察兵等特种作战部队,也被世界各国警察和武装警察用作防暴、治安武器,是不可缺少的跨兵种、跨行业的武器装备。其研制工作极受重视,是近年来发展最为活跃、新产品层出的一个枪种。新型9毫米轻型/微声冲锋枪是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是中国自行研制并装备的第一代大口径自行炮,现已成为解放军军,师两级主要装备之一。首门样炮于1978年底研制成功。此后又针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对该炮的平衡机,输弹机进行了重新设计。经过两次设计室型试验后于1983年1983年11月批准定型,1984年参加国庆35周年的阅兵典礼,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赞许。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1日正式组建的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由四部、三江集团、南京晨光集团、17所、河南航天总公司、824厂、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有职工22217人,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946人。2002年末总资产达到9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6.3亿元。 主要承担固体战略、战术地地导弹武器系统及低轨小型运载工具的研制生产任务,先后研制定型水下发射固体战略导弹、陆基机动发  相似文献   

7.
焦勇 《太空探索》1999,(3):26-29
地空导弹迈向第二代 为了加强野战防空和要地防空,1979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红旗7号地空导弹的研制任务。红  相似文献   

8.
59式57毫米高射炮是我国以苏联C-60式57毫米高射炮为原型仿制.于1965年定型投入大批量生产,曾在援越抗美作战中多次击落美机。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该炮现已逐步退役。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中国第一辆自行生产的59式主战坦克装备部队后,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生产现代化主战坦克的国家。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们又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开始研制水陆两用坦克。该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坦克,1958年8月开始立项目,同年10月正式开始设计,1959年3月和6月先后试制出2辆样车。在对样车进行试验修改和改进的基础上,于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部队试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81式近程防空导弹是由日本东芝公司以及日本精工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共同研制生产的低空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用于保卫军事基地及其他重要目标,也可用来进行野战防空,1966年,东芝公司应日本陆上自卫队要求,为填补已部署的35毫米双管高炮和90毫米高炮与“霍克”中程地对空导弹之间的空白而开始研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月12日,国际空间公司——Intespace在图卢兹成立,目的是以主要工业公司为主建立一个为卫星和运载火箭元部件的研制和生产提供各种空间环境试验设备的试验中心。该公司由CNES、Sopemea、Matra、Aerospatiale和Thomson-CSF组成。活动经费由CNES和Sopemea各分担45%,其余三家公司各摊3.33%。 Intespace现有工程技术人员118人,其中工程师25人,技术员93人。公司建筑面积12000米~2。目前,它除继续使用图卢兹空间中心的现有空间试验设备外,还将建造新的设施,其中主要是建立空间试验接  相似文献   

12.
1983年,中国以66式加农榴弹炮为基础自行研制生产的83式自行加农榴弹炮开始服役。83式自行加农榴弹炮是一种全密封火炮,逐渐取代了7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成为解放军当时最先进的自行火炮。随着世界火炮技术的发展,当时先进的66式加农榴弹炮性能逐渐落伍。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FH77、M198、M109A2等155毫米及苏联152毫米炮射程部达到270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和众议院在审议航宇局1979财政年度预算时,一致同意在1979财年拨款四百万美元用于生产航天飞机第五架轨道器。并批准增拨七百万美元用于载人空间飞行的先进计划费。关于航天飞机首次飞行时间,航宇局长弗罗施说:1979年3月首次发射航天飞机曾是航宇局的一个内部目标,而正式的首次发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金牛座火箭(Taurus)于1994年3月13日首次发射,成功地将国防部的2颗小卫星送入圆形极轨道。“金牛座”是一种小型快速发射火箭,高27米,可用卡车运输,发射时不需要使用传统的固定发射场,发射人员只需约30人,其发射台只有一个水泥基座和一台小型起重架。其研制经费为4130万美元,其中1630万美元由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提供,其余由轨道科学公司自理。金牛座火箭的首次发射虽然无懈可击,但其未来发射前景还不明确,迄今尚未签订任何商业发射协议。发射的2颗小卫星中有一颗是重181公斤…  相似文献   

15.
雨丝 《太空探索》2012,(10):54-54
波音公司研制的有翼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完成风洞试验。这种版本的JDAM拥有65千米的射程,是原来武器系统滑翔距离的三倍。这次试验使得有翼JDAM弹药进一步接近定型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攻击新型主战坦克,日本十分重视对新一代中程反坦克导弹的研制。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防卫厅就秘密进行了新型中程反坦克导弹的论证工作,并于2000年开始研制新“中马特”(XATM-6)以代替现役的87式中型反坦克导弹。从2004年开始,日本又着手改进“中马特”中程多用途导弹系统。计划2004—2006年投入92亿日元用于原型产品的试制,  相似文献   

17.
迫击炮有“战场轻骑兵”之誉,是现代步兵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武器。“阿莫斯”系AMOS的音译,意为“先进迫击炮系统”。它由瑞典阿尔维斯一赫格隆公司和芬兰的帕特里亚一万马斯公司联合研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北欧迫击炮并不为世人注意。此间,瑞典陆军引进奥地利SM-4式120毫米迫击炮。SM-4式模仿火箭炮,可4管齐射。它火力覆盖快,作战费效比大,能“打了就跑”,机动性高,生存力强,这给瑞典人和芬兰人很大启发。两国相关公司便于1996年商定联合研制“阿莫斯”。  相似文献   

18.
台湾空军现有官兵约6.8万人,主要辖有7个战斗机联队和5个独立中队;编有各型作战飞机400多架;还编有运兵、战术管制、电子对抗等联队和防空炮兵部队等。多年来,通过大批量的自研和外购性能较好的作战飞机,现台湾空军有了不小的发展。 首先,主战飞机由二代向三代为主过渡。台湾空军通过自行研制、外购及与国外技术合作对现役飞机进行改造等多种途径,战斗机基本上实现了第二代向第三代为主过渡。台空军采取的主要途径: 其一,自行研制“经国”号战斗机。“经国”号是台湾航空工业发展中心于1985年7月在美国帮助下开始研制的,1992年起陆续装备部队。台湾空军原  相似文献   

19.
国外载人航天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莉  宋智 《国际太空》2000,(3):10-12
1 载人航天器发展的统计□□载人航天从 1 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上天开始 ,至今已有 3 9年的历史。到2 0 0 0年 2月底为止 ,全世界共进行了 2 2 1次载人飞行 (美国 1 2 8次 ,前苏联 /俄罗斯93次 ) ,共计 81 3人次 (累计 3 90人 ,他们来自 2 9个国家 ,其中女航天员 3 5人 )。最大年龄的航天员 77岁 ,死亡的航天员人数1 4人 (其中美国 1 0人 ,前苏联 4人 )。累计在天上工作约达 3 0万人时 ,航天员在轨道上持续飞行时间最长的记录为 4 3 8天。3 9年来前苏联 /俄罗斯、美国和西欧先后研制和发射入轨的载人航天器如下 :(1 ) 7个卫星式载人飞…  相似文献   

20.
截止1979年8月,美国航天飞机的研制情况是:预算超支,研制进度一再延期。1973年宣布首次轨道飞行试验在1978年3月。由于不断出现问题,这一日期曾多次推延。最近一次又宣布推迟到1980年3月或6月。而即使1980年6月发射,航宇局在1979年8月给卡特总统的报告中也声称所要做的工作是紧张的。随着首次轨道飞行试验日期的推迟,空间运输系统(整个航天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